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108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框架结构,包括框架基体、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第四支柱、横梁、主框架、盖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辅助框架、主支撑杆和吊车梁,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固定有横梁,所述横梁上固定有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上侧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侧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固定有辅助框架,所述辅助框架下侧固定有主支撑杆。该新型建筑框架结构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并且该结构的整体性、刚度和稳定性好。

A new type of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base, the first pillar, the second pillar, the third pillar, the fourth pillar, beam, main frame, a cover plate, a first supporting plate and second supporting plate, auxiliary frame, main support rod and crane beam, crossbeam is fix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illar a pillar of main frame fixed by the beam, the main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cover, the upper cover at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supporting plate and second supporting plate and fixed between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and second supporting plate of the auxiliary frame, the auxiliary frame is fixed on the lower side of the main support bar. The new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 of space flexible, light weight, conducive to earthquake, save materia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an be flexibly with architectural layout, building structure need to arrange a larger space, and the structure of integrity, stiffness and good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框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框架结构
,具体为一种新型建筑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装配而成,目前传统的建筑框架结构加工制作复杂、焊接工作量大、不方便施工,外环板还影响美观和使用空间,同时这些连接方式造价高,并且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建筑框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框架结构,包括框架基体、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第四支柱、横梁、主框架、盖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辅助框架、主支撑杆和吊车梁,所述框架基体上固定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右侧设置有第三支柱,所述第三支柱右侧设置有第四支柱,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固定有横梁,所述横梁上固定有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上侧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侧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固定有辅助框架,所述辅助框架下侧固定有主支撑杆。优选的,所述盖板整体成三角板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采用可拆卸的构件连接在辅助框架左右两侧。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之间一共设置有三个结构相同的主框架。优选的,所述主框架下侧安装有吊车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建筑框架结构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并且该结构的整体性、刚度和稳定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架基体,2、第一支柱,3、第二支柱,4、第三支柱,5、第四支柱,6、横梁,7、主框架,8、盖板,9、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11、辅助框架,12、主支撑杆,13、吊车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框架结构,包括框架基体1、第一支柱2、第二支柱3、第三支柱4、第四支柱5、横梁6、主框架7、盖板8、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0、辅助框架11、主支撑杆12和吊车梁13,框架基体1上固定有第一支柱2,第一支柱2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柱3,第二支柱3右侧设置有第三支柱4,第三支柱4右侧设置有第四支柱5,第一支柱2和第二支柱3之间固定有横梁6,横梁6上固定有主框架7,第一支柱2、第二支柱3、第三支柱4和第四支柱5之间一共设置有三个结构相同的主框架7,主框架7上侧设置有盖板8,盖板8上侧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且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固定有辅助框架11,盖板8整体成三角板结构,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采用可拆卸的构件连接在辅助框架11左右两侧,辅助框架11下侧固定有主支撑杆12,主框架7下侧安装有吊车梁13。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建筑框架结构时,第一支柱2、第二支柱3、第三支柱4和第四支柱5之间一共设置有三个结构相同的主框架7,盖板8整体成三角板结构,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采用可拆卸的构件连接在辅助框架11左右两侧,主框架7下侧安装有吊车梁13,能够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稳定性好。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建筑框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建筑框架结构,包括框架基体(1)、第一支柱(2)、第二支柱(3)、第三支柱(4)、第四支柱(5)、横梁(6)、主框架(7)、盖板(8)、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0)、辅助框架(11)、主支撑杆(12)和吊车梁(13),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基体(1)上固定有第一支柱(2),所述第一支柱(2)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柱(3),所述第二支柱(3)右侧设置有第三支柱(4),所述第三支柱(4)右侧设置有第四支柱(5),所述第一支柱(2)和第二支柱(3)之间固定有横梁(6),所述横梁(6)上固定有主框架(7),所述主框架(7)上侧设置有盖板(8),所述盖板(8)上侧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且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固定有辅助框架(11),所述辅助框架(11)下侧固定有主支撑杆(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框架结构,包括框架基体(1)、第一支柱(2)、第二支柱(3)、第三支柱(4)、第四支柱(5)、横梁(6)、主框架(7)、盖板(8)、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0)、辅助框架(11)、主支撑杆(12)和吊车梁(13),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基体(1)上固定有第一支柱(2),所述第一支柱(2)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柱(3),所述第二支柱(3)右侧设置有第三支柱(4),所述第三支柱(4)右侧设置有第四支柱(5),所述第一支柱(2)和第二支柱(3)之间固定有横梁(6),所述横梁(6)上固定有主框架(7),所述主框架(7)上侧设置有盖板(8),所述盖板(8)上侧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建功袁加平孙娟王保书赵家玉
申请(专利权)人:正阳建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