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海产养殖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28559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海产养殖技术领域,一种室内海产养殖水循环系统,包括养殖池,以及通过管道依次串联的回水池、过滤池、一级生化池、蛋白质分离器、二级生化池和增氧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室内海产养殖水循环系统,设计科学合理,养殖池的排水处理采用溢出排水方法,利用U形管的连通器原理,将池内底层污水通过回水管排出,保证了池水的洁净;并且只需要控制入水速率,就可以控制整个系统的循环速度,不需要担心养殖池水位变化,循环效率高,控制方便,适合室内大规模水产养殖使用。

An indoor marine aquaculture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arine aquaculture technology, and an indoor marine aquaculture water recycling system, comprising a breeding pond, and a backwater pool, a filter tank, a first class biochemical tank, a protein separator, a two stage biochemical tank and an aeration tank connected in series through pipeline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door aquaculture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esign, the overflow drainage method using drainage pond treatment, using the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ng vessels of the U tube, the pool bottom sewage discharged through the return pipe, the water is clean; and only need to control the water circulation rate, speed can the control of the whole system, do not need to worry about the breeding pool water level change, high cycle efficiency, convenient control, suitable for indoor use of large-scale aqua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海产养殖水循环系统
本技术属于海产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室内海产养殖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模式是一种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不可避免的受到气候、水质变化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不仅存在产量低、养殖品种单调、病害频发、养殖风险大等问题,且对环境破坏、污染严重,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现有技术中,也有少量对水产养殖水循环的研究成果,如专利号为:201310483733.0,专利名称为《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的水循环处理系统,虽然能够有效的将废水处理干净,但是其结构复杂,投入成本高,整个处理系统运作缓慢,循环效率低,不适合大规模室内水产养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效果好,循环效率高的室内海产养殖水循环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海产养殖水循环系统,包括养殖池,以及通过管道依次串联的回水池、过滤池、一级生化池、蛋白质分离器、二级生化池和增氧池,所述养殖池为圆筒状,且底部为四周向内倾斜的漏斗状,其底部中心位置竖直设有一滤水管,所述滤水管为空心管状结构,且滤水管下端设有细小圆孔,滤水管顶部高于养殖池;还包括回水管道,所述回水管道底端与过滤管底端连通,另一端与回水池底部连通,所述滤水管与回水管形成U形管结构;所述回水池底部高度低于养殖池水位高度,所述回水池底部还设有出水口,回水池出水口与过滤池入水口连通;所述过滤池设置在回水池下方,一级生化池设置在过滤池下方;所述一级生化池与蛋白质分离器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水泵;所述二级生化池设置在蛋白质分离器下方,所述增氧池设置在二级生化池下方,所述增氧池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养殖池入水口连通,且连通管道上设有第二水泵。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二级生化池上用于消毒杀菌的臭氧发生器。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增氧池上的紫外线杀菌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回水管道底部还设有排水口,且排水口上还设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滤水管底部还设有沉淀池。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与回水池之间还设有连通管相互连通,所述连通管与养殖池连通位置高于与回水池连通位置。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池内的滤材为过滤棉或过滤布。进一步的,所述增氧池通过设置空气泵为海水增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一种室内海产养殖水循环系统,设计科学合理,养殖池的排水处理采用溢出排水方法,利用U形管的连通器原理,将池内底层污水通过回水管排出,保证了池水的洁净;并且只需要控制入水速率,就可以控制整个系统的循环速度,不需要担心养殖池水位变化,循环效率高,控制方便,适合室内大规模水产养殖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一种室内海产养殖水循环系统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较佳实施例中,本技术的一种室内海产养殖水循环系统,包括养殖池1,以及通过管道依次串联的回水池2、过滤池3、一级生化池5、蛋白质分离器6、二级生化池7和增氧池8;所述养殖池1为圆筒状,且底部为四周向内倾斜的漏斗状,其底部中心位置竖直设有一滤水管11,所述滤水管11为空心管状结构,且滤水管11下端设有细小圆孔111,滤水管11顶部高于养殖池1,使得养殖池1内的海水通过滤水管11底端的圆孔111流出,有效排出底层杂质较多的水,保留上层干净的水,还能排出养殖鱼类排泄物,保证养殖池1内水的洁净。还包括回水管道12,所述回水管道12底端与过滤管11底端连通,另一端与回水池2底部连通,所述滤水管11与回水管12形成U形管结构,所述回水池2底部高度低于养殖池1水位高度,从而利用连通器原理将养殖池1内底层污水导流到回水池2中;所述回水池2底部还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与过滤池3入水口连通,从而实现将养殖池1内底层涨水导入过滤系统中进行过滤。所述过滤池3设置在回水池2下方,一级生化池4设置在过滤池3下方,在不需要动力装置的情况下,污水能够自动从回水池2流入过滤池3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又流入一级生化池4中进行处理。其中,过滤仓3内的滤材可以是过滤棉或者过滤布,其目的是过滤掉污水中的颗粒杂质,如排泄物等。所述一级生化池4与蛋白质分离器5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水泵8;所述二级生化池6设置在蛋白质分离器5下方,所述增氧池7设置在二级生化池6下方;从而实现,利用第一水泵8将一级生化池4处理后的海水抽入蛋白质分离器5中,经过蛋白质分离后的海水流入二级生化池6中,经过二级生化池6处理后,流入增氧池7中增加氧气;其中,增氧池7的增氧方式为设置空气泵对池内海水进行增氧。所述增氧池7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养殖池1入水口连通,且连通管道上设有第二水泵9,第二水泵9将增氧池7中富含氧气的海水抽入养殖池1中,保证养殖池1内海水含氧量丰富,提高海产养殖成活率和生产速率。为了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在二级生化池6上还设有臭氧发生器61,用于对二级生化池6中的海水进行消毒杀菌;在增氧池7上还设有紫外线杀菌装置71,用于对增氧池7中的海水进行杀菌消毒;通过两次消毒杀菌,保证循环后流入养殖池1中的海水是无毒健康的海水,从而降低养殖产物的发病率等等,降低养殖风险。本技术所使用的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线杀菌装置均是常见消毒杀菌装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轻易购买获得。为了方便对养殖池1进行清洗,在回水管12的底部还设有排水口121,并且在排水口121上设有阀门122;在系统正常使用时,阀门122关闭,污水能够回流到回水池2中,当对养殖池1进行清洗时,打开阀门122,污水直接从排水口121流出,不会进入回水池2中,方便养殖池1清洗。为了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在滤水管11底部还设有沉淀池13,进入滤水管11中的大颗粒杂质直接沉降到沉淀层13中,不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从而延长过滤池3的使用寿命,还方便污染物的统一处理。为了保证养殖池1内水位稳定,在养殖池1与回水池2之间还设有连通管14相互连通,所述连通管14与养殖池1连通位置高于与回水池2连通位置,从而保证养殖池1中海水不会溢出,始终保持需求的水位高度。本技术的一种室内海产养殖水循环系统,设计科学合理,通过利用U形管连通器原理进行污水排出,在保证排出污水的同时,能够通过调节入水速度来控制污水排出速度,从而控制整个水循环的速率。并且本系统对污水处理效果好,还通过设置增氧池提高海水溶氧量,提高养殖成活率和生长效率。虽然对本技术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
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室内海产养殖水循环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海产养殖水循环系统,包括养殖池,以及通过管道依次串联的回水池、过滤池、一级生化池、蛋白质分离器、二级生化池和增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为圆筒状,且底部为四周向内倾斜的漏斗状,其底部中心位置竖直设有一滤水管,所述滤水管为空心管状结构,且滤水管下端设有细小圆孔,滤水管顶部高于养殖池;还包括回水管道,所述回水管道底端与过滤管底端连通,另一端与回水池底部连通,所述滤水管与回水管形成U形管结构;所述回水池底部高度低于养殖池水位高度,所述回水池底部还设有出水口,回水池出水口与过滤池入水口连通;所述过滤池设置在回水池下方,一级生化池设置在过滤池下方;所述一级生化池与蛋白质分离器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水泵;所述二级生化池设置在蛋白质分离器下方,所述增氧池设置在二级生化池下方,所述增氧池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养殖池入水口连通,且连通管道上设有第二水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海产养殖水循环系统,包括养殖池,以及通过管道依次串联的回水池、过滤池、一级生化池、蛋白质分离器、二级生化池和增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为圆筒状,且底部为四周向内倾斜的漏斗状,其底部中心位置竖直设有一滤水管,所述滤水管为空心管状结构,且滤水管下端设有细小圆孔,滤水管顶部高于养殖池;还包括回水管道,所述回水管道底端与过滤管底端连通,另一端与回水池底部连通,所述滤水管与回水管形成U形管结构;所述回水池底部高度低于养殖池水位高度,所述回水池底部还设有出水口,回水池出水口与过滤池入水口连通;所述过滤池设置在回水池下方,一级生化池设置在过滤池下方;所述一级生化池与蛋白质分离器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水泵;所述二级生化池设置在蛋白质分离器下方,所述增氧池设置在二级生化池下方,所述增氧池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养殖池入水口连通,且连通管道上设有第二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发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海燕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