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斜仪探头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32895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斜仪探头打捞装置,包括打捞筒,所述打捞筒一端设有开口且另一端连接有拉索,所述打捞筒具有由所述开口向所述打捞筒内延伸形成的用于收容测斜仪探头的收容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方便地将卡在测斜管中的测斜仪探头取出来,而且不会造成损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便宜,延长了测斜仪探头的使用寿命,避免了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斜仪探头打捞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层变形监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斜仪探头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在岩土工程高边坡、高填方、深基坑、软基、地下厂房等项目中,地基或围岩土体内部会因为上部荷载作用发送倾斜变形或侧向变形。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倾斜变形动态保证工程安全,在工程开挖完成后,在关键监测断面上布置有不同深度的测斜孔,再放入测斜管,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用水泥砂浆或沙土回填,最后采用测斜仪对其进行定期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对变形情况进行追踪分析,达到监测预警的目的。测斜管通常安装在穿过不稳定土层至下部稳定地层的垂直钻孔内。由于土层的情况复杂,加上土层的长期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测斜管变形,甚至发生测斜管断裂或破损等现象,从而造成测斜仪探头卡在断裂和破损处,难以取出,甚至造成测斜仪探头损坏或失去检测功能,带来严重的施工事故和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斜仪探头打捞装置,能够将卡在测斜管中的测斜仪探头顺利取出,且在取出过程中不会损坏探头,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便宜。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斜仪探头打捞装置,包括打捞筒,所述打捞筒一端设有开口且另一端连接有拉索,所述打捞筒具有由所述开口向所述打捞筒内延伸形成的用于收容测斜仪探头的收容空间。进一步地,所述打捞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拉索的一端头依次穿过两所述通孔并与另一端头连接。进一步地,两所述通孔沿所述打捞筒的中轴线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打捞筒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配重,所述配重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收容空间的探头引线孔。进一步地,所述配重与所述打捞筒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打捞筒具有第一段和与所述第一段连通的第二段,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端,所述拉索与所述第一段连接,所述第一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打捞筒的开口处设有刃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便宜,在打捞过程中,可以实现测斜仪探头与测斜筒的分离,由于测斜仪探头位于打捞筒中,可以避免在打捞过程中损伤测斜仪探头。(2)本技术安装、拆卸方便,零部件可以方便携带或运输,可以进行现场组装,降低了打捞成本,用完后可以及时拆卸,占用空间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斜仪探头打捞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斜仪探头打捞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斜仪探头打捞装置,包括打捞筒1,所述打捞筒1外径不大于测斜管的内径,优选地,所述打捞筒1外径略小于测斜管的内径,为了保证所述打捞筒1在下降过程中能够切入测斜管与测斜仪测轮之间,所述打捞筒1优选采用钢管,钢管具有一定硬度,既保证所述打捞筒1不易变形,不会对测斜仪探头4产生二次损伤,也保证其具有一定重量,在自由落体运动下通过自重施加向下的力,使所述打捞筒1切入测斜管与测斜仪测轮之间;所述打捞筒1一端设有开口2且另一端连接有拉索3,由于需要将所述打捞筒1放入测斜管中并通过自重切入测斜管和测斜仪测轮之间,因此,所述拉索3需要采用可以灵活弯曲折叠的材料,所述拉索3可以采用链子或较为粗的绳索;所述打捞筒1具有由所述开口2向所述打捞筒1内延伸形成的用于收容所述测斜仪探头4的收容空间5。参见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打捞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通孔6,作为所述拉索3的出入口,供所述拉索3穿过,所述拉索3的一端头依次穿过两所述通孔6并与另一端头连接;还可以在所述打捞筒1外侧壁上设置两个连接环,所述拉索3的两端头分别与其中一所述连接环连接。当然,通过设置所述通孔6,可以更简单更高效地通过所述拉索3对所述打捞筒1的下放与提拉,装配与拆卸也方便,加工简单,不会在所述打捞筒1的外表面造成凸起,不会影响所述打捞筒1底端对准测斜管与测斜仪测轮接触位置,有利于所述打捞筒1的切入。参见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两所述通孔6沿所述打捞筒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中轴线对称设置,以保证所述打捞筒1在水平方向受力均匀,不会发生左右摇摆现象,保证其稳定性。使用所述拉索3,可以方便地提拉所述打捞筒1,优选地,所述拉索3采用非弹性牵引线,且其承受力大于所述打捞筒1与所述测斜仪探头4的重力之和,所述拉索3的长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参见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打捞筒1的远离所述开口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配重7,如在所述配重7一端面设有若干挂钩,所述打捞筒1上设有与所述挂钩配合的若干挂钩孔,所述挂钩数量与所述挂钩孔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配合,每一所述挂钩挂设于对应的所述挂钩孔上;所述配重7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收容空间5的探头引线孔8。所述配重7用于增加所述打捞筒1的重力,优选地,所述配重7采用铁制或钢制圆柱体,在进行打捞作业时,将探头牵引线10从所述探头引线孔8中穿出,方便测斜仪探头4的提拉,所述配重7的外径不大于所述打捞筒1的外径且不小于所述打捞筒1的内径,优选地,所述配重7的外径与所述打捞筒1的外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配重7与所述打捞筒1螺纹连接;所述配重7的一端连接有内螺纹连接头,优选地,所述内螺纹连接头的外径不大于所述配重7的外径,所述打捞筒1的远离所述开口2的一端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具有外螺纹,优选地,所述螺纹柱的外径不大于所述打捞筒1的外径,所述内螺纹连接头与所述螺纹柱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可以方便地安装和拆卸所述配重7,当测斜仪探头4提拉上来时,可以很方便地从所述打捞筒1内取出,也不会对测斜仪探头4造成二次损伤;另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更换不同重量的所述配重7。还可以在所述配重7的底端连接外螺纹连接头,所述外螺纹连接头上竖直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探头引线孔8同轴设置,所述外螺纹连接头的外径不大于所述打捞筒1的内径,所述打捞筒1的的远离所述开口2的一端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外径不大于所述打捞筒1的外径,所述螺纹柱具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连接头与所述螺纹柱螺纹连接。参见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打捞筒1具有第一段101和与所述第一段101连通的第二段102,所述第一段101和所述第二段102同轴设置且外径相同,所述开口2位于所述第二段102远离所述第一段101的一端,所述拉索3与所述第一段101连接,所述第一段10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段102的内径。所述第一段101主要用于容纳所述测斜仪探头4,所述第二段102主要用于所述承载测斜仪探头4,不至于掉下来,在使用时,所述测斜仪探头4的上测轮41与所述测斜仪探头4的连接轴发生转动,从而使上测轮41能够进入所述第一段101内,当上测轮41进入所述第一段101内之后,上测轮41复位,由于所述第二段102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段101的内径,上测轮41被限制在所述第一段101内。参见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打捞筒1的开口2处设有刃口9。通过设置所述刃口9,减小切入阻力,使所述打捞筒1更容易地切入到测斜管与测斜仪测轮之间,同时,由于所述刃口9的内径沿所述开口2向所述第二段102的方向逐渐减小,在提拉所述测斜仪探头4时,上测轮41与测斜仪探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测斜仪探头打捞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斜仪探头打捞装置,包括打捞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筒(1)一端设有开口(2)且另一端连接有拉索(3),所述打捞筒(1)具有由所述开口(2)向所述打捞筒(1)内延伸形成的用于收容测斜仪探头(4)的收容空间(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斜仪探头打捞装置,包括打捞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筒(1)一端设有开口(2)且另一端连接有拉索(3),所述打捞筒(1)具有由所述开口(2)向所述打捞筒(1)内延伸形成的用于收容测斜仪探头(4)的收容空间(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斜仪探头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通孔(6),所述拉索(3)的一端头依次穿过两所述通孔(6)并与另一端头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斜仪探头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通孔(6)沿所述打捞筒(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斜仪探头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筒(1)的远离所述开口(2)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国卿杜操王吉连蒋本俊蒋思君李施展王光富文沛祝贤洲吴桐陈俊明梅晓炎汤伟赵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