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模直导套注油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187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胶模直导套注油润滑结构,包括:直导套、油杯和注油道,所述注油道包括进油道和主油路,所述进油道为设置在直导套壁内的通孔,所述主油路为设置在直导套内圆周面上的凹槽,主油路的起点端与进油道底端连通,进油道顶端与通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直导套内设置螺旋状的主油路,润滑油通过主油路加注到直导套内,可保证导柱表面均匀的涂上润滑油,改善直导套与滑动导柱的润滑条件;通过油杯注油,不仅操作简单,加油效率高,且在导柱导套处于工作状态时也依然能够加注润滑油,实现随时加注,无需停机,不影响正常生产。

A lubricating structure for the injection of plastic mould direct guide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胶模直导套注油润滑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配件,具体是一种塑胶模直导套注油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直线导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和精密仪器,作为其中重要部件,导套的精密度和耐磨性能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导套按形式通常包括中导套、直导套等。直导套与导柱配合,对导柱起到导向作用。导套导柱属于精密零件,因而对生产工艺要求较高。但导套与导柱间磨损现象十分严重,尤其对于SGP导柱,与直导套间摩擦现象更加明显,这主要因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导柱导套的润滑条件不佳,现有的润滑油加注方式基本都是人工涂油,工人定期将润滑油入涂到导柱表面或向直导套内滴加润滑油,这样不易使润滑油较均匀的填充到直导套内与导柱接触的各点,且需要停工,影响生产;二是直导套内散热条件差,导柱导套工作时发热现象明显,导致导柱导套受热体积增大,接触压力增大,磨损情况加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模直导套注油润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胶模直导套注油润滑结构,包括:直导套、油杯和注油道,所述油杯底部设置螺纹管,所述直导套上设置凸台,所述凸台内设置有车制内螺纹的通孔,螺纹管通过螺纹安装在凸台;所述注油道包括进油道和主油路,所述进油道为设置在直导套壁内的通孔,所述主油路为设置在直导套内圆周面上的凹槽,凹槽截面为矩形,且主油路沿直导套轴向呈螺旋形,主油路的起点端与进油道底端连通,进油道顶端与通孔连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直导套设置两处凸肩,凸肩之间设置若干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阵列均匀布置在直导套外圆周面,且散热鳍片均沿径向呈放射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肩和散热鳍片均与直导套一体成型。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油道还包括出油道,所述出油道为沿轴向设置的凹槽,且出油道一端与主油路终点端连通,另一端贯穿至直导套端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油路的截面形状也可为半圆形,且主油路的宽度或半径小于1.2m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油杯内设置油滤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直导套和散热鳍片的材质为高碳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直导套内设置螺旋状的主油路,润滑油通过主油路加注到直导套内,可保证导柱表面均匀的涂上润滑油,改善直导套与滑动导柱的润滑条件;2、通过油杯注油,不仅操作简单,加油效率高,且在导柱导套处于工作状态时也依然能够加注润滑油,实现随时加注,无需停机,不影响正常生产;3、直导套外设置散热鳍片,有效提高直导套散热面积,加快直导套导热,缓解导套导柱发热形变的状况,改善因发热引起的磨损加剧的情况;4、可提高直导套和导柱的使用寿命,延长更换周期,降低检修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塑胶模直导套注油润滑结构,包括:直导套2、油杯1和注油道,所述油杯1底部设置螺纹管12,所述直导套2上设置凸台21,所述凸台21内设置有车制内螺纹的通孔,螺纹管12通过螺纹安装在凸台21,使油杯1内部与通孔连通;所述注油道包括进油道22和主油路23,所述进油道22为设置在直导套2壁内的通孔,所述主油路23为设置在直导套2内圆周面上的凹槽,凹槽截面为矩形,且主油路23沿直导套2轴向呈螺旋形,主油路23的起点端与进油道22底端连通,进油道22顶端与通孔连通,使油杯1、进油道22和主油路23相互连通,在注油时,通过油杯1将润滑油压入主油路23内,润滑油沿着螺旋形的主油路路径流动,最终填充整个主油路23,由于滑动导柱与直导套2间采用间隙配合,润滑油在流动过程中会部分从主油路23内流出,并填充到导柱表面,螺旋形的路径可保证导柱表面均匀的涂上润滑油,而通过油杯注油,不仅操作简单,且在导柱导套处于工作状态时也依然能够加注润滑油,实现随时加注,无需停机。所述直导套2设置两处凸肩24,凸肩24之间设置若干散热鳍片3,所述散热鳍片3阵列均匀布置在直导套2外圆周面,且散热鳍片3均沿径向呈放射状,散热鳍片3可吸收直导套1上的热量,并利用其巨大的散热面积,可快速的与环境进行热交换,有效提高直导套2内部的散热效率,缓解导套导柱发热形变的状况。所述凸肩24和散热鳍片3均与直导套2一体成型。所述注油道还包括出油道25,所述出油道25为沿轴向设置的凹槽,且出油道25一端与主油路23终点端连通,另一端贯穿至直导套2端面,这样在压入润滑油时,可保证润滑油能够顺畅的在主油路23内流动,且润滑油从出油道25流出时则可停止注油。所述主油路23的截面形状也可为半圆形,且主油路的宽度或半径(即主油路23内凹的深度)小于1.2mm。所述油杯1内设置油滤芯11,用于过滤润滑油,以放置杂质堵塞注油道。所述直导套2和散热鳍片3的材质为高碳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塑胶模直导套注油润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胶模直导套注油润滑结构,包括:直导套(2)、油杯(1)和注油道,所述油杯(1)底部设置螺纹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导套(2)上设置凸台(21),所述凸台(21)内设置有车制内螺纹的通孔,螺纹管(12)通过螺纹安装在凸台(21);所述注油道包括进油道(22)和主油路(23),所述进油道(22)为设置在直导套(2)壁内的通孔,所述主油路(23)为设置在直导套(2)内圆周面上的凹槽,凹槽截面为矩形,且主油路(23)沿直导套(2)轴向呈螺旋形,主油路(23)的起点端与进油道(22)底端连通,进油道(22)顶端与通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模直导套注油润滑结构,包括:直导套(2)、油杯(1)和注油道,所述油杯(1)底部设置螺纹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导套(2)上设置凸台(21),所述凸台(21)内设置有车制内螺纹的通孔,螺纹管(12)通过螺纹安装在凸台(21);所述注油道包括进油道(22)和主油路(23),所述进油道(22)为设置在直导套(2)壁内的通孔,所述主油路(23)为设置在直导套(2)内圆周面上的凹槽,凹槽截面为矩形,且主油路(23)沿直导套(2)轴向呈螺旋形,主油路(23)的起点端与进油道(22)底端连通,进油道(22)顶端与通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模直导套注油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导套(2)设置两处凸肩(24),凸肩(24)之间设置若干散热鳍片(3),所述散热鳍片(3)阵列均匀布置在直导套(2)外圆周面,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初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百昌精密模具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