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润滑隔套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9381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油气润滑隔套组件,包括外隔套、导油套、导油通道、油气收集环槽、回油环槽、进油环槽、密封圈,导油套插接于外隔套内,油气收集环槽位于外隔套的顶部沿该外隔套周向布置,油气收集环槽用于与上部轴承滚道连通,油气收集环槽与回油环槽连通,进油环槽与导油通道连通,导油通道位于导油套靠近下部轴承内圈的一侧,密封圈套接于外隔套外;使用时,密封圈位于轴承座和外隔套之间用于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轴承的发热过高的现象,能够避免喷油不均匀、润滑及冷却效果不佳的现象发生。

Oil and gas lubrication septum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ubricating sleeve assembly comprises an outer sleeve and an oil guide sleeve and a guide oil channel, the oil gas collecting ring groove, oil ring groove, an oil ring groove, seal ring, oil guide sleeve is inserted in the outer sleeve, the top of oil and gas gathering ring groove located in the outer sleeve along the outer sleeve circumferential arrangement, oil and gas gathering ring groove and the upper bearing raceway for connectivity, oil and gas gathering ring groove and oil ring groove connected into the oil ring groove and the oil guide passage, the oil guide channel in the guide casing near the lower side of the bearing inner ring, sealing ring is connected outside the outer sleeve; when in use, the sealing ring is positioned between the bearing seat and the outer sleeve for sealing.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henomenon of excessive heating of the bearing, and can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uneven injection, lubrication and cool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润滑隔套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油气润滑隔套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全自动化时代的来临,自动化加工零件必然会涵盖更广阔的领域,多样化高硬度、高强度的材料会逐渐被应用到雕铣磨削领域。因此,高精密的电主轴必然会在机床加工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电主轴包括轴承座、轴承和轴芯,轴承设置于轴承座内部,轴承主要由外圈、内圈、滚动体三部分组成,内圈位于外圈内,外圈与内圈之间形成轴承滚道,滚动体在轴承滚道内滚动,轴芯通过轴承与轴承座枢转配合。而轴承的润滑一般分为油脂润滑和油气润滑,相同结构型号的轴承,油气润滑比油脂润滑能够达到更高的转速和效率。现有的电主轴的油气润滑一般是通过在轴承座上开设润滑通道,从而将油气喷射于轴承上,为了较均匀地润滑,这样的油气润滑结构需要开设较多的润滑通道。这样,不仅加工的难度较大,而且较多的润滑通道占用的空间较大,不适用于结构较为紧凑的电主轴。但是,现有的电主轴油气润滑技术存在以下缺陷:(1)润滑油气在隔套组件与轴承座间存在回油气路与进油气路互相干涉渗入现象,导致润滑油气不能顺利进入下部轴承滚道内,无法有效解决轴承的发热过高、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2)现有的电主轴油气润滑一般是在轴承座上开设润滑通道将油气喷射于轴承上。而在这种情况下,润滑油气经过隔套组件喷入轴承时油气流量变化较大,供油量忽高忽低,导致喷油不均匀、润滑及冷却效果不佳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油气润滑隔套组件,能够有效减少轴承的发热,提高工作效率,能够避免喷油不均匀、润滑及冷却效果不佳的现象发生。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油气润滑隔套组件,包括用于承接上部轴承外圈和下部轴承外圈的外隔套、用于给下部轴承供油的导油套、用于与下部轴承滚道连通的导油通道、用于回收上部轴承油气的油气收集环槽、用于连接油气缓存槽进口的回油环槽、用于连接油气缓存槽出口的进油环槽、用于防止回油环槽和进油环槽中的油气相互干涉的密封圈,所述导油套插接于外隔套内,所述油气收集环槽位于外隔套的顶部且沿该外隔套周向布置,所述油气收集环槽与上部轴承滚道连通,所述油气收集环槽与回油环槽连通,所述回油环槽与进油环槽均位于外隔套的外侧,所述进油环槽与导油通道连通,所述导油通道位于导油套靠近下部轴承内圈的一侧,所述密封圈套接于外隔套外;使用时,密封圈位于轴承座和外隔套之间用于密封。进一步地,所述外隔套具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连通且第一内腔位于第二内腔的顶部,所述第一内腔套接有内隔套,用于承接上部轴承内圈和下部轴承内圈,所述导油套内置于第二内腔。进一步地,所述导油套的外侧设有用于缓存油气的导油环槽,所述导油环槽与导油通道连通,所述外隔套上设置有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分别与进油环槽、导油环槽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导油套下端具有导油端,所述导油端套接于下部轴承内圈外侧形成导油腔,所述导油腔与下部轴承滚道连通,所述导油通道与导油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油气收集环槽的横截面为梯形。进一步地,所述外隔套和内隔套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所述导油套的材质为铜。进一步地,所述外隔套外侧设置有用于卡紧密封圈的凹槽,所述密封圈插接于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油气收集环槽与回油环槽间设有用于连通该油气收集环槽与回油环槽的回油通道。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为O形圈。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设置有导油套、导油通道、回油环槽、进油环槽、密封圈,使密封圈套接于外隔套外,进而使密封圈位于外隔套与轴承座间,能够提高轴承座与外隔套间的密封性,使油气能够从回油环槽流出后经油气缓存槽进口进入油气缓存槽备用,油气缓存槽中流出的油气能够经油气缓存槽出口进入进油环槽,而导油套插接于外隔套内,进油环槽与导油通道连通,导油通道位于导油套靠近下部轴承内圈的一侧,故经进油环槽流出的油气能够通过导油通道进入下部轴承滚道,从而能够避免回油环槽和进油环槽中的油气互相干涉导致润滑油气不能顺利进入下部轴承滚道内,进而能够有效解决轴承的发热过高的问题,并且工作效率得到提高。(2)本技术通过设置外隔套、油气收集环槽、回油环槽。油气收集环槽位于外隔套的顶部且沿该外隔套周向布置,油气收集环槽能够与上部轴承滚道连通,同时油气收集环槽能够与回油环槽连通,从而油气收集环槽能够将上部轴承滚道中流出的油气进行回收,能够对完成上部轴承滚动体润滑动作的油气进行收集,油气收集能力得到了提高,从油气收集环槽流出的油气能够进入回油环槽,回油环槽中的油气从油气缓存槽进口进入油气缓存槽中缓存备用,有助于使回油气路稳定顺畅,减少油气流量的变化,能够避免供油量忽高忽低导致出现喷油不均匀、润滑及冷却效果不佳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油气润滑隔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油气润滑隔套组件与上部轴承、下部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油气润滑隔套组件中油气收集环槽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油气润滑隔套组件中导油腔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油气润滑隔套组件中外隔套与内隔套实现一体成形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油气润滑隔套组件中外隔套与内隔套采用线切割的分离方式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隔套;2、导油套;21、导油通道;11、油气收集环槽;12、回油环槽;13、进油环槽;14、密封圈;3、内隔套;15、第一内腔;16、第二内腔;22、导油环槽;23、导油端;24、导油腔;17、凹槽;18、回油通道;19、进油通道;4、上部轴承;41、上部轴承外圈;42、上部轴承滚道;43、上部轴承内圈;44、上部轴承滚动体;5、下部轴承;51、下部轴承外圈;52、下部轴承滚道;53、下部轴承内圈;54、下部轴承滚动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的油气润滑隔套组件,包括用于承接上部轴承外圈41和下部轴承外圈51的外隔套1、用于给下部轴承5供油的导油套2、用于与下部轴承滚道52连通的导油通道21、用于回收上部轴承4油气的油气收集环槽11、用于连接油气缓存槽进口的回油环槽12、用于连接油气缓存槽出口的进油环槽13、用于防止回油环槽12和进油环槽13中的油气相互干涉的密封圈14,导油套2插接于外隔套1内,油气收集环槽11位于外隔套1的顶部且沿该外隔套1周向布置,油气收集环槽11与上部轴承滚道42连通,油气收集环槽11与回油环槽12连通,回油环槽12与进油环槽13均位于外隔套1的外侧,进油环槽13与导油通道21连通,导油通道21位于导油套2靠近下部轴承内圈53的一侧,密封圈14套接于外隔套1外;使用时,密封圈14位于轴承座和外隔套1之间用于密封。通过设置有导油套2、导油通道21、回油环槽12、进油环槽13、密封圈14,使密封圈14套接于外隔套1外,能够提高轴承座与外隔套1间的密封性,密封圈14用于防止回油环槽12和进油环槽13中的油气相互干涉,使油气能够从回油环槽12流出后经油气缓存槽进口进入油气缓存槽缓存备用,油气缓存槽中流出的油气能够经油气缓存槽出口进入进油环槽13,而导油套2插接于外隔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油气润滑隔套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润滑隔套组件,包括用于承接上部轴承外圈和下部轴承外圈的外隔套、用于给下部轴承供油的导油套、用于与下部轴承滚道连通的导油通道、用于回收上部轴承油气的油气收集环槽、用于连接油气缓存槽进口的回油环槽、用于连接油气缓存槽出口的进油环槽、用于防止回油环槽和进油环槽中的油气相互干涉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套插接于外隔套内,所述油气收集环槽位于外隔套的顶部且沿该外隔套周向布置,所述油气收集环槽与上部轴承滚道连通,所述油气收集环槽与回油环槽连通,所述回油环槽与进油环槽均位于外隔套的外侧,所述进油环槽与导油通道连通,所述导油通道位于导油套靠近下部轴承内圈的一侧,所述密封圈套接于外隔套外;使用时,密封圈位于轴承座和外隔套之间用于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润滑隔套组件,包括用于承接上部轴承外圈和下部轴承外圈的外隔套、用于给下部轴承供油的导油套、用于与下部轴承滚道连通的导油通道、用于回收上部轴承油气的油气收集环槽、用于连接油气缓存槽进口的回油环槽、用于连接油气缓存槽出口的进油环槽、用于防止回油环槽和进油环槽中的油气相互干涉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套插接于外隔套内,所述油气收集环槽位于外隔套的顶部且沿该外隔套周向布置,所述油气收集环槽与上部轴承滚道连通,所述油气收集环槽与回油环槽连通,所述回油环槽与进油环槽均位于外隔套的外侧,所述进油环槽与导油通道连通,所述导油通道位于导油套靠近下部轴承内圈的一侧,所述密封圈套接于外隔套外;使用时,密封圈位于轴承座和外隔套之间用于密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润滑隔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隔套具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连通且第一内腔位于第二内腔的顶部,所述第一内腔套接有内隔套,用于承接上部轴承内圈和下部轴承内圈,所述导油套内置于第二内腔。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秀清潘柯冯尚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