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型压电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317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型压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硅酸铯铝、钛酸镧、五氧化二钒、氧化锌、柠檬酸和无水乙醇,常温加热搅拌至均匀状态;随后在烘箱中干燥、制成粉末,放入马弗炉中在温度500‑550℃下焙烧2‑4h,得前驱体;将纳米二氧化硅和硝酸银加入无水乙醇中,于温度100‑120℃下搅拌回流反应2‑4h;将前驱体加入,升高温度至130‑160℃,以速率500‑800r/min搅拌反应1‑2h;随后将产物过滤、干燥后于温度500‑600℃下保温5‑10min,随后在温度1100‑1200℃下常压烧结3‑5h,即可得到所述抗菌型压电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型压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菌型压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压电材料是指具有压电效应的材料,其主要的特性是电致伸缩现象,也就是这种材料会因为电流的变化而产生形变。压电材料因为这一特性而成为重要的功能材料,并广泛应用于换能器、压电变压器、滤波器等领域,因此关于压电陶瓷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生物医用压电材料广泛用作生物压电传感器和生物医用压电植入体材料,同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范畴,生物医用材料因其应用领域的特殊性,要求材料必须符合生物医用的应用标准。压电材料的广泛应用在于电子工业领域,其极化方式常采用溅射涂层或银浆涂覆涂层作为电极材料,可分别采用电晕极化和高温油浴极化方式进行极化。由于电晕极化难以稳定控制,操作安全性低,目前国内技术难以达到,所以,国内通常使用高温油浴极化方式进行极化。然而,这种极化方式,不仅电极涂层会对压电材料的生物医用植入带来污染,而且高温硅油渗入压电材料后,难以清洗干净,会引发生物菌性,不利于生物医用。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抗菌型的压电材料,以适应市场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压电材料应用于医药生物植入领域存在的易引发细菌感染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型压电材料的制备方法,提高压电材料的抗菌性能,防范细菌感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菌型压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取8-10份硅酸铯铝、3-7份钛酸镧、2-6份五氧化二钒、3-8份氧化锌、5-8份柠檬酸和15-25份无水乙醇,常温加热搅拌至均匀状态;随后在烘箱中干燥、制成粉末,放入马弗炉中在温度500-550℃下焙烧2-4h,得前驱体;S2:将4-9份纳米二氧化硅和5-10份硝酸银加入30-40份无水乙醇中,于温度100-120℃下搅拌回流反应2-4h;S3:将步骤S1所得前驱体加入步骤S2中,升高温度至130-160℃,以速率500-800r/min搅拌反应1-2h;S4:将步骤S3中产物过滤、干燥后于温度500-600℃下保温5-10min,随后在温度1100-1200℃下常压烧结3-5h,即可得到所述抗菌型压电材料。优选的,步骤S2中还包括加入5-10份碳酸锂。优选的,步骤S1中取9份硅酸铯铝、6份钛酸镧、4份五氧化二钒、5份氧化锌、7份柠檬酸和20份无水乙醇。优选的,步骤S1中温度为520℃下焙烧3h。优选的,步骤S2中将7份纳米二氧化硅、7份碳酸锂和8份硝酸银加入35份无水乙醇。优选的,步骤S2中温度为110℃下搅拌回流反应3h。优选的,步骤S3中温度为140℃,以速率650r/min搅拌反应1.5h。优选的,步骤S4中温度550℃下保温8min,随后在温度1150℃下常压烧结4h。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抗菌型压电材料的制备方法,以硅酸铯铝、钛酸镧、五氧化二钒、氧化锌混合物为前驱体,其中掺杂硝酸银和碳酸锂,在制备压电材料过程中加入抗菌型物质,使其有效的融入压电材料中,均匀覆盖于压电材料前驱体表面,提高其抗菌性能,使其在作为生物压电材料过程中避免菌体感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S1:取8份硅酸铯铝、3份钛酸镧、2份五氧化二钒、3份氧化锌、5份柠檬酸和15份无水乙醇,常温加热搅拌至均匀状态;随后在烘箱中干燥、制成粉末,放入马弗炉中在温度500℃下焙烧2h,得前驱体;S2:将4份纳米二氧化硅、5份碳酸锂和5份硝酸银加入40份无水乙醇中,于温度100℃下搅拌回流反应2h;S3:将步骤S1所得前驱体加入步骤S2中,升高温度至130℃,以速率800r/min搅拌反应1h;S4:将步骤S3中产物过滤、干燥后于温度500℃下保温5min,随后在温度1100℃下常压烧结3h,即可得到所述抗菌型压电材料。实施例2S1:取10份硅酸铯铝、7份钛酸镧、6份五氧化二钒、8份氧化锌、8份柠檬酸和25份无水乙醇,常温加热搅拌至均匀状态;随后在烘箱中干燥、制成粉末,放入马弗炉中在温度550℃下焙烧4h,得前驱体;S2:将9份纳米二氧化硅、10份碳酸锂和10份硝酸银加入30份无水乙醇中,于温度120℃下搅拌回流反应4h;S3:将步骤S1所得前驱体加入步骤S2中,升高温度至160℃,以速率500r/min搅拌反应2h;S4:将步骤S3中产物过滤、干燥后于温度600℃下保温10min,随后在温度1200℃下常压烧结5h,即可得到所述抗菌型压电材料。实施例3S1:取8份硅酸铯铝、5份钛酸镧、4份五氧化二钒、5份氧化锌、6份柠檬酸和18份无水乙醇,常温加热搅拌至均匀状态;随后在烘箱中干燥、制成粉末,放入马弗炉中在温度520℃下焙烧2.5h,得前驱体;S2:将5份纳米二氧化硅、9份碳酸锂和8份硝酸银加入32份无水乙醇中,于温度110℃下搅拌回流反应2h;S3:将步骤S1所得前驱体加入步骤S2中,升高温度至135℃,以速率6000r/min搅拌反应1h;S4:将步骤S3中产物过滤、干燥后于温度520℃下保温7min,随后在温度1150℃下常压烧结3h,即可得到所述抗菌型压电材料。实施例4S1:取9份硅酸铯铝、4份钛酸镧、3份五氧化二钒、7份氧化锌、8份柠檬酸和22份无水乙醇,常温加热搅拌至均匀状态;随后在烘箱中干燥、制成粉末,放入马弗炉中在温度550℃下焙烧3.5h,得前驱体;S2:将8份纳米二氧化硅、7份碳酸锂和6份硝酸银加入36份无水乙醇中,于温度115℃下搅拌回流反应4h;S3:将步骤S1所得前驱体加入步骤S2中,升高温度至140℃,以速率700r/min搅拌反应2h;S4:将步骤S3中产物过滤、干燥后于温度580℃下保温9min,随后在温度1180℃下常压烧结4h,即可得到所述抗菌型压电材料。实施例5S1:取9份硅酸铯铝、6份钛酸镧、4份五氧化二钒、5份氧化锌、7份柠檬酸和20份无水乙醇,常温加热搅拌至均匀状态;随后在烘箱中干燥、制成粉末,放入马弗炉中在温度520℃下焙烧3h,得前驱体;S2:将7份纳米二氧化硅、7份碳酸锂和8份硝酸银加入35份无水乙醇中,于温度110℃下搅拌回流反应3h;S3:将步骤S1所得前驱体加入步骤S2中,升高温度至140℃,以速率650r/min搅拌反应1.5h;S4:将步骤S3中产物过滤、干燥后于温度550℃下保温8min,随后在温度1150℃下常压烧结4h,即可得到所述抗菌型压电材料。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菌型压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取8‑10份硅酸铯铝、3‑7份钛酸镧、2‑6份五氧化二钒、3‑8份氧化锌、5‑8份柠檬酸和15‑25份无水乙醇,常温加热搅拌至均匀状态;随后在烘箱中干燥、制成粉末,放入马弗炉中在温度500‑550℃下焙烧2‑4h,得前驱体;S2:将4‑9份纳米二氧化硅和5‑10份硝酸银加入30‑40份无水乙醇中,于温度100‑120℃下搅拌回流反应2‑4h;S3:将步骤S1所得前驱体加入步骤S2中,升高温度至130‑160℃,以速率500‑800r/min搅拌反应1‑2h;S4:将步骤S3中产物过滤、干燥后于温度500‑600℃下保温5‑10min,随后在温度1100‑1200℃下常压烧结3‑5h,即可得到所述抗菌型压电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型压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取8-10份硅酸铯铝、3-7份钛酸镧、2-6份五氧化二钒、3-8份氧化锌、5-8份柠檬酸和15-25份无水乙醇,常温加热搅拌至均匀状态;随后在烘箱中干燥、制成粉末,放入马弗炉中在温度500-550℃下焙烧2-4h,得前驱体;S2:将4-9份纳米二氧化硅和5-10份硝酸银加入30-40份无水乙醇中,于温度100-120℃下搅拌回流反应2-4h;S3:将步骤S1所得前驱体加入步骤S2中,升高温度至130-160℃,以速率500-800r/min搅拌反应1-2h;S4:将步骤S3中产物过滤、干燥后于温度500-600℃下保温5-10min,随后在温度1100-1200℃下常压烧结3-5h,即可得到所述抗菌型压电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型压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还包括加入5-10份碳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黎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茂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