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性的码头防潮载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04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潮载台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透水性的码头防潮载台结构,载台结构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透水砖层、流沙层以及混凝土层,透水砖层包括多个排列镶嵌布置的透水砖,每个透水砖分别形成有承载物品的上表面和与上表面平行相对的下表面,所有上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有上表面组合形成承载物品的承载面,透水砖内部开设有横向布置的通孔,同一排布置的透水砖的通孔一一对应首尾相连,不同列的透水砖的通孔平行布置,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开设有多个竖直贯通通孔的透水眼。这样的结构使得放置在载台上的物体中的水分经由透水眼渗透下来后由通孔进行均匀扩散,最后由流沙层快速的进行吸取,具有良好的防潮效果。

Water resistant dock structure of damp proof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水性的码头防潮载台结构
本技术涉及防潮载台的
,特别涉及透水性的码头防潮载台结构。
技术介绍
现在的码头常会设置有用于承载物品的载台,这些载台用于放置煤炭等,但是目前,由于码头气候潮湿的缘故,当物品放置在载台上时间过久了之后,便会出现受潮现象,因此,急需一种解决方案,来用以解决载台上物品的受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透水性的码头防潮载台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码头载台上的物品容易受潮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透水性的码头防潮载台结构,所述载台结构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透水砖层、流沙层以及混凝土层,所述透水砖层包括多个排列镶嵌布置的透水砖,每个所述透水砖分别形成有承载物品的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平行相对的下表面,所有所述上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有所述上表面组合形成承载物品的承载面,所述透水砖内部开设有横向布置的通孔,同一排布置的所述透水砖的所述通孔一一对应首尾相连,不同列的所述透水砖的所述通孔平行布置,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分别开设有多个竖直贯通所述通孔的透水眼。进一步的,所述透水砖层与所述流沙层间还设置有支架层,所述支架层包括多个插入所述流沙层中支撑在所述混凝土层上的支脚以及布置在所述支脚上端的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流沙层与所述透水砖层之间,支撑起所述透水砖层。进一步的,所述透水砖呈长方体形,具有竖直布置的侧表面,所述侧表面包括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凹槽部,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突起部,所述透水砖的所述突起部完全镶嵌入另一个所述透水砖的所述凹槽部内。进一步的,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槽部分别对应朝下延伸到所述下表面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分别平行与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且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多个贯通所述通孔的透水孔。进一步的,所述载台结构的四周边沿设置有围墙,所述围墙设置有多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位置设置有防止所述流沙层中的流沙溢出的过滤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流沙层中埋藏有多个平行布置的海绵棒,所述海绵棒的端部与所述排水孔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透水性的防潮码头载台,由上至下设置有透水砖层、流沙层以及混凝土层,通过在透水砖的上表面开设有透水眼,水分由上表面的透水眼渗透下来到达通孔中后,会均匀的分布在通孔中再经过下表面的透水眼渗透到位于透水砖层下方的流沙层中,由于流沙层中具有大量的沙粒间隙,渗透下来的水分立刻由于毛细现象被扩散,这样即可以迅速吸干水分,从而达到良好的防潮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载台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水砖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参照图1-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较佳实施例。透水性的码头防潮载台结构设置在码头附近,用于承载煤炭等易受潮的物品,载台结构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透水砖层100、流沙层300以及混凝土层400,流沙层300铺设在混凝土上,具有一定的厚度,其主要由沙粒构成,具有良好的吸水性,透水砖层100包括多个排列镶嵌布置的透水砖,每个透水砖分别形成有承载物品的上表面110和与上表面110平行相对的下表面120,所有上表面110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有上表面110组合形成承载物品的承载面,需要放置的物品均平铺在承载面上。透水砖内部开设有横向布置的通孔150,同一排布置的透水砖的通孔150一一对应首尾相连,不同列的透水砖的通孔150平行布置,即同一排布置的透水砖内部由通孔150贯通,而不同排的透水砖的内部没有联系,并且,为了能够使承载面上的物品中的水分可以很好的渗透入通孔150中,进而到达流沙层300中,在本实施例中,上表面110和下表面120分别开设有多个竖直贯通通孔150的透水眼111。本实施例提供的透水性的防潮码头载台,由上至下设置有透水砖层100、流沙层300以及混凝土层400,通过在透水砖的上表面110开设有透水眼111,水分由上表面110的透水眼111渗透下来到达通孔150中后,会均匀的分布在通孔150中再经过下表面120的透水眼111渗透到位于透水砖层100下方的流沙层300中,由于流沙层300中具有大量的沙粒间隙,渗透下来的水分立刻由于毛细现象被扩散,这样即可以迅速吸干水分,从而达到良好的防潮效果。当直接让透水砖层100平铺在流沙层300上时,长时间后,会出现透水砖不平整的现象,这是由于流沙层300中的流沙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为了防止这一现象产生,在本实施例中,透水砖层100与流沙层300间还设置有支架层200,支架层200包括多个插入流沙层300中支撑在混凝土层400上的支脚210以及布置在支脚210上端的滤网220,滤网220具有能够支撑起透水砖层100的强度和刚度,且可以有效的过滤水分,滤网220则由支脚210提供支撑力,滤网220设置在流沙层300与透水砖层100之间,支撑起透水砖层100,最后透水砖层100的重力则传导到了混凝土层400上,这样,即使流沙层300中的流沙由于时间的原因进行了流动,也不会影响透水砖层100的平整性。为了使透水砖层100中的透水砖排布更加的紧凑,在本实施例中,透水砖呈长方体形,具有竖直布置的侧表面,侧表面包括第一侧面130和与第一侧面130相对的第二侧面140,第一侧面130设置有凹槽部131,第二侧面140设置有突起部141,透水砖的突起部141完全镶嵌入另一个透水砖的凹槽部131内。当具有突起部141镶嵌入凹槽部131中的结构时,为了不影响美观,在本实施例中,突起部141与凹槽部131均不竖直延伸到上表面110位置,而是突起部141与凹槽部131分别对应朝下延伸到下表面120位置,这样,突起部141与凹槽部131的配合隐藏在内部,从外部来看,每一块透水砖仍然是呈矩形状态。为了使不同排中的透水砖内部也进行贯通连接,在本实施中,第一侧面130和第二侧面140均分别平行与通孔150的延伸方向,且第一侧面130与第二侧面140上分别开设有多个贯通通孔150的透水孔160。在本实施例中,载台结构的四周边沿设置有围墙,围墙围住了流沙层300与透水砖层100,保护了流沙层300不会流失,为了能够顺利排出水分,围墙设置有多个排水孔,并且,为了防止流沙由排水孔中流出,排水孔位置设置有防止流沙层300中的流沙溢出的过滤装置。特别的,为了使流沙层300内部中的水分更加便于排出,在本实施中,流沙层300中埋藏有多个平行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透水性的码头防潮载台结构

【技术保护点】
透水性的码头防潮载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台结构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透水砖层、流沙层以及混凝土层,所述透水砖层包括多个排列镶嵌布置的透水砖,每个所述透水砖分别形成有承载物品的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平行相对的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有所述上表面组合形成承载物品的承载面,所述透水砖内部开设有横向布置的通孔,同一排布置的所述透水砖的所述通孔一一对应首尾相连,不同列的所述透水砖的所述通孔平行布置,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分别开设有多个竖直贯通所述通孔的透水眼。

【技术特征摘要】
1.透水性的码头防潮载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台结构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透水砖层、流沙层以及混凝土层,所述透水砖层包括多个排列镶嵌布置的透水砖,每个所述透水砖分别形成有承载物品的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平行相对的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有所述上表面组合形成承载物品的承载面,所述透水砖内部开设有横向布置的通孔,同一排布置的所述透水砖的所述通孔一一对应首尾相连,不同列的所述透水砖的所述通孔平行布置,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分别开设有多个竖直贯通所述通孔的透水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性的码头防潮载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层与所述流沙层间还设置有支架层,所述支架层包括多个插入所述流沙层中支撑在所述混凝土层上的支脚以及布置在所述支脚上端的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流沙层与所述透水砖层之间,支撑起所述透水砖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性的码头防潮载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呈长方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新骏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