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导叶拐臂的拆卸方法及拆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9369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水电站导叶拐臂的拆卸方法及拆卸装置,其中,拆卸装置包括主杆、吊钩、吊环和顶墙件,吊钩和吊环分别固定配接在主杆的两端,顶墙件可旋转地配接在主杆的下部,拆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上述拆卸装置;2)吊钩悬挂在拐臂上方的预埋在混凝土内的第一吊耳上,顶墙件抵靠在墙壁上,吊环位于拐臂大头的正上方;3)取千斤顶,千斤顶将拐臂顶松,然后在拐臂的螺纹孔上安装第二吊耳;4)取起重葫芦,起重葫芦一头悬挂在吊环上,另一头与第二吊耳连接,然后启动该起重葫芦起吊拐臂,完成拆卸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拆卸装置结构简单,易安装,易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拆卸方法操作方便,节约人力,安全可靠,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电站导叶拐臂的拆卸方法及拆卸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水电站导叶拐臂的拆卸,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电站导叶拐臂的拆卸方法及拆卸装置。
技术介绍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在运行时转轮的叶片是可以转动的,并和导叶的转动保持一定协联关系,以适应水头和流量的变化,使水轮机在不同的工况下都能保持有较高效率。横县江南发电有限公司(西津电厂)共有四台轴流转桨式机组,每台机组均设置有32个活动导水叶,机组自1964年投产以来尚未更换过导叶,导叶上端轴颈常年磨损累积后与对应的套筒配合间隙增大,导致渗漏水量过大。为此电厂每年都会利用机组的检修机会处理漏水的导叶,主要的处理方式是更换导叶的端面密封圈(U型),而该密封圈位于拐臂下方,更换时必须先松除拐臂并移到旁边。使用千斤顶配合顶板可以松除出拐臂,但要将拐臂吊离导叶上部轴头并移至旁边就非常棘手了。现有的拆卸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在现场搭设三脚支撑架,支撑架中心位于拐臂正上方,悬挂好起吊葫芦,即可起吊拐臂,移至旁边时需要人为将拐臂边下放边移位。该方法的缺点是工作量大,每个导叶拐臂都需要搭设一个支撑架,耗费的时间多,而现场空间的孔洞又多,支撑架支撑部位不稳固,存在散架倒塌的安全隐患。第二种是利用自制的梯子,人为爬上梯子将一段钢丝绳挂在下机架下方预埋在混凝土内的吊耳上(对应导叶上方的混凝土均有设置,在机组大修时该吊耳亦用来悬挂外顶盖),然后将葫芦吊挂在钢丝绳上起吊拐臂。该技术的缺点是钢丝绳悬挂的葫芦吊不能确保在拐臂的正上方,起吊时存在拐臂猛烈摆动,存在伤人或设备的安全隐患,同时人为爬上梯子没有牢固的支点挂安全带,存在高处坠落的隐患。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节约人力,安全可靠,可提高工作效率的水电站导叶拐臂的拆卸方法。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电站导叶拐臂的拆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拆卸装置,该拆卸装置包括主杆、吊钩、吊环和顶墙件,吊钩和吊环分别固定配接在主杆的两端,顶墙件可旋转地配接在主杆的下部;2)吊钩悬挂在拐臂上方的预埋在混凝土内的第一吊耳上,顶墙件抵靠在墙壁上,吊环位于拐臂大头的正上方;3)取千斤顶,千斤顶将拐臂顶松,然后在拐臂的螺纹孔上安装第二吊耳;4)取起重葫芦,起重葫芦一头悬挂在吊环上,另一头与第二吊耳连接,然后启动该起重葫芦起吊拐臂,完成拆卸工作。上述方法根据现场作业环境进行适应性地操作,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比如预埋的第一吊耳,水车室墙壁,以及拐臂自身的螺纹孔。与现有技术第一种拆卸方法相比,上述方法的支撑点稳固(一个点在顶上,一个点在侧边墙上,一个点用于连接拐臂,构成稳固的三角形结构),而且不会散架倒塌。与现有技术第二种拆卸方法相比,上述方法的起吊点(吊环)就在拐臂的正上方,起吊稳定,而且不用人为爬上梯子。综合来说,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操作方便,节约人力,安全可靠,可提高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与上述方法配对的水电站导叶拐臂拆卸装置,该拆卸装置包括主杆、吊钩、吊环和顶墙件,吊钩和吊环分别固定配接在主杆的两端,顶墙件可旋转地配接在主杆的下部。优选地,顶墙件包括套筒件、卡箍件和固定架,套筒件可旋转地套设在主杆外、且位于主杆下部,卡箍件固定套设在主杆外,用于防止套筒件上下移动,固定架与套筒件固定连接,用于与墙壁相互抵靠。优选地,套筒件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卡箍件包括第一卡箍、第二卡箍、第三卡箍和第四卡箍,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上下排列,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分别位于第一套筒的上方和下方,第三卡箍和第四卡箍分别位于第二套筒的上方和下方。优选地,固定架包括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第三顶杆、第四顶杆和连杆,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和连杆相互连接组成三角架,第三顶杆、第四顶杆和连杆相互连接组成三角架。优选地,固定架还包括若干根支撑杆,该若干根支撑杆分别连接在相邻的两根顶杆之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拆卸装置的优势在于,其包括主杆、吊钩、吊环和顶墙件,吊钩用于连接混凝土内的第一吊耳,吊环用于连接起重葫芦,顶墙件用于与水车室墙壁抵靠,从而构建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并且提供了一个稳固的起吊点,对实现拐臂拆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该拆卸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易制作,易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水电站导叶拐臂拆卸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A圈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描述。见图1,本实施例的拆卸装置包括主杆1、吊钩2、吊环3和顶墙件4。主杆1由一节长2260mm的Φ40×2.5mm无缝钢管制成,主要起到连接吊钩2、吊环3和顶墙件4的作用,是组成稳定结构的主干部位。吊钩2焊接在主杆1的顶端,该吊钩2可直接采用2T手拉葫芦的大钩,也可以用厚25mm的铁板加工制作而成。该吊钩2主要用于勾住拐臂上方的预埋在混凝土内的第一吊耳。吊环3焊接在主杆1的下端,该吊环2的型号为M20,工作拉力可承受2.15T。该吊环3主要用于连接起重葫芦或者手拉葫芦。顶墙件4安装在主杆1的下半部,主要用于与水车室墙壁抵靠,保证吊环3位于拐臂大头的正上方。顶墙件4包括套筒件、卡箍件和固定架,套筒件用于套设在主杆,卡箍件用于限制套筒件上下移动,固定架用于与墙壁相互抵靠。套筒件包括第一套筒41和第二套筒42,该两个套筒的规格型号相同,分别由长35mm的Φ50mm×2.5mm无缝钢管制成。第一套筒41和第二套筒42分上下排列地套设在主杆1外,可自由旋转。卡箍件包括第一卡箍43、第二卡箍44、第三卡箍45和第四卡箍46,本实施例中,该四个卡箍均由Φ6mm×160mm的普通钢筋弯折制作而成。其中,第一卡箍43和第二卡箍44分别位于第一套筒41的上方和下方,并与主杆1固定连接;第三卡箍45和第四卡箍46分别位于第二套筒42的上方和下方,并与主杆1固定连接。固定架包括第一顶杆47、第二顶杆48、第三顶杆49、第四顶杆50、连杆51、以及若干根支撑杆52。上述四根顶杆分别由25×3mm的角钢制作而成,其中,第一顶杆47和第二顶杆48的长度为850mm,第三顶杆49和第四顶杆50的长度为800mm。连杆51由一根长680mm的Φ20mm普通钢筋制作而成,用于连接上述四根顶杆,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和连杆相互焊接组成三角架,第三顶杆、第四顶杆和连杆相互焊接组成三角架。若干根支撑杆52也分别由普通钢筋制作而成,分别焊接在相邻顶杆之间,用于加强顶杆之间的连接强度。本专利技术的水电站导叶拐臂的拆卸方法如下:(1)准备上述拆卸装置,并完成装配工作。(2)人工手抬顶墙件的固定架,将吊钩上升到需要起吊的拐臂上方预埋在混凝土内的第一吊耳的位置上,然后由另一个人通过吊环转动主杆和吊钩,使吊钩开口对准第一吊耳,然后准确无误地挂到第一吊耳上。调整顶墙件的固定架,使其抵靠支撑在水车室墙壁上。为了避免损坏墙壁以及加大接触面增加摩擦力,可以在固定架的连杆51上缠绕橡胶皮和布料。拆卸装置悬挂牢固后,确保吊环位于拐臂大头的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水电站导叶拐臂的拆卸方法及拆卸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电站导叶拐臂的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拆卸装置,该拆卸装置包括主杆、吊钩、吊环和顶墙件,吊钩和吊环分别固定配接在主杆的两端,顶墙件可旋转地配接在主杆的下部;2)吊钩悬挂在拐臂上方的预埋在混凝土内的第一吊耳上,顶墙件抵靠在墙壁上,吊环位于拐臂大头的正上方;3)取千斤顶,千斤顶将拐臂顶松,然后在拐臂的螺纹孔上安装第二吊耳;4)取起重葫芦,起重葫芦一头悬挂在吊环上,另一头与第二吊耳连接,然后启动该起重葫芦起吊拐臂,完成拆卸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电站导叶拐臂的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拆卸装置,该拆卸装置包括主杆、吊钩、吊环和顶墙件,吊钩和吊环分别固定配接在主杆的两端,顶墙件可旋转地配接在主杆的下部;2)吊钩悬挂在拐臂上方的预埋在混凝土内的第一吊耳上,顶墙件抵靠在墙壁上,吊环位于拐臂大头的正上方;3)取千斤顶,千斤顶将拐臂顶松,然后在拐臂的螺纹孔上安装第二吊耳;4)取起重葫芦,起重葫芦一头悬挂在吊环上,另一头与第二吊耳连接,然后启动该起重葫芦起吊拐臂,完成拆卸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导叶拐臂的拆卸方法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装置包括主杆、吊钩、吊环和顶墙件,吊钩和吊环分别固定配接在主杆的两端,顶墙件可旋转地配接在主杆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电站导叶拐臂的拆卸方法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墙件包括套筒件、卡箍件和固定架,套筒件可旋转地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文
申请(专利权)人:横县江南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