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1048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9 10:42
提供通过改善冷却气相对于发热部的流动从而实现温度分布的均匀化的旋转电机。具有凸极形转子(11)以及定子(12),凸极形转子(11)具有旋转轴(15)、圆板状的辐条(22)以及圆筒状的肋(23)、在肋(23)的外周面呈放射状地配置且分别沿旋转轴(15)的轴向而形成的多个凸极(25),将圆板状的辐条(22)设于凸极形转子(11)的冷却气的反送入侧端部,并且在圆筒状的肋(23)设置从其内侧的空间通至多个凸极(25)间的贯通孔(2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转电机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具有凸极形转子、并从其单端侧送入冷却气的通风冷却式的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作为同步电动机或者发电机而使用的旋转电机具有凸极形转子、以及留有规定的间隔地包围该凸极形转子的外周的定子。凸极形转子具有安装在其旋转轴的轴向中央部的外周的圆板状的辐条、以及内周面与该辐条的外周一体地安装的圆筒状的肋。在该肋的外周面,多个凸极形成为放射状,并分别沿旋转轴的轴向平行地配置,在这些各个凸极的周围卷绕有励磁线圈。作为这样的旋转电机的冷却方式之一,采用从凸极形转子的轴向单端侧送入冷却气的通风冷却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常,凸极形转子以及包围其外周的定子设于封闭型的框体内。在该框体内的凸极形转子的旋转轴的一端侧,设有送风用的风扇,伴随旋转轴的旋转向辐射(radial)方向送风。由风扇送来的空气经由设置在封闭型框体的内表面与定子的外面侧之间的冷却器,被送至凸极形转子的相反一侧的端部,从该相反一侧的端部(单端侧)沿轴向朝向定子以及凸极形转子流动。如上述那样送来的冷却气在将定子的线圈端冷却后,在定子与凸极形转子之间流动,并被押入设于上述肋的外周面的多个凸极间的空间。并且,在这些空间内沿轴向流动而将各凸极冷却后,到达前述的送风用的风扇的吸气侧。另外,流过定子与凸极形转子之间的空气的一部分穿过设于定子铁心的径向的通风管道而向定子的外侧流动,之后,到达相同的前述送风风扇的吸气侧。在这种通风方式中,由于冷却气从凸极形转子的单端侧沿轴向朝向定子以及凸极形转子流动,旋转电机的温度从上述单端侧朝向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升,在该相反一侧成为最高值。即,在以往的通风冷却方式中,由于相对于旋转电机的发热部(定子以及凸极形转子的各凸极)的风的流动为一个方向,因此温度分布不均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905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像上述那样从凸极形转子的单端侧送入冷却气的通风冷却式的旋转电机中,由于风相对于发热部的流动为一个方向,因此温度分布不均匀。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为,提供一种通过改善冷却气相对于发热部的流动来实现温度分布的均匀化的旋转电机。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为具有凸极形转子、以及留有规定的间隔地包围该凸极形转子的外周的定子、且冷却气被从该凸极形转子的轴向单端侧送入的通风冷却式的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凸极形转子具有旋转轴、与该旋转轴的外周一体地被安装的圆板状的辐条、以及内周面与该辐条的外周一体地被安装的圆筒状的肋、在上述肋的外周面呈放射状地配置且分别沿旋转轴的轴向形成、并在周围卷绕有励磁线圈的多个凸极,将上述圆板状的辐条设于上述凸极形转子的、上述冷却气的反送入侧端部,并且在上述圆筒状的肋设置从其内侧的空间通至上述多个凸极间的贯通孔。根据上述构成,能够穿过设于肋的贯通孔在多个凸极间的整体上供给充足量的冷却气,因此能够获得几乎均匀的温度分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纵剖视图。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旋转电机的横截面的一部分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图1以及图2中,作为同步电动机或者发电机使用的旋转电机10具有凸极形转子11、以及留有规定的间隔地包围凸极形转子11的外周的定子12。这些凸极形转子11以及包围凸极形转子11的外周的定子12设于封闭型的框体13内。在该框体13内的凸极形转子11的旋转轴15的一端侧,设有送风用的风扇16,并伴随旋转轴15的旋转而向辐射方向送风。在封闭型框体13的内表面与设置在定子12的外面侧的导风板17之间,设有冷却器18。由风扇16送来的空气被向框体13的内表面、以及导风板17的外表面(图示上表面)引导并被送至冷却器18,在从该冷却器18向图示左方通过之际被冷却、被送至凸极形转子11的相反一侧的端部(图示左端侧)。然后,从该相反一侧的端部(单端侧)朝向定子12以及凸极形转子11向图示右方流动。凸极形转子11在前述的旋转轴15的外周具有通过毂21而被一体安装的圆板状的辐条22、以及内表面被一体地安装在该辐条22的外周的圆筒状的肋23。如图2所示,在肋23的外周面,多个凸极25形成为放射状,并且,如图1所示,分别沿旋转轴15的轴向配置。在这些各个凸极25的周围分别卷绕有励磁线圈26。这里,构成凸极形转子11的圆板状的辐条偏向该凸极形转子11的与前述冷却气送入侧相反一侧的图示右侧、即冷却气的反送入侧端部而设。因此,在旋转轴15的外周与圆筒状的肋23的内周之间、在该肋23的轴向的整个区域内产生送风用的空间27。另外,在圆筒状的肋23中,跨肋23的周面的几乎整个区域地设置多个贯通孔231,该多个贯通孔231从形成在肋23内侧的空间27通至多个凸极25间。在上述的构成中,在旋转电机10的运转时,凸极形转子11以其旋转轴15为中心一体地旋转。伴随该旋转,通过风扇16使框体13内的空气被向辐射方向送风。被向辐射方向送来的空气通过框体13的内表面以及导风板17被引导至冷却器18。然后,从该冷却器18向图示左方穿过之际,成为被冷却后的冷却气。此外,冷却器18具有未图示的多个冷却管,从外部向这些冷却管内供给制冷剂(液体或者气体),通过与框体13内的空气的热交换将该空气冷却。穿过冷却器18的低温空气作为冷却气从框体13内的图示左方朝向凸极形转子11以及定子12地、被朝图示右方送风。该冷却气将定子12的线圈端121冷却且在定子12与凸极形转子11之间流动,并且,在圆筒状的肋23内的空间27中流动。流过定子12与凸极形转子11之间的冷却气与以往同样地,一部分穿过在定子12的铁心的径向上形成的通风管道(省略图示)将定子12冷却且向其外侧流动,在导风板17的内表面(图示下表面)向图示右侧流动,并到达风扇16的吸气侧(图示左侧)。另外,从定子12与凸极形转子11之间流过的冷却气的剩余部分,从在肋23的外周呈放射状地形成的多个凸极25间沿轴向流动,将这些多个凸极25冷却后,到达风扇16的吸气侧。在圆筒状的肋23内流过的冷却气的下游端(图示右端)被圆板状的辐条22封塞,因此穿过在肋23的周面设置的贯通孔231,在前述多个凸极25间流动。即,冷却气穿过这些贯通孔231被向多个凸极25间供给,且也向轴向的下游侧(图示右侧)供给足够的冷却气,因此能够将凸极形转子11整体几乎均匀地冷却。另外,对于定子12,由于在穿过贯通孔231向凸极形转子11之间供给的空气量增多,因此向在其径向设置的未图示的通风管道的通风量也增大,也能够在整体上进行几乎均匀的冷却。在图3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在圆板状的辐条22设有贯通其内外的通气孔221。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圆筒状的肋23的图示右端通过圆板状的辐条22而封塞,在圆筒状的肋23内流过的冷却气穿过在肋23的周面设置的贯通孔231而流动,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整体的通风阻抗变得过大。若像上述这样通风阻抗变得过大,则整体的通风量减少,因此在圆板状的辐条22设置贯通其内外的通气孔221,以便调整为通风阻抗不过度增大。通过像这样设置通气孔221,通过调整其通气面积从而在整体上来看能够获得足够的通风量,并且,能够调整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旋转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电机,是具有凸极形转子以及留有规定的间隔地包围该凸极形转子的外周的定子、且冷却气被从该凸极形转子的轴向单端侧送入的通风冷却式的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凸极形转子具有旋转轴、与该旋转轴的外周一体地安装的圆板状的辐条、以及内周面与该圆板状的辐条的外周一体地安装的圆筒状的肋、以及在上述圆筒状的肋的外周面呈放射状地配置且分别沿旋转轴的轴向形成的多个凸极,上述圆板状的辐条设于上述凸极形转子的、上述冷却气的反送入侧端部,并且在上述圆筒状的肋设置有从其内侧的空间通至上述多个凸极间的贯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19 JP 2015-1239251.一种旋转电机,是具有凸极形转子以及留有规定的间隔地包围该凸极形转子的外周的定子、且冷却气被从该凸极形转子的轴向单端侧送入的通风冷却式的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凸极形转子具有旋转轴、与该旋转轴的外周一体地安装的圆板状的辐条、以及内周面与该圆板状的辐条的外周一体地安装的圆筒状的肋、以及在上述圆筒状的肋的外周面呈放射状地配置且分别沿旋转轴的轴向形成的多个凸极,上述圆板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原敬之楳田段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