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驾升降助力簧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239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驾升降助力簧定位机构,其包括高调后横管及一端插入该高调后横管内的高调扭簧,该高调扭簧上具有位于所述高调后横管外的操作部、及位于所述高调后横管内的调节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调后横管的端口配合有可对所述高调扭簧进行轴向限位的助力簧衬套,并在所述高调后横管上一体冲压成型有用于对所述调节部进行周向限位的工艺凹槽,其中,该工艺凹槽为两个,其设置于所述高调后横管侧壁的相对位置上。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科学合理,在使得座椅高调时正常获得助力的前提下,提升了高调功能及座椅高调操作感,非常实用。

Positive driving lift spring position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驾升降助力簧定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正驾升降助力簧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在座椅生产装配过程中,控制座椅升降有多种结构及方式,如采用升降助力簧实现高调功能,而针对该升降助力簧的定位机构也是各种各样,其制作及装配强度及稳定性也是参差不齐,导致后期产品使用的舒适性及操作性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结构需经常维护从而提高了使用成本,严重还将导致各种事故的发生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正驾升降助力簧定位机构,其设计科学合理,在使得座椅高调时正常获得助力的前提下,提升了高调功能及座椅高调操作感,非常实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正驾升降助力簧定位机构,其包括高调后横管及一端插入该高调后横管内的高调扭簧,该高调扭簧上具有位于所述高调后横管外的操作部、及位于所述高调后横管内的调节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调后横管的端口配合有可对所述高调扭簧进行轴向限位的助力簧衬套,并在所述高调后横管上一体冲压成型有用于对所述调节部进行周向限位的工艺凹槽,其中,该工艺凹槽为两个,其设置于所述高调后横管侧壁的相对位置上。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为一体成型于所述高调扭簧上且呈弧形结构的弯折部,该弯折部与其所在的所述高调扭簧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调节部处于两所述工艺凹槽之间所形成的窄管孔内,并与该窄管孔呈间隙配合设置;所述高调后横管上具有可供所述调节部的弧形顶部贯穿且对该弧形顶部进行限位的孔。进一步的,所述操作部为一L形柄部,在该L形柄部上具有两突出部,两该突出部分处于所述L形柄部两侧的相对位置上。进一步的,所述高调后横管端口呈喇叭状结构,所述助力簧衬套包括有内孔与所述高调扭簧配合、外端面与所述高调后横管内孔过盈配合的衬套本体,该衬套本体一端具有可限位于所述喇叭状结构内扩口上的法兰部,其中,所述衬套本体外端面上具有若干沿其轴向方向设置的直齿棱,所述法兰部上具有一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设计科学合理,通过在高调后横管上冲压成型工艺凹槽,通过工艺凹槽组合对高调扭簧进行定位,再辅以助力簧衬套轴向定位,使得高调扭簧获得弹性形变,产生扭力,即在使得座椅高调时正常获得助力的前提下,提升了高调功能及座椅高调操作感,非常实用。附图说明图1是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水平正视图;图3是图2中B-B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2中C-C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图2中D-D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如图1-图6所示的正驾升降助力簧定位机构,其包括高调后横管10及一端插入该高调后横管10内的高调扭簧20,该高调扭簧20上具有位于高调后横管10外的操作部21、及位于高调后横管10内的调节部22,该高调后横管10的端口配合有可对高调扭簧20进行轴向限位的助力簧衬套30,并在高调后横管10上一体冲压成型有用于对调节部22进行周向限位的工艺凹槽13,其中,该工艺凹槽13为两个,其设置于高调后横管10侧壁的相对位置上。具体地,高调后横管10两端均沿轴向挤压成型有挤压加强环,并将高调后横管10两端口扩口呈喇叭状结构11,便于后续装配及定位。高调扭簧20为一刚性细长轴结构。调节部22为一体成型于该高调扭簧20上且呈弧形结构的弯折部,该弯折部与其所在的高调扭簧20处于同一平面内;调节部22处于两工艺凹槽13之间所形成的窄管孔内,并与该窄管孔呈间隙配合设置;高调后横管10上具有可供调节部22的弧形顶部贯穿且对该弧形顶部进行限位的孔。而操作部21为一L形柄部,在该L形柄部上具有两突出部23,两该突出部23分处于L形柄部两侧的相对位置上。助力簧衬套30包括有内孔与高调扭簧20配合、外端面与高调后横管10内孔过盈配合的衬套本体,该衬套本体一端具有可限位于喇叭状结构11内扩口上的法兰部31,其中,衬套本体外端面上具有若干沿其轴向方向设置的直齿棱32,法兰部31上具有一缺口33。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正驾升降助力簧定位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驾升降助力簧定位机构,包括高调后横管(10)及一端插入该高调后横管(10)内的高调扭簧(20),该高调扭簧(20)上具有位于所述高调后横管(10)外的操作部(21)、及位于所述高调后横管(10)内的调节部(22),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调后横管(10)的端口配合有可对所述高调扭簧(20)进行轴向限位的助力簧衬套(30),并在所述高调后横管(10)上一体冲压成型有用于对所述调节部(22)进行周向限位的工艺凹槽(13),其中,该工艺凹槽(13)为两个,其设置于所述高调后横管(10)侧壁的相对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驾升降助力簧定位机构,包括高调后横管(10)及一端插入该高调后横管(10)内的高调扭簧(20),该高调扭簧(20)上具有位于所述高调后横管(10)外的操作部(21)、及位于所述高调后横管(10)内的调节部(22),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调后横管(10)的端口配合有可对所述高调扭簧(20)进行轴向限位的助力簧衬套(30),并在所述高调后横管(10)上一体冲压成型有用于对所述调节部(22)进行周向限位的工艺凹槽(13),其中,该工艺凹槽(13)为两个,其设置于所述高调后横管(10)侧壁的相对位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驾升降助力簧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22)为一体成型于所述高调扭簧(20)上且呈弧形结构的弯折部,该弯折部与其所在的所述高调扭簧(20)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调节部(22)处于两所述工艺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宏华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