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安装方法及堵头技术

技术编号:17306793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9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缆线安装方法及堵头,在线缆与线缆管之间设置一可向内、外膨胀的橡胶圈,在橡胶圈的两端分别设置盖圈,挤压两端的盖圈使橡胶圈向内、向外膨胀,以胀紧线缆与线缆管之间的空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堵头安装方便,可以适合不同的管路管径。能适应不同形状,不同规格,不同公差线径的线缆。公差可以达到20MM以上。同时防水,防泥沙,防渗漏;能很好的保护线缆的固定和消除共振,起到防震的作用。

A cable installation method and a plu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安装方法及堵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安装方法及堵头。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线缆良好的通讯效应和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通常将线缆安装于线缆管中,由于线缆难以保证的粗细一致,另外线缆较难以饱和安装于线缆管中,因此线缆容易在线缆管中晃动,造成线缆通讯不稳定,或线缆管的晃动,损坏线缆管。另外现有的线缆与线缆管安装结构及方法无法防水防漏,不能防泥沙,结构简单不环保,没有防震作用,而且通用性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线缆于线缆管中、有效固定线缆安装方法及堵头。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缆线安装方法,在线缆与线缆管之间设置一可向内、外膨胀的橡胶圈,在橡胶圈的两端分别设置盖圈,挤压两端的盖圈使橡胶圈向内、向外膨胀,以胀紧线缆与线缆管之间的空隙。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橡胶圈及两端的盖圈端面的对应处之间设置螺栓孔及螺栓,拧紧螺栓以挤压橡胶圈膨胀胀紧线缆与线缆管之间的空隙。作为进一步改进,将橡胶圈设置为内、外圈,内、外圈之间通过一个环状连接筋连接,连接筋轴向分割橡胶圈为多个膨胀区域,挤压两端的盖圈使橡胶圈的轴向的多个膨胀区域向内、向外膨胀,以胀紧线缆与线缆管之间的空隙。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橡胶圈及两端的盖圈的外圆周面相应处设置断开处,橡胶圈及两端的盖圈可从断开处弹性打开。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线缆堵头,包括依次设置的底盖圈、橡胶圈、外盖圈,所述的底盖圈、橡胶圈、外盖圈相应处设有螺栓孔、连接螺栓,作为改进,所述的橡胶圈包括内、外橡胶圈,所述的内外橡胶圈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环状连接筋连接,所述的连接筋轴向分割橡胶圈构成多个相应的膨胀区域,所述的膨胀区域包括内橡胶圈向内凸出的内膨胀部,外橡胶圈向外凸出的外膨胀部,所述的橡胶圈外周上设有一割断橡胶圈的断开处,所述的断开处的端面封闭,所述的橡胶圈的膨胀区域的内膨胀部、外膨胀部随底盖圈、外盖圈的挤压而膨胀。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筋设有一个,位于橡胶圈的中部,所述的连接筋轴向分割橡胶圈为对称的左、右膨胀区域,所述的左和右膨胀区域分别包括内橡胶圈向内凸出的内膨胀部,外橡胶圈向外凸出的外膨胀部,所述的橡胶圈的左右膨胀部的内膨胀部、外膨胀部随底盖圈、外盖圈的挤压而膨胀。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盖圈或/和外盖圈分割为可相互配合的两个半圈,所述的两个半圈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可绕铰接处转动,所述的两个半圈另一端开口处与橡胶圈的断开处相对应。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两个半圈一端或两端配合处之间设有错位配合的延伸柄,所述的相应的延伸柄相应处均设有螺栓孔,所述的至少一端的螺栓孔与螺栓相配合构成了两个半圈之间的铰接。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盖圈或/和外盖圈与橡胶圈相配合端面之间设有相配合的凹槽与定位凸块。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橡胶圈外周的断开处呈V形或其他相互咬合的形状,上述的V形夹角为12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橡胶圈位于螺栓孔处加厚。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线缆与线缆管之间设置可向内、外膨胀的橡胶圈,在橡胶圈的两端分别设置盖圈,通过挤压两端的盖圈使橡胶圈向内、向外膨胀,以胀紧线缆与线缆管之间的空隙,其有益效果是可有的弹性效固定线缆与线缆管,防止线缆与线缆管发生相对的晃动或意外晃动,保护线缆及线缆管的完整性。本专利技术的堵头通过设置底盖圈、橡胶圈、外盖圈,在橡胶圈上设置连接筋及膨胀区域,膨胀区域设置内、外膨胀部,通过底盖圈、外盖圈的挤压或其他挤压力使橡胶圈膨胀区域的内、外膨胀部膨胀以同时夹紧线缆和线缆管,固定线缆与线缆管。其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快速稳固的固定线缆与线缆管,防止线缆、线缆管相对晃动,保护线缆及线缆管的完整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堵头安装方便,可以适合不同的管路管径。能适应不同形状,不同规格,不同公差线径的线缆。公差可以达到20MM以上。同时防水,防泥沙,防渗漏;能很好的保护线缆的固定和消除共振,起到防震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3是图2A-A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2B-B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4,本实施案例在线缆与线缆管之间设置一可向内、外膨胀的橡胶圈1,在橡胶圈1的两端分别设置盖圈,挤压两端的盖圈使橡胶圈1向内、向外膨胀,以胀紧线缆与线缆管之间的空隙。具体可在橡胶圈1及两端的盖圈端面的对应处之间设置螺栓孔4及螺栓,拧紧螺栓以挤压橡胶圈1膨胀胀紧线缆与线缆管之间的空隙。进一步的将橡胶圈1设置为内、外圈,内、外圈之间通过一个环状连接筋5连接,连接筋5轴向分割橡胶圈1为多个膨胀区域6,挤压两端的盖圈使橡胶圈1的轴向的多个膨胀区域6向内、向外膨胀,以胀紧线缆与线缆管之间的空隙,多个轴向的膨胀区域1可更加稳定的填充线缆与线缆管之间的空隙。多个轴向的膨胀区域最好为等分的膨胀区域。可在橡胶圈1及两端的盖圈的外圆周面相应处设置断开处7,橡胶圈1及两端的盖圈可从断开处弹性打开。通过从断开处弹性打开,以方便线缆快速转入圈内。本实施案例可通过线缆堵头实现上述安装方法。堵头包括依次设置的底盖圈、橡胶圈1、外盖圈(底盖圈及外盖圈图中未画出)。底盖圈、橡胶圈1、外盖圈相应处设有螺栓孔4、连接螺栓,橡胶圈1包括内、外橡胶圈11、12,内、外橡胶圈11、1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环状连接筋连接5,连接筋5分割橡胶圈1构成多个相应的膨胀区域6,膨胀区域6包括内橡胶圈11向内凸出的内膨胀部13,外橡胶圈12向外凸出的外膨胀部14,橡胶圈1外周上设有一割断橡胶圈的断开处7,断开处7的端面封闭,橡胶圈1的膨胀区域6的内膨胀部13、外膨胀部14随底盖圈、外盖圈的挤压而膨胀,用以分别向外顶紧线缆管与向内顶紧线缆。具体可通过螺栓连接拧紧底盖圈与外盖圈以夹紧橡胶圈1,使橡胶圈1的膨胀区域6膨胀。参见图3,橡胶圈1外周的断开处7呈V形或其他相互咬合的形状。V形夹角为120°。本实施案例中,连接筋5设有一个,位于橡胶圈1的中部,连接筋5分割橡胶圈1为对称的左、右膨胀区域6,左和右膨胀区域6分别包括内橡胶圈11向内凸出的内膨胀部13,外橡胶圈12向外凸出的外膨胀部14,橡胶圈1的左、右膨胀部的内膨胀部13、外膨胀部14随底盖圈、外盖圈的挤压而膨胀。对称设置的左、右膨胀区域6膨胀更为均匀,更利于线缆稳定保持于线缆管中。底盖圈或/和外盖圈分割为可相互配合的两个半圈,两个半圈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可绕铰接处转动,两个半圈另一端开口处与橡胶圈1的断开处7相对应。两个半圈一端或两端配合处之间设有错位配合的延伸柄8,相应的延伸柄8相应处均设有螺栓孔4,至少一端的螺栓孔4与螺栓相配合构成了两个半圈之间的铰接。底盖圈或/和外盖圈与橡胶圈1相配合的端面之间设有相配合的凹槽与定位凸块,便于快速定位橡胶圈与底盖圈的相对位置。参见图4,橡胶圈1位于螺栓孔4处加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线缆安装方法及堵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缆线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线缆与线缆管之间设置一可向内、外膨胀的橡胶圈,在橡胶圈的两端分别设置盖圈,挤压两端的盖圈使橡胶圈向内、向外膨胀,以胀紧线缆与线缆管之间的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缆线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线缆与线缆管之间设置一可向内、外膨胀的橡胶圈,在橡胶圈的两端分别设置盖圈,挤压两端的盖圈使橡胶圈向内、向外膨胀,以胀紧线缆与线缆管之间的空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橡胶圈及两端的盖圈端面的对应处之间设置螺栓孔及螺栓,拧紧螺栓以挤压橡胶圈膨胀胀紧线缆与线缆管之间的空隙。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橡胶圈设置为内、外圈,内、外圈之间通过一个环状连接筋连接,连接筋轴向分割橡胶圈为多个膨胀区域,挤压两端的盖圈使橡胶圈的轴向的多个膨胀区域向内、向外膨胀,以胀紧线缆与线缆管之间的空隙。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橡胶圈及两端的盖圈的外圆周面相应处设置断开处,橡胶圈及两端的盖圈可从断开处弹性打开。5.一种线缆堵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底盖圈、橡胶圈、外盖圈,所述的底盖圈、橡胶圈、外盖圈相应处设有螺栓孔、连接螺栓,所述的橡胶圈包括内、外橡胶圈,所述的内外橡胶圈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环状连接筋连接,所述的连接筋轴向分割橡胶圈构成多个相应的膨胀区域,所述的膨胀区域包括内橡胶圈向内凸出的内膨胀部,外橡胶圈向外凸出的外膨胀部,所述的橡胶圈外周上设有一割断橡胶圈的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冠华尉耀稳沈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欣美成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安歌思上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杭州冠通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