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切换的触头结构及双电源切换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9942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源切换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双电源切换的触头结构及双电源切换开关装置,其包括常用触头组件、备用触头组件及转轴,常用触头组件和备用触头组件均转动连接于转轴,常用触头组件包括常用转动座,所述常用转动座设置有常用转动部和常用转槽,备用触头组件包括备用转动座,备用转动座设置有备用转动部和备用转槽,常用转动部转动设置于备用转槽内,备用转动部转动设置于常用转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常用触头组件与备用触头组件的组装,且保证了常用触头组件与备用触头组件的同轴度,常用触头组件与备用触头组件转动时不会出现卡死的现象,从而使触头结构及双电源切换开关装置使用安全、可靠。

A double power supply switch and double power switch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ower switch, in particular to a contact structure of dual power switch and dual power switch device, comprising a common contact assembly, spare contact assembly and a rotating shaft, common contact components and spare contact component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rotating shaft, the rotating seat assembly includes a common common contact, the the commonly used rota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common rotary part and common rotary slot, alternate contact assembly includes a backup rotation seat, standby rotation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part and standby standby to slot, common rotation part arranged on standby to groove, the rotation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commonly used spare turn slot.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modular structure, assembly components and common contact contact assembly for backup, and ensure the common contact assembly and standby contact assembly coaxial, common contact components and spare contact assembly rotates card dead phenomenon does not occur, so that the contact structure and dual power switch device is safe and reliable in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源切换的触头结构及双电源切换开关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源切换开关
,尤其是指一种双电源切换的触头结构及双电源切换开关装置。
技术介绍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用于供电系统中当常用电源出现故障时,既能避免故障电源向负载供电,又能可靠选择合格电源投入正常的运行,以保证供电不间断。因此,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应用广泛,适合不同的场合,例如医院、机场、码头等,都依靠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来提供连续的供电。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为三点式自动切换装置,该装置与双电源配合使用,形成二路电源,一用一备,互为备用,由两个接触器或断路器或负荷隔离开关组合而成,两个开关本体之间一般均设电气联锁和机械联锁,以防两个电源并联,其结构复杂,不便于组装,工作可靠性差,接触器线圈长期带电工作,耗电大,不利于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装便捷,使用安全、可靠的双电源切换的触头结构及双电源切换开关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源切换的触头结构,其包括用于切换常用电源通断的常用触头组件、用于切换备用电源通断的备用触头组件及转轴,所述常用触头组件和备用触头组件均转动连接于转轴,所述常用触头组件包括常用转动座,所述常用转动座设置有常用转动部和常用转槽,所述备用触头组件包括备用转动座,所述备用转动座设置有备用转动部和备用转槽,所述常用转动部转动设置于备用转槽内,所述备用转动部转动设置于常用转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常用触头组件还包括活动设置于常用转动座的第一常用触头、与第一常用触头并列设置的第二常用触头、用于驱动第一常用触头复位的若干个第一弹簧及用于驱动第二常用触头复位的若干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常用触头的两端和第二常用触头的两端均凸伸出常用转动座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常用触头和第二常用触头均设置有导向斜面;当第一常用触头与第二常用触头闭合时,第一常用触头的导向斜面与第二常用触头的导向斜面形成V型槽。进一步地,所述常用转动座包括转动主体及可拆卸连接于转动主体的转动件,所述常用转动部设置于转动主体,所述常用转槽设置于转动件。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主体设置有第一开口槽,所述转动件设置有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与第二开口槽形成安装槽,所述第一常用触头和第二常用触头均活动设置于安装槽内。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主体设置有与第一开口槽连通的第一固定孔,所述转动件设置有与第二开口槽连通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弹簧装设于第二固定孔内,所述第二弹簧装设于第一固定孔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常用触头,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转动件,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于第二常用触头,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转动主体。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凸块,所述转动件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容置凸块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主体和转动件均设置有用于限制备用转动座的转动角度的限位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常用触头包括连接部、连接于连接部一端的出线部及连接于连接部另一端的进线部,所述出线部与进线部的夹角γ为120°至15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双电源切换开关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装配时,将常用转动座的常用转动部容置于备用转槽内,备用转动座的备用转动部容置于常用转槽内,再通过转轴将常用触头组件和备用触头组件连接起来,常用转动部与备用转动部并列设置,使得常用触头组件与备用触头组件配对组合,且常用触头组件与备用触头组件呈上下分布,常用触头组件与备用触头组件均可沿着转轴转动设定的角度,单个触头结构具有三种切换状态,三种切换状态分别为常用电源接通、备用电源接通及常用电源与备用电源均切断;当使用常用电源时,备用电源处于切断的状态,通过外部的驱动机构驱动常用触头组件转动,使常用触头组件的进线端与外部的常用进线静触头连接,常用触头组件的出线端与外部的出线静触头连接,此时,常用电源处于接通供电的状态;当使用备用电源时,常用电源处于切断的状态,通过外部的驱动机构驱动备用触头组件转动,使备用触头组件的进线端与外部的备用进线静触头连接,备用触头组件的出线端与外部的出线静触头连接,此时,备用电源处于接通供电的状态;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实现了常用触头组件与备用触头组件的模块化,使常用触头组件与备用触头组件独立转动工作,便于常用触头组件与备用触头组件的组装,提高了组装的效率,且常用触头组件与备用触头组件同轴设置,保证了常用触头组件与备用触头组件的同轴度,常用触头组件与备用触头组件转动时不会出现卡死的现象,使用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双电源切换开关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双电源切换的触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双电源切换的触头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常用触头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转动主体和转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转动主体和转动件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一常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常用触头组件;11、常用转动座;111、常用转动部;112、常用转槽;113、转动主体;1131、第一开口槽;1132、第一固定孔;1133、凸块;114、转动件;1141、第二开口槽;1142、第二固定孔;1143、凹槽;115、安装槽;116、限位部;12、第一常用触头;121、连接部;122、出线部;123、进线部;13、第二常用触头;131、导向斜面;132、V型槽;14、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2、备用触头组件;21、备用转动座;211、备用转动部;212、备用转槽;3、转轴;4、常用安装孔;5、备用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电源切换的触头结构,其包括用于切换常用电源通断的常用触头组件1、用于切换备用电源通断的备用触头组件2及转轴3,所述常用触头组件1和备用触头组件2均转动连接于转轴3,所述常用触头组件1包括常用转动座11,所述常用转动座11设置有常用转动部111和常用转槽112,所述备用触头组件2包括备用转动座21,所述备用转动座21设置有备用转动部211和备用转槽212,所述常用转动部111转动设置于备用转槽212内,所述备用转动部211转动设置于常用转槽112内;具体地,常用触头组件1和备用触头组件2均设置有两个端部,一个端部为进线端,另一个端部为出线端。装配时,将常用转动座11的常用转动部111容置于备用转槽212内,备用转动座21的备用转动部211容置于常用转槽112内,再通过转轴3将常用触头组件1和备用触头组件2连接起来,常用转动部111与备用转动部211并列设置,使得常用触头组件1与备用触头组件2配对组合,且常用触头组件1与备用触头组件2呈上下分布,常用触头组件1与备用触头组件2均可沿着转轴3转动设定的角度,单个触头结构具有三种切换状态,三种切换状态分别为常用电源接通、备用电源接通及常用电源与备用电源均切断;当使用常用电源时,备用电源处于切断的状态,通过外部的驱动机构驱动常用触头组件1转动,使常用触头组件1的进线端与外部的常用进线静触头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电源切换的触头结构及双电源切换开关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电源切换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切换常用电源通断的常用触头组件、用于切换备用电源通断的备用触头组件及转轴,所述常用触头组件和备用触头组件均转动连接于转轴,所述常用触头组件包括常用转动座,所述常用转动座设置有常用转动部和常用转槽,所述备用触头组件包括备用转动座,所述备用转动座设置有备用转动部和备用转槽,所述常用转动部转动设置于备用转槽内,所述备用转动部转动设置于常用转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切换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切换常用电源通断的常用触头组件、用于切换备用电源通断的备用触头组件及转轴,所述常用触头组件和备用触头组件均转动连接于转轴,所述常用触头组件包括常用转动座,所述常用转动座设置有常用转动部和常用转槽,所述备用触头组件包括备用转动座,所述备用转动座设置有备用转动部和备用转槽,所述常用转动部转动设置于备用转槽内,所述备用转动部转动设置于常用转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切换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常用触头组件还包括活动设置于常用转动座的第一常用触头、与第一常用触头并列设置的第二常用触头、用于驱动第一常用触头复位的若干个第一弹簧及用于驱动第二常用触头复位的若干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常用触头的两端和第二常用触头的两端均凸伸出常用转动座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源切换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常用触头和第二常用触头均设置有导向斜面;当第一常用触头与第二常用触头闭合时,第一常用触头的导向斜面与第二常用触头的导向斜面形成V型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源切换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常用转动座包括转动主体及可拆卸连接于转动主体的转动件,所述常用转动部设置于转动主体,所述常用转槽设置于转动件。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红勇苏洪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基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