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11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初沉池、集水池、分层生物滴滤池、反硝化滤池、除磷滤池,所述初沉池、所述集水池、所述反硝化滤池、所述除磷滤池环绕在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的周围,污水依次经所述初沉池、所述集水池、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所述反硝化滤池与所述除磷滤池后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集成式污水处理池将初沉池、集水池、分层生物滴滤池、反硝化滤池、除磷滤池整合成一个整体构件,其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制造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An 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pool

\u672c\u53d1\u660e\u63d0\u51fa\u4e86\u4e00\u79cd\u96c6\u6210\u5f0f\u6c61\u6c34\u5904\u7406\u6c60\uff0c\u5176\u7279\u5f81\u5728\u4e8e\uff1a\u5176\u5305\u62ec\u521d\u6c89\u6c60\u3001\u96c6\u6c34\u6c60\u3001\u5206\u5c42\u751f\u7269\u6ef4\u6ee4\u6c60\u3001\u53cd\u785d\u5316\u6ee4\u6c60\u3001\u9664\u78f7\u6ee4\u6c60\uff0c\u6240\u8ff0\u521d\u6c89\u6c60\u3001\u6240\u8ff0\u96c6\u6c34\u6c60\u3001\u6240\u8ff0\u53cd\u785d\u5316\u6ee4\u6c60\u3001\u6240\u8ff0\u9664\u78f7\u6ee4\u6c60\u73af\u7ed5\u5728\u6240\u8ff0\u5206\u5c42\u751f\u7269\u6ef4\u6ee4\u6c60\u7684\u5468\u56f4\uff0c\u6c61\u6c34\u4f9d\u6b21\u7ecf\u6240\u8ff0\u521d\u6c89\u6c60\u3001\u6240\u8ff0\u96c6\u6c34\u6c60\u3001\u6240\u8ff0\u5206\u5c42\u751f\u7269\u6ef4\u6ee4\u6c60\u3001\u6240\u8ff0\u53cd\u785d\u5316\u6ee4\u6c60\u4e0e\u6240\u8ff0\u9664\u78f7\u6ee4\u6c60\u540e\u6392\u653e\u3002 The 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pond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ntegrates the primary sedimentation tank, the collecting pool, the layered biological trickling filter, the denitrifying filter and the phosphorus removal filter pool into an integral component, which reduces the occupied area and reduces the manufacturing cost, and has a good popularization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池。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相关处理工艺有很多,国内外一般都采用生化方法处理生活污水,因为污水的可生化性强。采用生化处理方法的污水处理系统一般包括初沉池、分层生物滴滤池等组件,但是由于这些组件为分散式结构,致使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大,制造成本高,难以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池,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池,其包括初沉池、集水池、分层生物滴滤池、反硝化滤池、除磷滤池,所述初沉池、所述集水池、所述反硝化滤池、所述除磷滤池环绕在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的周围,污水依次经所述初沉池、所述集水池、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所述反硝化滤池与所述除磷滤池后排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初沉池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水阀和第一出水阀,所述初沉池内设有竖直的约翰逊网,其中:所述第一进水阀经管道连通至所述约翰逊网的内腔,所述第一出水阀连通所述初沉池与所述集水池。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水池的底部设有第一提升泵,所述第一提升泵上连接有第一提升管道,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内设有生物滴滤层,所述生物滴滤层的上方设有布水装置;所述第一提升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提升泵连通,所述第一提升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的顶部并与所述布水装置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的底部设有第二提升泵,所述第二提升泵上连接有第二提升管道;所述反硝化滤池内设有水平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穿设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反硝化柱,所述反硝化柱的上端突出所述第一隔板的上表面,所述反硝化柱的下端与所述反硝化滤池的底部保留有间隙;所述第二提升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提升泵连通,所述提升管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隔板并延伸至所述反硝化滤池的底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硝化柱为上下开口的管状结构,其内填充有反硝化填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硝化滤池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水阀,所述第二出水阀高出所述第一隔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出水阀连通所述反硝化滤池和所述除磷滤池;所述除磷滤池内设有水平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穿设有竖直设置的除磷滤筒,所述除磷滤筒的上端突出所述第二隔板的上表面,所述除磷滤筒的下端与所述除磷滤池的底部保持有间隙,所述除磷滤池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出水阀,所述第三出水阀高出所述第二隔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隔板上穿设有通孔,所述第二隔板的上表面连接有竖直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左右两侧与所述除磷滤池的侧壁紧密连接,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挡板的一侧,所述除磷滤筒与所述第三出水阀位于所述挡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出水阀位于所述通孔的正上方,所述挡板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二出水阀及所述第三出水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磷滤筒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其内设有层叠的格珊板,相邻格珊板之间填充有除磷填料。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集成式污水处理池将初沉池、集水池、分层生物滴滤池、反硝化滤池、除磷滤池整合成一个整体构件,其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制造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图4为图1中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成式污水处理池包括初沉池1、集水池2、分层生物滴滤池3、反硝化滤池4、除磷滤池5。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成式污水处理池的整体结构为正方体形状的玻璃钢结构,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设置为圆筒形结构,其位于所述集成式污水处理池的中心位置。所述初沉池1、所述集水池2、所述反硝化滤池4、所述除磷滤池5则环绕在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的周围。污水依次经所述初沉池1、所述集水池2、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所述反硝化滤池4与所述除磷滤池5后排放。其中:所述初沉池1能够初步除去污水中的大颗粒污泥,实现初步过滤。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对污水进行生物滴滤处理,除去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的生化成份。所述反硝化滤池4通过反硝化作用降低污水中的氨氮含量。所述除磷滤池5则用于降低污水中的磷含量。如图2所示,所述初沉池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水阀1和第一出水阀13。所述初沉池1内设有竖直的约翰逊网12,所述第一进水阀11经管道连通至所述约翰逊网12的内腔,所述第一出水阀13连通所述初沉池1与所述集水池2。外部的待处理污水经第一进水阀11及管道进入至所述约翰逊网12的内部,然而从约翰逊网12的侧壁上的网格流出,其中的大颗粒污泥成分被约翰逊网12所拦截。打开所述第一出水阀13,经初步过滤的污水流入至所述集水池2内。如图3所示,所述集水池2的底部设有第一提升泵21,所述第一提升泵21上连接有第一提升管道22。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内设有生物滴滤层33,所述生物滴滤层33的上方设有布水装置34。所述第一提升管道22的一端与所述提升泵21连通,所述第一提升管道2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的顶部并与所述布水装置34连通。所述第一提升泵21经所述第一提升管道22将所述集水池2内的污水提升至所述布水装置34,所述布水装置34将污水均匀布下。污水流过生物滴滤层33后到达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的底部,在此过程中,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生化成分被生物滴滤层33内的微生物消化滤除。继续参考图3所示,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的底部设有第二提升泵31,所述第二提升泵31上连接有第二提升管道32。所述反硝化滤池4内设有水平的第一隔板42,所述第一隔板42上穿设有若干个竖直的反硝化柱41,所述反硝化柱41的上端突出所述第一隔板42的上表面,所述反硝化柱41的下端与所述反硝化滤池4的底部保留有间隙。所述第二提升管道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提升泵31连通,所述提升管道3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隔板42并延伸至所述反硝化滤池4的底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提升管道32上连接有回流管道35,所述回流管道3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提升管道3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布水装置34连通。所述第二提升管道32及所述回流管道35上均设有控水阀。当打开所述第二提升管道32上的控水阀时,污水能够进入所述反硝化滤池4内;当打开所述回流管道35上的控水阀时,污水经所述回流管道35、所述布水装置34回流至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内,再次接受生物滴滤。当然,通过控制两个控水阀的开合程度,能够灵活设置污水的分流比例。所述反硝化柱41为上下开口的管状结构,其内填充有反硝化填料。所述反硝化填料内富含异养型微生物完成的,这些微生物能够将污水中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从而降低污水中的氨氮含量。具体的:当所述第二提升管道32上的控水阀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提升泵31经所述第二提升管道32将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底部的污水提升至所述反硝化滤池4内。当污水充满第一隔板42下方的容纳空间后,在所述第二提升管道32的压迫下,污水从所述反硝化柱41的底部流入所述反硝化柱41的内腔中,并最终从所述反硝化柱41的顶部溢出至所述第一隔板42的上表面,从而实现反硝化过滤。如图4所示,所述反硝化滤池4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初沉池、集水池、分层生物滴滤池、反硝化滤池、除磷滤池,所述初沉池、所述集水池、所述反硝化滤池、所述除磷滤池环绕在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的周围,污水依次经所述初沉池、所述集水池、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所述反硝化滤池与所述除磷滤池后排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初沉池、集水池、分层生物滴滤池、反硝化滤池、除磷滤池,所述初沉池、所述集水池、所述反硝化滤池、所述除磷滤池环绕在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的周围,污水依次经所述初沉池、所述集水池、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所述反硝化滤池与所述除磷滤池后排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水阀和第一出水阀,所述初沉池内设有竖直的约翰逊网,其中:所述第一进水阀经管道连通至所述约翰逊网的内腔,所述第一出水阀连通所述初沉池与所述集水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的底部设有第一提升泵,所述第一提升泵上连接有第一提升管道,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内设有生物滴滤层,所述生物滴滤层的上方设有布水装置;所述第一提升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提升泵连通,所述第一提升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的顶部并与所述布水装置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的底部设有第二提升泵,所述第二提升泵上连接有第二提升管道;所述反硝化滤池内设有水平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穿设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反硝化柱,所述反硝化柱的上端突出所述第一隔板的上表面,所述反硝化柱的下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蒯琳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湖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