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改进的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09178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9 07:59
提供一种用于消费品的容器(10),所述容器(10)至少部分地由具有厚度(T)的坯料(100)形成。所述容器(10)包括顶壁(12)、底壁、前壁(14)、后壁(16)以及第一和第二侧壁(18、20)。顶壁前边缘(22)、底壁前边缘(30)、第一侧壁前边缘(38)和第二侧壁前边缘(42)一起沿着第一平面延伸。顶壁后边缘(24)、底壁后边缘(32)、第一侧壁后边缘(40)和第二侧壁后边缘(44)一起沿着第二平面延伸。所述前壁(14)和所述后壁(16)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剥蚀区域,其中所述前壁(14)上的任何剥蚀区域包括跨越所述前壁(14)的内表面延伸以界定所述前壁(14)与所述第一平面朝外隔开的一部分(56)的至少一条剥蚀线(46、48、50、52、54),并且其中所述后壁(16)上的任何剥蚀区域包括跨越所述后壁(16)的内表面延伸以界定所述后壁(16)与所述第二平面朝外隔开的一部分的至少一条剥蚀线(58、60、62、64、66)。每条剥蚀线具有小于所述层压坯料(100)的所述厚度(T)的余留厚度(RT1)。

An improved container

A container (10) for a consumer product (10) is formed at least partially by a blank (100) with a thickness (T). The container (10) includes a top wall (12), a bottom wall, a front wall (14), a rear wall (16), and a first and second side walls (18, 20). The front edge of the top wall (22), the front edge of the bottom wall (30), the first side wall edge (38) and the second side wall front edge (42) extend along the first plane. The posterior edge of the top wall (24), the posterior edge of the bottom wall (32), the posterior edge of the first lateral wall (40) and the posterior edge of the second side wall (44) extended along the second plane. The front wall (14) and the rear wall (16) at least one of the erosion area including the front wall, and (14) any erosion region on the including across the front wall (14) extending to the inner surface defining the front wall (14) and separated from the first the plane outward part (56) at least one denudation line (46, 48, 50, 52, 54), and wherein the rear wall (16) of any erosion region on the including across the back wall (16) extending to the inner surface defining the rear wall (16) an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lane outward separated by at least one denudation line (58, 60, 62, 64, 66). Each line has the erosion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laminated blank (100) the thickness (T) of the residual thickness (RT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外观改进的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消费品的容器且涉及一种用于形成此类容器的坯料,所述容器尤其适用于容纳细长的消费品,例如吸烟制品(例如,香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形成此类容器的方法。
技术介绍
吸烟制品等消费品通常以硬质盒状容器包装,例如具有盒部分和围绕跨越容器后壁延伸的铰接线连接到盒部分的盖的铰接盖容器,即所谓的Flip-TopTM盒。此类容器通常具有大体上平行六面体形状,包括二维壁,包括前壁、后壁、两个侧壁、顶壁和底壁。使用高速制造机器和工艺制造此类容器沿用已久。有时可能需要制造具有更复杂形状的容器。然而,制造具有更复杂形状的容器的已知工艺需要专业化的制造机器,这可能大大增加制造容器的成本,并且在机器变更时可能需要大量停机时间来适应容器的新形状。例如,US2004/0035723A1描述了一种制造具有各种非平面前壁的不同香烟容器的方法。然而,US2004/0035723A1中描述的方法要求在已组装容器之后的单独的工艺中使用复杂的变形装置来修改容器的前壁。最好提供一种包括复杂形状、可以使用现有高速制造机器和工艺在最低程度修改的情况下进行组装的用于消费品的容器。尤其最好提供具有至少一个三维壁的此类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消费品的容器,所述容器至少部分地由具有厚度(T)的坯料形成。所述容器包括顶壁,所述顶壁包括顶壁前边缘、顶壁后边缘以及第一和第二顶壁侧边缘。所述容器还包括底壁,所述底壁包括底壁前边缘、底壁后边缘以及第一和第二底壁侧边缘。前壁从顶壁前边缘延伸到底壁前边缘,并且后壁从顶壁后边缘延伸到底壁后边缘。第一侧壁在第一顶壁侧边缘与第一底壁侧边缘之间延伸,第一侧壁通过第一侧壁前边缘连接到前壁,并且第一侧壁通过第一侧壁后边缘连接到后壁。第二侧壁在第二顶壁侧边缘与第二底壁侧边缘之间延伸,第二侧壁通过第二侧壁前边缘连接到前壁,并且第二侧壁通过第二侧壁后边缘连接到后壁。顶壁前边缘、底壁前边缘、第一侧壁前边缘和第二侧壁前边缘一起沿着第一平面延伸。顶壁后边缘、底壁后边缘、第一侧壁后边缘和第二侧壁后边缘一起沿着第二平面延伸。前壁和后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剥蚀区域,其中前壁上的任何剥蚀区域包括跨越前壁的内表面延伸以界定前壁与第一平面朝外隔开的一部分的至少一条剥蚀线,并且其中后壁上的任何剥蚀区域包括跨越后壁的内表面延伸以界定后壁与第二平面朝外隔开的一部分的至少一条剥蚀线。每条剥蚀线具有小于层压坯料的厚度(T)的余留厚度(RT1)。在本专利技术的以下描述中,用于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的部件相对位置的术语“侧”、“顶”、“底”、“前”、“后”和其他术语是指处于直立位置的容器,若存在盖部分,则盖部分在顶部。当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容器时,不论所述容器的方位如何,都使用这些术语。在容器包括盖、盖部分后壁沿着铰接线从盒部分后壁悬垂的那些实施例中,铰接线位于容器背部并且允许盖部分通过围绕铰接线的枢转移动而打开。术语“内表面”用以指代在容器组装好时当容器处于关闭位置时坯料面朝容器的内部(例如面朝消费品)的一部分的侧面。同样,术语“外表面”用以指代在容器组装好时坯料面朝容器的外部的一部分的侧面。本文使用术语“面板”来指代由材料的单个连续部分形成的容器的一部分。面板可从一个或多个其它面板悬垂。术语“折片”是指仅从一个其它面板悬垂的面板。术语“壁”更一般地指容器的小平面,且壁可由单个面板或折片形成,或壁可由两个或更多邻接或重叠的面板或折片形成。本文使用术语“剥蚀区域”来指代围绕壁上的所有剥蚀线的壁的最小区域。本文使用术语“剥蚀线”来指代其中已从层压坯料或容器的表面剥蚀(例如,借助于激光束或刀片移除)材料的坯料的区域。因此,剥蚀线的余留厚度小于层压坯料的厚度(T)。优选地,剥蚀线提供为坯料内的凹槽。这可以使用线性剥蚀工具形成,例如,使用激光器或刀片,且优选地使用激光器。可使用任何合适设备来执行激光剥蚀,优选地,使用如可购自DIAMOND的1000瓦二氧化碳激光器,例如,E-1000。可在层压坯料的纵向上或在横向上执行剥蚀。坯料的“厚度”(T)是在制造成坯料之后但在坯料中形成任何剥蚀线或折线之前坯料的厚度。即,坯料的厚度(T)是坯料的不含剥蚀线或折线的任何区的厚度。本文使用术语“余留厚度”来指代在层压坯料或由坯料形成的容器的面板的两个相反表面之间测得的最小距离。实际上,给定位置处的距离是沿着局部垂直于所述相反表面的方向测量的。可以通过使用用于2D非接触式表面计量的光学表面轮廓仪(例如可购自德国贝尔吉施格拉德巴赫的FriesResearch&TechnologyGmbH的MicroSpyTMProfile)或3D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例如可购自美国新泽西州的KeyenceCorporationofAmerica的VK-X序列显微镜)来确定每条剥蚀线的余留厚度。优选地,在剥蚀线的长度上测量余留厚度的若干点,其中测量的点均匀地散布于一条剥蚀线的长度上且计算算术平均值。甚至更优选地,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获得余留厚度,执行均匀地散布于剥蚀线的长度上的五次测量,接着计算算术平均值。例如,如果剥蚀线的长度为80毫米,那么在剥蚀线的两端和在分别距剥蚀线的一端、优选地距剥蚀线的下端20毫米、40毫米和60毫米的三个另外点处测量余留厚度。如果在整个剥蚀线(平坦轮廓)上大体上均匀地移除材料,那么剥蚀线的“余留厚度”在剥蚀线上可以是恒定的。替代地,如果在剥蚀线(例如,V形、U形凹槽)上非均匀地移除材料,那么剥蚀线的余留厚度可以在剥蚀线的整个宽度内不同。与传统的大体上平行六面体容器相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容器包括:前壁、后壁、或前壁以及后壁均包括与由限定壁的边缘界定的平面朝外隔开的部分。也就是说,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容器中,前壁和后壁中的至少一个是三维的。通过使用包括至少一条剥蚀线的至少一个剥蚀区域形成每个三维壁,可以在现有的高速制造机器上在最低程度修改的情况下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容器。具体来说,由于从坯料移除材料以形成剥蚀线,凭借在容器制造期间施加至坯料的普通曲折力而自动地形成前壁和后壁中的至少一个的三维特征。也就是说,折叠坯料以形成限定前壁、后壁、顶壁、底壁和侧壁的边缘会使坯料沿着剥蚀区域的剥蚀线自动地变形,因此不需要进一步工艺来形成前壁、后壁、或前壁以及后壁的三维特征。这与用于形成具有三维壁的容器的已知工艺形成对比,例如US2004/0035723A1中描述的工艺,其要求在已组装容器之后的单独的工艺中使用复杂的变形装置来修改容器的前壁。有利的是,如果不显著改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的整体大小(最大宽度和深度),坯料就可以容易地适用于形成具有不同形状的容器,而无需大幅修改用于组装和包装容器的包装机器。通过从形成容器的内表面的坯料的表面移除材料来形成剥蚀线能有利地维持容器的平整外表面,这可以在视觉和触觉检测中提供令人满意的容器外观。前壁上的任何剥蚀区域的至少一条剥蚀线优选地从顶壁前边缘、底壁前边缘、第一侧壁前边缘和第二侧壁前边缘中的至少一个延伸。类似地,后壁上的任何剥蚀区域的至少一条剥蚀线优选地从顶壁后边缘、底壁后边缘、第一侧壁后边缘和第二侧壁后边缘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形成从壁的边缘延伸的剥蚀线可以有利地通过从折叠坯料以形成容器时剥蚀线延伸所沿着的边缘转移至少一些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外观改进的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消费品的容器,所述容器至少部分地由具有厚度(T)的坯料形成,所述容器包括:顶壁,其包括顶壁前边缘、顶壁后边缘以及第一和第二顶壁侧边缘;底壁,其包括底壁前边缘、底壁后边缘以及第一和第二底壁侧边缘;前壁,其从所述顶壁前边缘延伸到所述底壁前边缘;后壁,其从所述顶壁后边缘延伸到所述底壁后边缘;第一侧壁,其在所述第一顶壁侧边缘与所述第一底壁侧边缘之间延伸,所述第一侧壁通过第一侧壁前边缘连接到所述前壁,并且所述第一侧壁通过第一侧壁后边缘连接到所述后壁;以及第二侧壁,其在所述第二顶壁侧边缘与所述第二底壁侧边缘之间延伸,所述第二侧壁通过第二侧壁前边缘连接到所述前壁,并且所述第二侧壁通过第二侧壁后边缘连接到所述后壁;其中所述顶壁前边缘、所述底壁前边缘、所述第一侧壁前边缘和所述第二侧壁前边缘一起沿着第一平面延伸;其中所述顶壁后边缘、所述底壁后边缘、所述第一侧壁后边缘和所述第二侧壁后边缘一起沿着第二平面延伸;其中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剥蚀区域,其中所述前壁上的任何剥蚀区域包括跨越所述前壁的内表面延伸以界定所述前壁与所述第一平面朝外隔开的一部分的至少一条剥蚀线,并且其中所述后壁上的任何剥蚀区域包括跨越所述后壁的内表面延伸以界定所述后壁与所述第二平面朝外隔开的一部分的至少一条剥蚀线;并且其中每条剥蚀线具有小于所述层压坯料的所述厚度(T)的余留厚度(RT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30 EP 15174620.31.一种用于消费品的容器,所述容器至少部分地由具有厚度(T)的坯料形成,所述容器包括:顶壁,其包括顶壁前边缘、顶壁后边缘以及第一和第二顶壁侧边缘;底壁,其包括底壁前边缘、底壁后边缘以及第一和第二底壁侧边缘;前壁,其从所述顶壁前边缘延伸到所述底壁前边缘;后壁,其从所述顶壁后边缘延伸到所述底壁后边缘;第一侧壁,其在所述第一顶壁侧边缘与所述第一底壁侧边缘之间延伸,所述第一侧壁通过第一侧壁前边缘连接到所述前壁,并且所述第一侧壁通过第一侧壁后边缘连接到所述后壁;以及第二侧壁,其在所述第二顶壁侧边缘与所述第二底壁侧边缘之间延伸,所述第二侧壁通过第二侧壁前边缘连接到所述前壁,并且所述第二侧壁通过第二侧壁后边缘连接到所述后壁;其中所述顶壁前边缘、所述底壁前边缘、所述第一侧壁前边缘和所述第二侧壁前边缘一起沿着第一平面延伸;其中所述顶壁后边缘、所述底壁后边缘、所述第一侧壁后边缘和所述第二侧壁后边缘一起沿着第二平面延伸;其中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剥蚀区域,其中所述前壁上的任何剥蚀区域包括跨越所述前壁的内表面延伸以界定所述前壁与所述第一平面朝外隔开的一部分的至少一条剥蚀线,并且其中所述后壁上的任何剥蚀区域包括跨越所述后壁的内表面延伸以界定所述后壁与所述第二平面朝外隔开的一部分的至少一条剥蚀线;并且其中每条剥蚀线具有小于所述层压坯料的所述厚度(T)的余留厚度(RT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前壁上的任何剥蚀区域的至少一条剥蚀线从所述顶壁前边缘、所述底壁前边缘、所述第一侧壁前边缘和所述第二侧壁前边缘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并且其中所述后壁上的任何剥蚀区域的至少一条剥蚀线从所述顶壁后边缘、所述底壁后边缘、所述第一侧壁后边缘和所述第二侧壁后边缘中的至少一个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前壁上的任何剥蚀区域包括从所述顶壁前边缘与所述第一侧壁前边缘的相交处延伸的第一前剥蚀线,以及从所述顶壁前边缘与所述第二侧壁前边缘的相交处延伸的第二前剥蚀线,并且其中所述后壁上的任何剥蚀区域包括从所述顶壁后边缘与所述第一侧壁后边缘的相交处延伸的第一后剥蚀线,以及从所述顶壁后边缘与所述第二侧壁后边缘的相交处延伸的第二后剥蚀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中任何第一前剥蚀线延伸到所述底壁前边缘与所述第一侧壁前边缘的相交处,其中任何第二前剥蚀线延伸到所述底壁前边缘与所述第二侧壁前边缘的相交处,其中任何第一后剥蚀线延伸到所述底壁后边缘与所述第一侧壁后边缘的相交处,并且其中任何第二后剥蚀线延伸到所述底壁后边缘与所述第二侧壁后边缘的相交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前壁上的任何剥蚀区域还包括:从所述底壁前边缘与所述第一侧壁前边缘的所述相交处延伸的第三前剥蚀线;从所述底壁前边缘与所述第二侧壁前边缘的所述相交处延伸的第四前剥蚀线;以及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前剥蚀线中的每一条相交的第五前剥蚀线;并且其中所述后壁上的任何剥蚀区域还包括:从所述底壁后边缘与所述第一侧壁后边缘的所述相交处延伸的第三后剥蚀线;从所述底壁后边缘与所述第二侧壁后边缘的所述相交处延伸的第四后剥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鲁多夫
申请(专利权)人: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