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永磁同步钻攻中心电主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847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永磁同步钻攻中心电主轴,包括机体、固定在机体内部的定子、安装于机体上的上轴承外套、支撑于上轴承外套上且可沿轴向浮动的上轴承座、上轴承座盖板、机体下盖、铝水套;还包括轴芯组件、打刀缸组件、拉杆组件和拉爪组件;打刀缸组件包括缸体、活塞和套设于活塞上的弹簧;拉杆组件包括可沿轴芯的轴向上下活动的拉杆和弹性元件;拉杆向下运动并推动拉爪组件向下运动以使拉爪组件自动张开从而将工件松开;弹性元件用于促使拉杆向上复位并带动拉爪组件闭合从而将工件夹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主轴的功率高,扭矩大,功率因数高,响应快,换刀时间短,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均大幅提高。

A high spe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drilling center electric spind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 spe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electric spindle drilling center, including the body, fixed on the machine body, the stator is installed on the body of the bearing jacket, support on bearing and axial floating on the bearing and bearing cover, a lower cover, aluminum body water jacket; also includes a shaft core assembly, assembly, assembly and unclamping cylinder rod pull claw assembly; unclamping cylinder assembly includes a cylinder body, a piston and spring is sheathed on the piston rod; the rod assembly includes active and elastic elements along the axial shaft core; rod downward movement and push pull claw component to make the downward movement of the pull claw the component which will automatically open workpiece release; the elastic element for causing the bar to reset and drive the pull claw assembly is closed to clamp the workpiece. The electric spindl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high power, high torque, high power factor, fast response, short cutting time, and greatly improved processing efficiency and processing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永磁同步钻攻中心电主轴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主轴,具体涉及一种高速永磁同步钻攻中心电主轴。
技术介绍
3C行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市场对精密零部件的加工效率及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客户对机床主轴加减速时间、换刀时间提出了更快速的要求。目前,国内加工中心、钻攻中心机床主轴主要分为外驱直连式主轴及内藏式电主轴两类。外驱直连主轴因电机外置,散热性好,同等条件下主轴功率及扭矩普遍较高,但因电机及主轴间需要通过联轴器连接驱动,两者同轴度难以控制,加工效果一般,主要用于对零部件开粗加工,精加工效果不佳。内藏式电主轴取消了诸如齿轮、联轴器等中间传动环节,实现了机床的零传动,主轴动态精度高,零件精加工效果好。传统内藏式电主轴一般采用感应电机,电机置于主轴中部,由于散热空间及主轴跨距限制,电主轴电机体积设计受限,主轴功率与扭矩难以提高加大。永磁同步电机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功率密度大、响应速度快、功率因数高等特点,其在3C加工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内藏式电主轴也开始逐步应用永磁同步电机。目前,外驱直连主轴普遍采用机械式凸轮松刀系统,其直接将凸轮动力传递到主轴的拉刀机构,响应快,换刀时间(刀对刀)短,最短甚至可小于1.5秒。而内藏式电主轴一般采用活塞缸式松刀系统,主要有气缸式、油缸式等,其响应慢,换刀时间(刀对刀)较长,一般约3-5秒。电主轴应用凸轮式松刀系统案例较少,其加工效率较低,限制了其在钻攻中心机床的应用范围。此外传统凸轮式松刀系统结构复杂,采用多根弹簧形式复位结构,弹簧无密封保护,直接暴露于恶劣加工环境下,容易夹杂异物,导致弹簧局部产生高应力以致折损。技术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永磁同步钻攻中心电主轴,其功率高,扭矩大,功率因数高,响应快,换刀时间短,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均大幅提高。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速永磁同步钻攻中心电主轴,包括机体、固定在机体内部的定子、安装于机体上的上轴承外套、支撑于上轴承外套上且可沿轴向浮动的上轴承座、连接于上轴承座上部的上轴承座盖板、连接于机体下部的机体下盖、安装于轴承座上部的铝水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芯组件、打刀缸组件、拉杆组件和拉爪组件;所述轴芯组件包括穿接于机体内部的呈中空状的轴芯、安装在轴芯外部与定子匹配的转子,轴芯的上端部通过上轴承与上轴承座枢接、下端部通过下轴承与机体枢接;所述打刀缸组件包括安装于铝水套上部的缸体、安装在缸体内用于向下顶压拉杆的活塞和套设于活塞上的弹簧;所述拉杆组件包括穿接于轴芯内部并可沿轴芯的轴向上下活动的拉杆和弹性元件;所述拉爪组件套接于拉杆的下端,所述拉杆向下运动并推动拉爪组件向下运动以使拉爪组件自动张开从而将工件松开;所述弹性元件安装在所述拉杆与轴芯之间,该弹性元件用于促使拉杆向上复位并带动拉爪组件闭合从而将工件夹紧。进一步地,还包括吹尘通道,所述吹尘通道包括设置在铝水套上的第一进气通道、设置在缸体侧壁上的第二进气通道、设置在活塞上的第三进气通道以及设置在轴芯上的第四进气通道;活塞下端面与拉杆上端面贴合时,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第三进气通道以及第四进气通道依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包括设置在铝水套上的相互连通的竖向进气孔和横向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包括设置在缸体上的相互连通的环槽及斜孔;所述第三进气通道包括设置在活塞上的相互连通的活塞径向进气孔及活塞轴向通孔;所述第四进气通道包括沿轴向贯穿所述拉杆的拉杆中心孔。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上过盈安装有一防尘盖,防尘盖与缸体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活塞与缸体之间还设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缸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孔;所述缸体的顶部设有防转销,所述活塞上设有插接孔,所述防转销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所述活塞的顶部侧壁上设有拆卸工装孔。进一步地,所述转子由硅钢片叠压而成,其侧壁内部开设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凹槽,每个凹槽中镶嵌有一个永磁体;所述转子由多块凸缘围合而成,所述凸缘的中间厚、两端逐渐变薄;对应每个凸缘处嵌入的永磁体两两组成V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转子的中间位置通过铆钉铆紧,其两端通过端环压紧。进一步地,所述转子与所述轴芯之间为过盈连接,所述转子的端部还设有用于轴向定位的轴肩套,所述轴肩套位于所述端环与所述上轴承之间,所述轴肩套与所述端环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包括碟簧及设置在碟簧底部的碟簧压盖,所述碟簧压盖的外圆设有一锥面,所述轴芯的内壁上对应碟簧压盖的位置设有同锥度的锥面,所述碟簧压盖与所述轴芯的内壁之间形成锥面配合;碟簧压盖的内孔与拉杆之间为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拉爪为弹性常开拉爪,所述轴芯内部对应拉爪的位置设有阶梯状的容纳腔,该容纳腔的直径从上往下逐渐增大,该容纳腔包括限制拉爪保持在闭合状态的小容纳空间和能够满足拉爪处于展开状态的大容纳空间。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包括机体组件、轴芯组件、打刀缸组件、拉杆组件和拉爪组件,其功率高,扭矩大,功率因数高,响应快,换刀时间短,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均大幅提高。本技术成功地将高速永磁电机技术应用到钻攻中心电主轴领域,将优化后的凸轮松刀系统(即打刀缸组件)引入到电主轴,客户可直接将本主轴替换原有的直连主轴,无需大幅更改机台即可完成机台升级改造。主轴的功率及扭矩提升了36%,主轴加减速时间降低了50%,主轴换刀时间降低了65%,零部件的加工效率提升了40%,加工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优化后的凸轮松刀系统寿命得到了大幅提高,可正常换刀百万次不损坏,大幅降低了故障率,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高速永磁同步钻攻中心电主轴的剖示图;图2为实施例1的打刀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轴芯、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A向剖示图;图5为实施例1的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1中的A部放大图;图7为实施例1中的B部放大图。图中:11、机体;12、定子;13、上轴承外套;14、上轴承座;15、上轴承座盖板;16、机体下盖;17、铝水套;21、轴芯;211、小容纳空间;212、大容纳空间;22、转子;221、凹槽;222、永磁体;223、端环;224、轴肩套;23、上轴承;24、下轴承;31、缸体;32、活塞;33、弹簧;34、防尘盖;35、密封圈;36、排气孔;37、防转销;38、插接孔;39、拆卸工装孔;41、拉杆;42、弹性元件;421、碟簧;422、碟簧压盖;51、拉爪座;52、拉爪;61、编码盘;71、刀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采用到的材料均可从市场购得。实施例1:参照图1-7,一种高速永磁同步钻攻中心电主轴,包括机体11、固定在机体11内部的定子12、安装于机体11上的上轴承外套13、支撑于上轴承外套13上且可沿轴向浮动的上轴承座14、连接于上轴承座14上部的上轴承座盖板15、连接于机体11下部的机体下盖16、安装于轴承座上部的铝水套17;上轴承外套13与上轴承座14之间设有钢珠套,以利于上轴承座上下浮动。轴芯组件包括穿接于机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速永磁同步钻攻中心电主轴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永磁同步钻攻中心电主轴,包括机体、固定在机体内部的定子、安装于机体上的上轴承外套、支撑于上轴承外套上且可沿轴向浮动的上轴承座、连接于上轴承座上部的上轴承座盖板、连接于机体下部的机体下盖、安装于轴承座上部的铝水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芯组件、打刀缸组件、拉杆组件和拉爪组件;所述轴芯组件包括穿接于机体内部的呈中空状的轴芯、安装在轴芯外部与定子匹配的转子,轴芯的上端部通过上轴承与上轴承座枢接、下端部通过下轴承与机体枢接;所述打刀缸组件包括安装于铝水套上部的缸体、安装在缸体内用于向下顶压拉杆的活塞和套设于活塞上的弹簧;所述拉杆组件包括穿接于轴芯内部并可沿轴芯的轴向上下活动的拉杆和弹性元件;所述拉爪组件套接于拉杆的下端,所述拉杆向下运动并推动拉爪组件向下运动以使拉爪组件自动张开从而将工件松开;所述弹性元件安装在所述拉杆与轴芯之间,该弹性元件用于促使拉杆向上复位并带动拉爪组件闭合从而将工件夹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永磁同步钻攻中心电主轴,包括机体、固定在机体内部的定子、安装于机体上的上轴承外套、支撑于上轴承外套上且可沿轴向浮动的上轴承座、连接于上轴承座上部的上轴承座盖板、连接于机体下部的机体下盖、安装于轴承座上部的铝水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芯组件、打刀缸组件、拉杆组件和拉爪组件;所述轴芯组件包括穿接于机体内部的呈中空状的轴芯、安装在轴芯外部与定子匹配的转子,轴芯的上端部通过上轴承与上轴承座枢接、下端部通过下轴承与机体枢接;所述打刀缸组件包括安装于铝水套上部的缸体、安装在缸体内用于向下顶压拉杆的活塞和套设于活塞上的弹簧;所述拉杆组件包括穿接于轴芯内部并可沿轴芯的轴向上下活动的拉杆和弹性元件;所述拉爪组件套接于拉杆的下端,所述拉杆向下运动并推动拉爪组件向下运动以使拉爪组件自动张开从而将工件松开;所述弹性元件安装在所述拉杆与轴芯之间,该弹性元件用于促使拉杆向上复位并带动拉爪组件闭合从而将工件夹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永磁同步钻攻中心电主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吹尘通道,所述吹尘通道包括设置在铝水套上的第一进气通道、设置在缸体侧壁上的第二进气通道、设置在活塞上的第三进气通道以及设置在轴芯上的第四进气通道;活塞下端面与拉杆上端面贴合时,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第三进气通道以及第四进气通道依次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永磁同步钻攻中心电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包括设置在铝水套上的相互连通的竖向进气孔和横向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包括设置在缸体上的相互连通的环槽及斜孔;所述第三进气通道包括设置在活塞上的相互连通的活塞径向进气孔及活塞轴向通孔;所述第四进气通道包括沿轴向贯穿所述拉杆的拉杆中心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禄生程振涛薛建冯尚雄汤秀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