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调控的温室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991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调控的温室大棚,包括温室支架、温室棚顶、冷热交换系统、冷热交换池、蓄水池和雨水收集装置;温室棚顶通过固定件安装于温室支架上,所述温室棚顶包括棚顶支架、冷热转换毛细水管、棚顶薄膜以及设于棚顶薄膜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棚顶支架为弧形结构,棚顶支架上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冷热转换毛细水管的支撑梁,所述雨水收集装置通过雨水管道与所述蓄水池相连,所述蓄水池通过管道于冷热交换池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通过冷热水管的冷热交换实现温室大棚内的室温改变,同时通过蓄水池和雨水收集装置,使得雨水循环再利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能环保。

A greenhouse greenhouse with adaptive temperature contro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reenhouse temperature adaptive control, including greenhouse bracket, greenhouse roof, heat exchange system, heat exchange pool, reservoir and rainwater collecting device; the greenhouse roof through a fixing piece installed on the greenhouse bracket, the greenhouse roof comprises a solar panel roof bracket, thermal conversion the capillary pipe roof, and a thin film film on top of the roof, roof support for arc structure, roof suppor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beams for hot and cold water pipes and the conversion of capillary, rainwater collection device connected with the reservoir through the reservoir water pipeline, through the pipeline to the heat exchange tank is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room temperature change in the greenhouse through the cold and heat exchange of the hot and cold water pipes, and simultaneously makes the rainwater recycling and recycling through the reservoir and the rainwater collection devic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调控的温室大棚
本技术涉及温室大棚
,特别是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调控的温室大棚。
技术介绍
温室,又称暖房,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现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现有的智能温室都是通过空调或加热、加湿设备等来改变温室内的植物生长环境状态,但采用这种调温调湿的智能温室大棚,其耗电量高,成本高昂,对于普通作物种植来讲,十分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调控的温室大棚,该温室大棚能通过冷热水管的冷热交换实现温室大棚内的室温改变,同时通过蓄水池和雨水收集装置,使得雨水循环再利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能环保。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调控的温室大棚,包括温室支架、温室棚顶、冷热交换系统、冷热交换池、蓄水池和雨水收集装置;所述温室棚顶通过固定件安装于所述温室支架上,所述温室支架内还设有地网层和泥土层,所述泥土层设于所述地网层上方;所述温室棚顶包括棚顶支架、冷热转换毛细水管、棚顶薄膜以及设于棚顶薄膜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棚顶支架为弧形结构,棚顶支架上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冷热转换毛细水管的支撑梁,棚顶薄膜覆盖于冷热转换毛细水管外,棚顶薄膜于冷热转换毛细水管之间的距离为γ,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架安装棚顶支架的棱边上,太阳能电池板与棱边所形成的夹角为α;所述冷热交换系统包括热水交换泵、冷水交换泵、蓄水箱、热水循环管道和冷水循环管道;所述冷热交换池和所述蓄水池分别设于所述温室支架下方,冷热交换池内安装有冷热交换器,冷热交换器的一端与热水循环管道相连,冷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于冷水循环管道相连,所述热水循环管道上还设有热水交换泵,所述冷水循环管道上还设有冷水交换泵;所述雨水收集装置通过雨水管道与所述蓄水池相连,所述蓄水池通过管道于冷热交换池相连。作为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温室支架内还安装有空气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和控制机构,空气温度传感器和空气湿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控制机构相连。作为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温室支架上还设有换气扇和加湿器,所述加湿器通过加湿管道与蓄水池相连,所述换气扇设于温室支架两侧,所述加湿器设于所述换气扇后端。作为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温室支架内还设有灌溉组件,所述灌溉组件包括灌溉主管、灌溉支管以及安装于灌溉支管上的喷灌头和滴灌毛细管,所述灌溉主管的一端与所述蓄水池相连,所述灌溉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灌溉支管相连。作为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棚顶薄膜与冷热转换毛细水管之间的距离γ的范围为5cm-10cm。作为优选的一个实施例,太阳能电池板与棱边所形成的夹角α的范围为15°-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温室大棚能通过冷热水管的冷热交换实现温室大棚内的室温改变,同时通过蓄水池和雨水收集装置,使得雨水循环再利用,节能环保;(2)棚顶支架上还设有用于冷热空气温度调节的冷热转换毛细水管,采用传统水冷的方式,低成本的原材料达到现有智能温室空气温湿度调节的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地网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冷热交换系统的连接框图;图中,10-温室支架,11-冷热转换毛细水管,12-棚顶薄膜,13-太阳能电池板,14-泥土层,15-地网层,16-冷热交换系统,17-冷热交换池,18-蓄水池,19-雨水收集装置,20-细通孔,21-冷热交换器,22-热交换水泵,23-冷交换水泵,24-热水循环管道,25-冷水循环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调控的温室大棚,包括温室支架10、温室棚顶、冷热交换系统16、冷热交换池17、蓄水池18和雨水收集装置19;所述温室棚顶通过固定件安装于所述温室支架10上,所述温室支架10内还设有地网层15和泥土层14,所述泥土层14设于所述地网层15上方;所述温室棚顶包括棚顶支架、冷热转换毛细水管11、棚顶薄膜12以及设于棚顶薄膜12上的太阳能电池板13,棚顶支架为弧形结构,棚顶支架上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冷热转换毛细水管11的支撑梁,棚顶薄膜12覆盖于冷热转换毛细水管11外,棚顶薄膜12于冷热转换毛细水管11之间的距离为γ,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3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架安装棚顶支架的棱边上,太阳能电池板13与棱边所形成的夹角为α;所述冷热交换系统16包括热水交换泵22、冷水交换泵23、蓄水箱18、热水循环管道24和冷水循环管道25;所述冷热交换池17和所述蓄水池18分别设于所述温室支架下方,冷热交换池17内安装有冷热交换器21,冷热交换器21的一端与热水循环管道24相连,冷热交换器21的另一端于冷水循环管道25相连,所述热水循环管道24上还设有热水交换泵22,所述冷水循环管道25上还设有冷水交换泵23;所述雨水收集装置19通过雨水管道与所述蓄水池18相连,所述蓄水池18通过管道于冷热交换池17相连。作为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温室支架内还安装有空气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和控制机构,空气温度传感器和空气湿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控制机构相连。作为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温室支架上还设有换气扇和加湿器,所述加湿器通过加湿管道与蓄水池18相连,所述换气扇设于温室支架两侧,所述加湿器设于所述换气扇后端。作为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温室支架内还设有灌溉组件,所述灌溉组件包括灌溉主管、灌溉支管以及安装于灌溉支管上的喷灌头和滴灌毛细管,所述灌溉主管的一端与所述蓄水池相连,所述灌溉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灌溉支管相连。作为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棚顶薄膜12与冷热转换毛细水管11之间的距离γ的范围为5cm-10cm。作为优选的一个实施例,太阳能电池板13与棱边所形成的夹角α的范围为15°-30°。本技术将传统的温室大棚分为多层结构,最上一层为温室棚顶,温室棚顶的最上层为太阳能电池板13,太阳能电池板13设于温室棚顶的棱边处,其次为棚顶薄膜12,棚顶薄膜12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在棚顶薄膜12下方则盘绕着若干冷热转换毛细水管11,该冷热转换毛细水管11的第一个目的是与温室大棚内的空气进行冷热交替,吸收空气的热能,第二个目的是直接吸收太阳光的热能,使得冷热转换毛细水管11中的水直接流向冷热交换池17中进行储能,将冷热交换池17中的冷水替换出来,当夜晚温度低的时候,则通过冷热转换毛细水管11将热水与低温空气进行冷热转换,使得空气温度增加,该设计采用传统的水冷方法,调控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温湿度,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同时,在温室大棚内还可以设一块冷热转换金属板,用于传导或吸收热能。本技术采用地网层15和泥土层14结构,所述地网层15即为带有若干细通孔的水泥层14,水泥层14上铺设有用于种植植物的泥土,当泥土层14被灌溉后,多余的水份即可顺着地网层15的通孔流向蓄水池,该结构简单,实现的水循环利用。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调控的温室大棚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调控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室支架、温室棚顶、冷热交换系统、冷热交换池、蓄水池和雨水收集装置;所述温室棚顶通过固定件安装于所述温室支架上,所述温室支架内还设有地网层和泥土层,所述泥土层设于所述地网层上方;所述温室棚顶包括棚顶支架、冷热转换毛细水管、棚顶薄膜以及设于棚顶薄膜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棚顶支架为弧形结构,棚顶支架上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冷热转换毛细水管的支撑梁,棚顶薄膜覆盖于冷热转换毛细水管外,棚顶薄膜于冷热转换毛细水管之间的距离为γ,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架安装棚顶支架的棱边上,太阳能电池板与棱边所形成的夹角为α;所述冷热交换系统包括热水交换泵、冷水交换泵、蓄水箱、热水循环管道和冷水循环管道;所述冷热交换池和所述蓄水池分别设于所述温室支架下方,冷热交换池内安装有冷热交换器,冷热交换器的一端与热水循环管道相连,冷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于冷水循环管道相连,所述热水循环管道上还设有热水交换泵,所述冷水循环管道上还设有冷水交换泵;所述雨水收集装置通过雨水管道与所述蓄水池相连,所述蓄水池通过管道于冷热交换池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调控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室支架、温室棚顶、冷热交换系统、冷热交换池、蓄水池和雨水收集装置;所述温室棚顶通过固定件安装于所述温室支架上,所述温室支架内还设有地网层和泥土层,所述泥土层设于所述地网层上方;所述温室棚顶包括棚顶支架、冷热转换毛细水管、棚顶薄膜以及设于棚顶薄膜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棚顶支架为弧形结构,棚顶支架上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冷热转换毛细水管的支撑梁,棚顶薄膜覆盖于冷热转换毛细水管外,棚顶薄膜于冷热转换毛细水管之间的距离为γ,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架安装棚顶支架的棱边上,太阳能电池板与棱边所形成的夹角为α;所述冷热交换系统包括热水交换泵、冷水交换泵、蓄水箱、热水循环管道和冷水循环管道;所述冷热交换池和所述蓄水池分别设于所述温室支架下方,冷热交换池内安装有冷热交换器,冷热交换器的一端与热水循环管道相连,冷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于冷水循环管道相连,所述热水循环管道上还设有热水交换泵,所述冷水循环管道上还设有冷水交换泵;所述雨水收集装置通过雨水管道与所述蓄水池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云锋杨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盛世佳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