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圈硬胎装胎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917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轮圈硬胎装胎机构,其包括机架、水平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设置轮圈的转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转动装置侧边的将硬胎拨离所述轮圈的拨胎工装、将硬胎从侧面压入轮圈外圈的压胎工装,所述压胎工装包括第一压轮、第二压轮和驱动所述第一压轮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压轮位于所述第一压轮的下方,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胎工装具有上下第一压轮、第二压轮,能够在上、下方挤压硬胎,使其快速进入轮圈上需要装胎的位置,并且不会出现装胎不完全的问题,能够较大程度提高装胎效率,适用任何过盈量的硬胎装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圈硬胎装胎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圈硬胎装胎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自行车常用的轮圈外胎有两种,分别为充气胎和实心胎(实心胎也叫硬胎)。充气胎的胎比较软,弹性好,所以装胎比较简单省力,其装胎机的效果也基本相差不大。但硬胎因其是实心的,胎比较硬,弹性相对较差,硬胎与轮圈的配合尺寸为过盈配合,故硬胎的装胎机因轮圈与硬胎之间的配合过盈量不同,装胎效果也不同。过盈量越大,胎越难装。目前硬胎装胎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轮圈轮胎预套定位好放在平台上,平台旋转,然后上方的压轮与拨杆通过气缸的控制下压及撑着硬胎,平台转1-2圈后将硬胎装进轮圈。另一种方式是轮圈放在中心定位,再将硬胎放在多个小爪上,多个小爪通过多个气缸控制同时外撑将硬胎直径拉大,当直径大过轮圈外径时整组小爪下降后放松,将硬胎套在轮圈上。市场上现有的硬胎装胎机,对过盈量稍大的硬胎,大多都是通过装胎机先预装一下,最后剩一小部份未装进的硬胎还须人工用撬杆撬进,花费的时间和人力都比较多,且因硬胎自身的硬度弹性较差,使用的装胎机都要耗费电能和气能,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装胎的轮圈硬胎装胎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圈硬胎装胎机构,其包括机架、水平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设置轮圈的转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转动装置侧边的将硬胎拨离所述轮圈的拨胎工装、将硬胎从侧面压入轮圈外圈的压胎工装,所述压胎工装包括第一压轮、第二压轮和驱动所述第一压轮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压轮位于所述第一压轮的下方。优选地,所述第一压轮包括远离所述转动装置转动轴线的大径部和靠近所述转动装置转动轴线的小径部,以及位于所述大径部、所述小径部之间的向内凹陷的颈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压轮和所述第二压轮均为水平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压轮高度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优选地,拨胎工装包括竖直设置的拨杆和驱动所述拨杆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拨杆的下端部为半圆球状。优选地,所述装胎机构还包括将所述硬胎顶紧在所述轮圈表面的顶紧工装,所述压胎工装设置在所述拨胎工装与所述顶紧工装之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顶紧工装包括水平转动的顶紧轮和驱动所述顶紧水平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转动装置的第三驱动机构。优选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转动盘、竖直设置在所述转动盘中部的定位柱,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动盘外周部的多个托块。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托块沿着所述转动盘的径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转动盘上,所述托块自所述轮圈的内侧面和底面固定所述轮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转动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转动盘转动的第四驱动机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压胎工装具有上下第一压轮、第二压轮,能够在上、下方挤压硬胎,使其快速进入轮圈上需要装胎的位置,并且不会出现装胎不完全的问题,能够较大程度提高装胎效率,适用任何过盈量的硬胎装胎。2.由于本专利技术在压胎工装后增设了顶紧工装,顶紧轮能够将压胎工装压入的硬胎顶紧,防止硬胎离开压胎工装后跑偏,出现移位现象。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示意图;附图4为拨胎工装、压胎工装立体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机架;21、第一压轮;22、第二压轮;23、第一驱动机构;31、拨杆;32、第二驱动机构;41、顶紧轮;42、第三驱动机构;51、转动盘;52、定位柱;53、托块;54、第四驱动机构;6、轮圈;7、硬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附图1-4所示,一种轮圈硬胎装胎机构,其包括机架1、水平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设置轮圈6的转动装置、设置在转动装置侧边的将硬胎7拨离轮圈6的拨胎工装、将硬胎7从侧面压入轮圈6外圈的压胎工装,压胎工装包括第一压轮21、第二压轮22和驱动第一压轮21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23,第二压轮22位于第一压轮21的下方。第一压轮21包括远离转动装置转动轴线的大径部和靠近转动装置转动轴线的小径部,以及位于大径部、小径部之间的向内凹陷的颈部,大径部可以给予硬胎7向下、向外的力,使得硬胎7在向下运动的同时还具有向外翻转的趋势,小径部能够将硬胎7的内侧下压,防止出现装胎不完全的现象,位于大径部、小径部之间的颈部为弧形,能够较好地贴合硬胎7的侧面,在给予硬胎7下压力的同时能够防止损伤到硬胎7。第一压轮21和第二压轮22均为水平设置。第二压轮22高度可调节地设置在机架1上,具体地,第二压轮22根据不同的轮圈6和硬胎7的情况,通过调节不同的高度,最有通过螺栓与机架1相锁定。从而为硬胎7提供合适的下挤压力,以快速完成装胎。拨胎工装包括竖直设置的拨杆31和驱动拨杆31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32,拨杆31的下端部为半圆球状。装胎机构还包括将硬胎7顶紧在轮圈6表面的顶紧工装,具体地,压胎工装设置在拨胎工装与顶紧工装之间。顶紧工装包括水平转动的顶紧轮41和驱动顶紧水平靠近或者远离转动装置的第三驱动机构42。本实施例中,拨胎工装、压胎工装和顶紧工装均设置在一滑动块上,滑动块可以根据轮圈的直径在机架1上滑动,以调节合适的装胎距离。转动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转动盘51、竖直设置在转动盘51中部的定位柱52、设置在转动盘51外周部的多个托块53,以及驱动转动盘51转动的第四驱动机构54。所述托块53沿着所述转动盘51的径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转动盘51上,所述托块53自所述轮圈6的内侧面和底面固定所述轮圈6,本实施例中转动盘上还设置有刻度,当托块53移动时可以根据刻度读取托块53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23、第二驱动机构32、第三驱动机构42均为快速夹钳,第四驱动机构54为电机。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本实施例的压胎工装具有上下第一压轮21、第二压轮22,能够在上、下方挤压硬胎7,使其快速进入轮圈6上需要装胎的位置,并且不会出现装胎不完全的问题。2.由于本实施例在压胎工装后增设了顶紧工装,顶紧轮41能够将压胎工装压入的硬胎7顶紧轮圈6,防止硬胎7离开压胎工装后跑偏,出现移位现象。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轮圈硬胎装胎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圈硬胎装胎机构,其包括机架、水平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设置轮圈的转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转动装置侧边的将硬胎拨离所述轮圈的拨胎工装、将硬胎从侧面压入轮圈外圈的压胎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胎工装包括第一压轮、第二压轮和驱动所述第一压轮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压轮位于所述第一压轮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圈硬胎装胎机构,其包括机架、水平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设置轮圈的转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转动装置侧边的将硬胎拨离所述轮圈的拨胎工装、将硬胎从侧面压入轮圈外圈的压胎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胎工装包括第一压轮、第二压轮和驱动所述第一压轮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压轮位于所述第一压轮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圈硬胎装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轮包括远离所述转动装置转动轴线的大径部和靠近所述转动装置转动轴线的小径部,以及位于所述大径部、所述小径部之间的向内凹陷的颈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圈硬胎装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轮和所述第二压轮均为水平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圈硬胎装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轮高度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圈硬胎装胎机构,其特征在于:拨胎工装包括竖直设置的拨杆和驱动所述拨杆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春锋陈昌申
申请(专利权)人:旭东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