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油箱盖的自动开闭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油箱盖的自动开闭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油箱盖是用以遮蔽油箱开口的装置,使用时打开汽车油箱盖,然后插入加油枪枪头加油,加油完毕后关闭油箱盖。但是部分车主在加油完毕后忘记关闭汽车油箱盖,导致汽车油箱内的汽油溢出甚至造成更严重的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自动开闭的汽车油箱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油箱盖的自动开闭方法,打开所述启停开关即可控制所述从动挡板自动完成自动开盖、预备闭盖、全部闭盖的动作,配合插入和拔出加油枪即可完成加油操作,并且避免由于忘记关闭油箱盖而造成的汽油泄漏等问题;还可以调节所述从动挡板移动速度。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油箱盖的自动开闭方法;使用一种自动开闭的汽车油箱盖,包括箱盖本体、动力装置、从动挡板;所述箱盖本体为空心矩形壳体,所述箱盖本体包括:后置底板,呈矩形状,所述后置底板右半部分上方设有与油箱连通的油枪插孔,所述油枪插孔右下方设有右限位块,所述后置底板左半部分设有左限位块;外周侧壁,设在所述后置底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油箱盖的自动开闭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自动开闭的汽车油箱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箱盖本体(1)、动力装置(2)、从动挡板(3);所述箱盖本体(1)为空心矩形壳体,所述箱盖本体(1)包括:后置底板(11),呈矩形状,所述后置底板(11)右半部分上方设有与油箱连通的油枪插孔(11a),所述油枪插孔(11a)右下方设有右限位块(11b),所述后置底板(11)左半部分设有左限位块(11c);外周侧壁(12),设在所述后置底板(11)前端面外沿;前置顶板(13),设在所述外周侧壁(12)前端面,所述前置顶板(13)右半部分设有前置窗口(13a);所述动力装置(2)包括:驱动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油箱盖的自动开闭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自动开闭的汽车油箱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箱盖本体(1)、动力装置(2)、从动挡板(3);所述箱盖本体(1)为空心矩形壳体,所述箱盖本体(1)包括:后置底板(11),呈矩形状,所述后置底板(11)右半部分上方设有与油箱连通的油枪插孔(11a),所述油枪插孔(11a)右下方设有右限位块(11b),所述后置底板(11)左半部分设有左限位块(11c);外周侧壁(12),设在所述后置底板(11)前端面外沿;前置顶板(13),设在所述外周侧壁(12)前端面,所述前置顶板(13)右半部分设有前置窗口(13a);所述动力装置(2)包括:驱动圆筒(21),设在所述后置底板(11)任一拐角,包括呈空心矩形筒状的圆筒本体(21a)、对称式设在所述圆筒本体(21a)侧壁下沿两侧的皮带插孔(21b)、对称式设在所述圆筒本体(21a)侧壁上沿两侧的轴向滑孔(21c);驱动电机(22),设在所述驱动圆筒(21)上端面下方;太阳齿轮(23),设在所述驱动电机(22)下方,由所述驱动电机(22)驱动;行星支架(24),包括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圆筒本体(21a)内的下置辊轮(24a)、周向均布在所述下置辊轮(24a)上端面并向上向外延伸的倾斜辊轴(24b)、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倾斜辊轴(24b)上的行星齿轮(24c),所述行星齿轮(24c)下端与所述太阳齿轮(23)螺接,所述行星齿轮(24c)上端成型有上窄下宽的锥形端头且所述锥形端头外侧面呈竖直方向设置;滑动外圈(25),包括设在所述圆筒本体(21a)内并与所述行星齿轮(24c)上端外侧面传动连接的可调外圈(25a)、对称设在所述可调外圈(25a)外侧并插入所述轴向插孔(21c)内的连接横杆(25b)、套设在所述圆筒本体(21a)上端并与所述连接横杆(25b)连接的筒状支架(25c);复位弹簧(26),设在所述筒状支架(25c)内,上端与所述筒状支架(25c)上端面抵接而下端与所述圆筒本体(21a)抵接;启停开关(27),设在所述筒状支架(25c)上端面上方,所述启停开关(27)通过可充电电源与所述驱动电机(22)电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源设在所述筒状支架(25c)外壁;转向辊轮(28),设有三只,分别设在所述后置底板(11)上其他三个拐角;传动皮带(29),呈闭合环状,所述传动皮带(29)经由皮带插孔(21b)与所述转向辊轮(28)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皮带(29)同时与三只转向辊轮(28)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皮带(29)内沿成型有齿纹;所述从动挡板(3)包括:挡板本体(31),设在所述后置底板(11)上,位于所述传动皮带(29)之间,所述挡板本体(31)沿上下方向贯通设有换向插孔(31a);换向插杆(32),包括插杆本体(32a)、设在所述插杆本体(32a)中部左端的左置插头(32b)、设在所述左置插头(32b)上端面的第一磁铁(32c)、设在所述插杆本体(32a)中部右端的右置插头(32d)、设在所述右置插头(32d)下端的第二磁铁(32e),所述左置插头(32b)、右置插头(32d)止端均为由左上向右下倾斜的倾斜端面;左置触头(33),包括设在所述换向插孔(31a)左侧的左置插孔(33a)、设在所述左置插孔(33a)上方的与所述第一磁铁(32c)配合的第三磁铁(33b)、设在所述左置插孔(33a)上端面的左置弹簧孔(33c)、插设在所述左置插孔(33a)左侧的左置触杆(33d)、设在所述左置触杆(33d)上端并插设在所述左置弹簧孔(33c)内的左置插头(33e)、设在所述左置弹簧孔(33c)内并驱...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