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过滤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8259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过滤网,旨在提供一种吸附效果好,过滤效果好的过滤网,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过滤网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过滤层和下过滤层,上过滤层和下过滤层连接形成有放置腔,放置腔内填充有涤纶丝团,放置腔包括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放置腔内设有设置于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之间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交设置形成有连接点,放置腔内还设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与上过滤层相抵触,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与下过滤层相抵触,第三支撑杆贯穿连接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过滤网技术领域。

A new type of filter net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过滤网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网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过滤网。
技术介绍
过滤网布,顾名思义是一种能够起到过滤效果的网布,像气体过滤网布,液体过滤网布,固体过滤网布都是能够起到过滤效果的,根据过滤网布拥有能够过滤不同杂质的过滤能力,达到的过滤效果也是不同的。目前,市场上的过滤布,它包括过滤布本体。传统用于过滤气体的过滤布,通常只是通过单层的过滤布进行过滤,但是这种过滤布的过滤效果,并且所能停留在过滤布上的时间不长,以及过滤效果相对就变差了,因此市场上需要一种吸附效果好,过滤效果好的过滤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效果好,过滤效果好的过滤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过滤网,包括过滤网本体,其特征是:所述过滤网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过滤层和下过滤层,上过滤层和下过滤层连接形成有放置腔,放置腔内填充有涤纶丝团,放置腔包括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放置腔内设有设置于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之间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交设置形成有连接点,放置腔内还设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与上过滤层相抵触,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与下过滤层相抵触,第三支撑杆贯穿连接点,所述上过滤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以及第三过滤层,下过滤层包括依次连接第四过滤层、第五过滤层以及第六过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过滤层和下过滤层,上过滤层和下过滤层连接形成有放置腔,通过形成的放置腔,并且在放置腔内填充有涤纶丝团,通过设置的涤纶丝团,使得在气体通过时,涤纶丝团会随着气体的流动,发生摩擦,涤纶丝团便会产生静电,进而提高对杂质的吸附效果,以及提高气体在过滤布上的停留时间,为了进一步保证涤纶丝团的蓬松程度,放置腔包括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通过在放置腔内设有设置于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之间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交设置形成有连接点,放置腔内还设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与上过滤层相抵触,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与下过滤层相抵触,第三支撑杆贯穿连接点,使得第一、二和三支撑杆之间相互的支撑效果得到保证,从而保证了对涤纶丝团蓬松程度的保证,并且第一、二和三支撑杆之间相互的支撑,扩大了上过滤层和下过滤层之间的空间,同样可以提高气体在过滤网上的停留时间,从而保证了过滤效果,上过滤层包括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以及第三过滤层,下过滤层包括第四过滤层、第五过滤层以及第六过滤层,为了确保上、下过滤层的过滤效果,通过将上、下过滤层均由三层过滤层组合而成,则可以通过增加过滤层的层数,增加被过滤流体的在上、下过滤层上的停留时间,进而增加对被过滤流体的过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过滤层上设有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层上设有第二过滤孔,第三过滤层上设有第三过滤孔,第四过滤层上设有第四过滤孔,第五过滤层上设有第五过滤孔,第六过滤层上设有第六过滤孔,第一过滤孔的孔径、第二过滤孔的孔径以及第三过滤孔的孔径由第一过滤层往第三过滤层方向逐渐递减,第四过滤孔的孔径、第五过滤孔的孔径以及第六过滤孔的孔径由第四过滤层往第六过滤层方向逐渐递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以及第三过滤层分别设有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孔和第三过滤孔,第四过滤层、第五过滤层以及第六过滤层分别设有第四过滤孔、第五过滤孔和第六过滤孔,为了确保上、下过滤层的过滤效果,通过将上、下过滤层均由三层过滤层组合而成,则可以通过增加过滤层的层数,增加被过滤流体的在上、下过滤层上的停留时间,进而增加对被过滤流体的过滤效果,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孔和第三过滤孔的孔径由第一过滤层往第三过滤层方向依次减小,第四过滤层、第五过滤层以及第六过滤层的孔径由第四过滤层往第六过滤层方向依次减小,通过设置依次减小的过滤层孔径,则进一步保证了对被过滤流体的过滤效果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第三支撑杆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第三支撑杆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通过将第一、二和三支撑杆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使得可以将第一、二和三支撑杆通过粘接的方式与上、下过滤层进行连接,结构简单,加工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过滤网实施例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过滤网实施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上过滤层,11-第一过滤层,12-第二过滤层,13-第三过滤层,110-第一过滤孔,120-第二过滤孔,130-第三过滤孔,2-下过滤层,21-第四过滤层,22-第五过滤层,23-第六过滤层,210-第四过滤孔,220-第五过滤孔,230-第六过滤孔,3-放置腔,30-上放置腔,31-下放置腔,32-第一支撑杆,33-第二支撑杆,34-连接点,35-第三支撑杆,4-涤纶丝团。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对本技术一种新型过滤网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新型过滤网,包括过滤网本体,过滤网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过滤层1和下过滤层2,上过滤层1和下过滤层2连接形成有放置腔3,通过形成的放置腔3,并且在放置腔3内填充有涤纶丝团4,通过设置的涤纶丝团4,使得在气体通过时,涤纶丝团4会随着气体的流动,发生摩擦,涤纶丝团4便会产生静电,进而提高对杂质的吸附效果,以及提高气体在过滤布上的停留时间,为了进一步保证涤纶丝团4的蓬松程度,放置腔3包括上放置腔30和下放置腔31,通过在放置腔3内设有设置于上放置腔30和下放置腔31之间的第一支撑杆32和第二支撑杆33,第一支撑杆32和第二支撑杆33相交设置形成有连接点34,放置腔3内还设有第三支撑杆35,第三支撑杆35的一端与上过滤层1相抵触,第三支撑杆35的另一端与下过滤层2相抵触,第三支撑杆35贯穿连接点,使得第一、二和三支撑杆之间相互的支撑效果得到保证,从而保证了对涤纶丝团4蓬松程度的保证,并且第一、二和三支撑杆之间相互的支撑,扩大了上过滤层1和下过滤层2之间的空间,同样可以提高气体在过滤网上的停留时间,从而保证了过滤效果,上过滤层1包括第一过滤层11、第二过滤层12以及第三过滤层13,下过滤层2包括第四过滤层21、第五过滤层22以及第六过滤层23,为了确保上、下过滤层的过滤效果,通过将上、下过滤层均由三层过滤层组合而成,则可以通过增加过滤层的层数,增加被过滤流体的在上、下过滤层上的停留时间,进而增加对被过滤流体的过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过滤层11、第二过滤层12以及第三过滤层13分别设有第一过滤孔110、第二过滤孔120和第三过滤孔130,第四过滤层21、第五过滤层22以及第六过滤层23分别设有第四过滤孔210、第五过滤孔220和第六过滤孔230,为了确保上、下过滤层的过滤效果,通过将上、下过滤层均由三层过滤层组合而成,则可以通过增加过滤层的层数,增加被过滤流体的在上、下过滤层上的停留时间,进而增加对被过滤流体的过滤效果,第一过滤孔110、第二过滤孔120和第三过滤孔130的孔径由第一过滤层11往第三过滤层13方向依次减小,第四过滤层21、第五过滤层22以及第六过滤层23的孔径由第四过滤层21往第六过滤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过滤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过滤网,包括过滤网本体,其特征是:所述过滤网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过滤层和下过滤层,上过滤层和下过滤层连接形成有放置腔,放置腔内填充有涤纶丝团,放置腔包括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放置腔内设有设置于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之间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交设置形成有连接点,放置腔内还设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与上过滤层相抵触,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与下过滤层相抵触,第三支撑杆贯穿连接点,所述上过滤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以及第三过滤层,下过滤层包括依次连接第四过滤层、第五过滤层以及第六过滤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过滤网,包括过滤网本体,其特征是:所述过滤网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过滤层和下过滤层,上过滤层和下过滤层连接形成有放置腔,放置腔内填充有涤纶丝团,放置腔包括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放置腔内设有设置于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之间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交设置形成有连接点,放置腔内还设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与上过滤层相抵触,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与下过滤层相抵触,第三支撑杆贯穿连接点,所述上过滤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以及第三过滤层,下过滤层包括依次连接第四过滤层、第五过滤层以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菲菲陈朝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大滤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