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954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护壳,包括壳体、支架、底座及定位件,所述底座嵌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定位件设于底座底部并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将所述支架固定于第一位置的卡位槽。所述卡位槽用于以将所述支架固定支撑于所述第一位置,解放双手,方便实用。

Protectiv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护壳
本技术涉及保护壳
,特别涉及一种保护壳。
技术介绍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随着各种类型的智能终端相继发布,相应的配件产业的也逐渐兴起。目前市面上智能终端设备的保护壳多种多样,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也越来越追求更高的使用感受。现在保护壳品种不少,但是很少有支架,用户长时间握持智能终端设备容易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护壳。一种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包括壳体、支架、底座及定位件,所述底座嵌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定位件设于底座底部并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将所述支架固定于第一位置的卡位槽。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连接端,所述底座邻近所述定位件凸设具有弹性的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定位件形成所述卡位槽,所述凸缘设置于所述连接端的转动路径上,当所述连接端相对所述底座转动并与所述凸缘发生干涉时,所述凸缘发生形变以允许所述连接端通过;当所述连接端经由所述凸缘进入所述卡位槽后,所述凸缘弹性恢复,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凸缘相抵并固定于所述卡位槽中。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形成第一通孔,所述定位件容纳于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邻近所述支架的一侧形成能够收容所述支架的收纳槽,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收纳槽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设置有转轴,所述收纳槽的内壁上对应所述转轴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中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形成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容纳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限位凸台抵持所述转轴。进一步地,所述收纳槽底部还形成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转轴与所述限位凸台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进一步地,所述收纳槽的底部设有卡扣,所述支架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形成与所述卡扣配合卡勾。进一步地,所述收纳槽还形成卡持槽,所述卡扣凸设于所述卡持槽的内壁上,所述卡勾能够收容于所述卡持槽。进一步地,当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夹角为50度。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通过二次注塑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由金属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通过二次注塑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所述保护壳中,所述底座嵌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定位件设于底座底部并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将所述支架固定于第一位置的卡位槽。所述卡位槽用于以将所述支架固定支撑于所述第一位置,解放双手,方便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如图1所示的所示保护壳的使用状态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如图2所示的所述保护壳的III区域剖视图。图4为如图2所示的所述保护壳的IV区域剖视图。图5为如图1所示的所述保护壳的实用状体侧视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保护壳100壳体20底座30收纳槽31第二通孔32凸缘33卡持槽34卡扣35支架40连接端41转轴42卡勾43定位件50限位凸台51卡位槽6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组件“相连”时,它可以是与另一个组件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组件与另一个组件间接相连。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如图1所示的保护壳100的使用状态体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涉及的保护壳100为智能终端设备的保护壳,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可以是任何具备显示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所述保护壳100包括壳体20、底座30及支架40。壳体20由TPU软胶(ThermoplasticUrethane,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注塑形成,手感好弹性高。壳体20对应底座30设置有窗口,底座30嵌设于所述窗口中。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在壳体20表面设置防滑结构,比如防滑纹、防滑凸起等结构,可以增大壳体20表面摩擦力,避免用户使用所述智能终端设备时不慎掉落。另外,壳体20还对应所述智能终端设备背面的指纹检测区域设置窗口,以及在设备需要外接线缆的接口处均对应设置有开孔。可以理解的是,壳体20还可以对应摄像头镜头设置有摄像头窗口,以便获取待摄取的图像或影像。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具有红外扫描功能,保护壳100可以对应设置有红外扫描窗口,以发送和接收红外信号。壳体20对应所述智能终端设备的按钮设置有形状相匹配的凸起,以方便用户识别与操作。底座30由硬质的PC工程塑料(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制成,机械强度高,延长底座30使用寿命。底座30与壳体20通过二次注塑连接与一起,连接牢固,强度高,而且产生成本低、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底座30设置有用于收容支架40的收纳槽31,方便收纳。支架40由质地坚硬,抗弯折的锌合金制成,抗弯折的金属材料能够提高支架40的抗弯折强度及耐磨损的性能。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架还可以有其他抗弯折金属材料制成,比如铁板。可以理解的是,支架40可以对应壳体20设置相同的防滑结构,避免用户使用支架时打滑,同时也增强了保护壳100的外观一致性。进一步地,支架40与底座30活动连接并能够相对底座30转动。如图2所示,支架40与底座30之间的夹角为a。本实施例中,0°≤a≤50°,即支架40与底座30之间的最大夹角为50°,当支架40与底座30之间的夹角为0°时,支架40收容于收纳槽31中。请结合图2进一步参阅图3,图3为如图2所示的保护壳100的III区域剖视图。支架40包括连接端41,连接端41固设有转轴42。支架40通过转轴42与底座30活动连接并能够相对底座30转动。收纳槽31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孔,转轴42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中并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孔转动。底座30还设置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32。第一通孔、第二通孔32与收纳槽31连通,其中,第二通孔32与收纳槽31相邻,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第二通孔32远离所述收纳槽31设置。保护壳100还包括定位件50,本实施例中,定位件50是PC工程塑料(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制成的薄片。定位件50容纳于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融合连接。本实施例中,定位件50通过超声波焊接与底座30融合连接,使两者接触更紧密,焊接更不容易脱落,使用效果更好。可以理解的是,定位件50还可以通过高频焊接、红外线焊接、激光焊接等其他焊接方法与底座30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保护壳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包括壳体、支架、底座及定位件,所述底座嵌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定位件设于底座底部并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将所述支架固定于第一位置的卡位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包括壳体、支架、底座及定位件,所述底座嵌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定位件设于底座底部并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将所述支架固定于第一位置的卡位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连接端,所述底座邻近所述定位件凸设具有弹性的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定位件形成所述卡位槽,所述凸缘设置于所述连接端的转动路径上,当所述连接端相对所述底座转动并与所述凸缘发生干涉时,所述凸缘发生形变以允许所述连接端通过;当所述连接端经由所述凸缘进入所述卡位槽后,所述凸缘弹性恢复,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凸缘相抵并固定于所述卡位槽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形成第一通孔,所述定位件容纳于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融合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邻近所述支架的一侧形成能够收容所述支架的收纳槽,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收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龙生谢亚坡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