直流电能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975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电能表,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电源管理电路、数据保持电池、采样电路、脉冲输出、LCD显示器、红外接收电路、报警输出、按键输出以及CPU,所述样电路、脉冲输出、LCD显示器、红外接收电路、报警输出、按键输出与CPU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数据保持电池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连接外部电源,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过载能力强、可靠性高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电能表
本技术属于电能表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直流电能表。
技术介绍
单相电能表是用来计量用电设备消耗电能的仪表。按照采样原来分为机械式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和机电一体式电能表,现有的电能表在使用的时候,计量数据不可靠,无法及时的显示电流与电压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过载能力强、可靠性高的直流电能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电能表,包括电源管理电路、数据保持电池、采样电路、脉冲输出、LCD显示器、红外接收电路、报警输出、按键输出以及CPU,所述样电路、脉冲输出、LCD显示器、红外接收电路、报警输出、按键输出与CPU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数据保持电池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连接外部电源。优选为: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一可变电阻、第二可变电阻、第三可变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光电藕合器、第一晶闸管、第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电源管理芯片、第一稳压芯片、第一电源以及第二电源,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以及与初级线圈配合的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包括第一次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以及第三次级线圈,第一可变电阻的一端与火线连接,另一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二可变电阻的一端与火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感线圈连接,第一电感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初级线圈连接,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电源管理芯片的DRAIN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三可变电阻的一端与第二可变电阻远离火线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的负极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电源管理芯片的VDD连接端连接,另一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GND连接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与第一电阻并联,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源管理芯片的DRAIN连接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FB连接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电源管理芯片的COMP连接端连接,另一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电源管理芯片的GOMP连接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五电容连接,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零线连接,所述另一端与第一光电藕合器的光敏进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藕合器的光敏进端接地电源管理芯片的GOMP连接端连接,第一光电藕合器的发光源出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与零线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次极线圈的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稳压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输出端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三电容的正极与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十三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十二电容的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容的一端与第一稳压芯片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次级线圈的一端与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电感线圈连接,第二电感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正极与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八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九电容的正极与第二电源连接,第九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十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光电藕合器的发光源进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藕合器的发光源出端与晶闸管的输出端连接,晶闸管的输入端接地,晶闸管的触发端与第四电阻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一光电藕合器的发光源进端连接,另一端与晶闸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第九电容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晶闸管的触发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与与晶闸管的触发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光电藕合器的发光源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数据电池连接,另一端接地。优选为:所述数据保持电池包括第五二极管、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二稳压芯片以及第三电源,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次级线圈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稳压芯片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容的正极与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十四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十五电容的正极与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稳压芯片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二稳压芯片输出端与第三电源连接,所述第十六电容的一端与第三电源连接,另一端接地。优选为: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电阻组件、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七电容、第十八电容、第十九电容、第二十电容、第二十一电容、第二十二电容、第二十三电容、第二十四电容、第二十五电容、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以及电能芯片,所述电阻组件的一端与电能表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七电阻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第七电阻远离接地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电能芯片的VIN+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与电能芯片的VIN-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七电容的一点与电能芯片的VIN+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八电容的一点与电能芯片的VIN-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九电容的一点与电能芯片的VIN+端连接,另一端与电能芯片的VIN-端连接,所述电能芯片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二十电容的一端与电能芯片的VDD1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一电容的一端与电能芯片的VDD2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一端与电能芯片的VIN+端连接,另一端与电能芯片的VIN-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与电能芯片的VIN+端连接,另一端与CPU的IAP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与电能芯片的VIN+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四电容的一端与CPU的IAP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五电容的一端与CPU的IAN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与电能芯片的VIN-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与电能芯片的VIN-端连接,另一端与CPU的IAN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电能芯片的VOUT+端连接,另一端与CPU的UP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容的一端与CPU的UP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三电容的一端与CPU的UN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CPU的UN端连接,另一端与电能芯片的VOUT-端连接。优选为:所述电阻组件包括16个依次串联的510千欧的电阻组成。优选为:所述脉冲输出包括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二十六电容、第二十七电容、第二光电藕合器、第三光电藕合器、第一输出端口以及频率输出端口,所述第一输出端口包括P+端与P-端,所述频率输出端口包括HZ端与接地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一端与CPU的PF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光电藕合器的光敏进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藕合器的光敏出端接地,所述第二光电藕合器的发光源进端与P+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藕合器的发光源出端与P-端连接,所述第二十六电容的一端与P+端连接,另一端与P-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直流电能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电能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管理电路、数据保持电池、采样电路、脉冲输出、LCD显示器、红外接收电路、报警输出、按键输出以及CPU,所述样电路、脉冲输出、LCD显示器、红外接收电路、报警输出、按键输出与CPU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数据保持电池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连接外部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电能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管理电路、数据保持电池、采样电路、脉冲输出、LCD显示器、红外接收电路、报警输出、按键输出以及CPU,所述样电路、脉冲输出、LCD显示器、红外接收电路、报警输出、按键输出与CPU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数据保持电池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连接外部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一可变电阻、第二可变电阻、第三可变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光电藕合器、第一晶闸管、第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电源管理芯片、第一稳压芯片、第一电源以及第二电源,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以及与初级线圈配合的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包括第一次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以及第三次级线圈,第一可变电阻的一端与火线连接,另一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二可变电阻的一端与火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感线圈连接,第一电感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初级线圈连接,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电源管理芯片的DRAIN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三可变电阻的一端与第二可变电阻远离火线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的负极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电源管理芯片的VDD连接端连接,另一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GND连接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与第一电阻并联,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源管理芯片的DRAIN连接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FB连接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电源管理芯片的COMP连接端连接,另一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电源管理芯片的GOMP连接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五电容连接,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零线连接,所述另一端与第一光电藕合器的光敏进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藕合器的光敏进端接地电源管理芯片的GOMP连接端连接,第一光电藕合器的发光源出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与零线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次极线圈的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稳压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输出端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三电容的正极与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十三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十二电容的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容的一端与第一稳压芯片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次级线圈的一端与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电感线圈连接,第二电感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正极与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八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九电容的正极与第二电源连接,第九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十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光电藕合器的发光源进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藕合器的发光源出端与晶闸管的输出端连接,晶闸管的输入端接地,晶闸管的触发端与第四电阻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一光电藕合器的发光源进端连接,另一端与晶闸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第九电容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晶闸管的触发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与晶闸管的触发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光电藕合器的发光源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数据电池连接,另一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保持电池包括第五二极管、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二稳压芯片以及第三电源,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次级线圈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稳压芯片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容的正极与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十四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十五电容的正极与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稳压芯片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二稳压芯片输出端与第三电源连接,所述第十六电容的一端与第三电源连接,另一端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电阻组件、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七电容、第十八电容、第十九电容、第二十电容、第二十一电容、第二十二电容、第二十三电容、第二十四电容、第二十五电容、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以及电能芯片,所述电阻组件的一端与电能表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七电阻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第七电阻远离接地的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特仪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