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及其边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737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及其边框结构,其中,所述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包括边框本体、触摸框和滤光件,所述边框本体设有容置腔,所述触摸框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滤光件设于所述边框本体上且位于所述触摸框的出光侧,所述触摸框设有面向所述滤光件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所述滤光件设有与所述第一侧相卡合的第一卡位部,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侧相卡合的第二卡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种新的固定方式来固定触摸框,从而使得触摸框的固定方式简便,避免使用传统的泡棉,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固定的可靠性。

Display equipment and its fram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设备及其边框结构
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及其边框结构。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中,其触摸框固定于边框内。其中,所述触摸框的固定方式为采用贴附泡棉的方式来支撑固定,泡棉设于触摸框的下方用于支撑固定触摸框。而传统采用泡棉的固定方式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物料成本,并且泡棉容易掉落,使得触摸框固定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显示设备及其边框结构,其采用一种新的固定方式来固定触摸框,从而使得触摸框的固定方式简便,避免使用传统的泡棉,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固定的可靠性。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本体、触摸框和滤光件,所述边框本体设有容置腔,所述触摸框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滤光件设于所述边框本体上且位于所述触摸框的出光侧,所述触摸框设有面向所述滤光件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所述滤光件设有与所述第一侧相卡合的第一卡位部,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侧相卡合的第二卡位部。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边框结构,其通过边框本体上的第二卡位部和滤光件上的第一卡位部来将触摸框卡位部固定,使得触摸框固定方式简便,无需使用传统的泡棉,降低了物料使用成本,同时也避免出现泡棉掉落而引起的固定不牢靠的现象。此外,较之于传统的技术,滤光件向触摸框的一侧缩进,可以相应地减小边框的宽度。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设有开口,所述滤光件卡设于所述开口内,保证触摸框的光线经由滤光件后从开口中散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位部为设于所述滤光件面向所述触摸框的一侧的L形槽,所述第一侧设于所述L形槽内并与所述开口的内壁相抵,所述L形槽与所述开口的内壁配合形成第一凹槽。L形槽与开口的内壁配合将触摸框的第一侧上下两面均卡位部固定,使得触摸框固定简便,易于安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位部为凹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上的第二凹槽。通过第二凹槽的设置使得触摸框的第二侧的上下两面均被限位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件设有分别位于所述触摸框的上下两侧的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所述开口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部相卡合的第三卡位部和与所述第二装配部相卡合的第四卡位部。通过第一装配部与第三卡位部之间的配合以及第二装配部与所述第四卡位部之间的配合使得滤光件固定简便,且固定方式安全可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位部为第三凹槽,所述第一装配部为第一凸起,所述第四卡位部为第四凹槽,所述第二装配部为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三凹槽的配合以及第二凸起与第四凹槽的配合使得滤光件安装简便,易于卡入开口内,同时也使得滤光件拆卸方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摸框包括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灯管,所述第一卡位部和所述第二卡位部均用于固定所述电路板,通过将电路板固定即可实现触摸框整体的安装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管为贴片红外灯管,可采用自动化贴片工艺将所述灯管逐个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边框结构的自动化生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件为滤光条,组装容易,制作成本较低。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上述的边框结构。其采用一种新的固定方式来固定触摸框,从而使得触摸框的固定方式简便,避免使用传统的泡棉,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固定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边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滤光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边框本体,110、容置腔,120、开口,130、第二卡位部,140、第三卡位部,150、第四卡位部,200、触摸框,210、电路板,211、第一侧,212、第二侧,220、灯管,300、滤光件,310、第一装配部,320、第二装配部,330、第一卡位部,340、第二L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居中的元件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的元件而连接于另一个元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及“第二”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包括边框本体100、触摸框200和滤光件300。所述边框本体100内设有容置腔110,所述触摸框200设于所述容置腔110内。所述滤光件300设于所述边框本体100上且位于所述触摸框200的出光侧。所述触摸框200设有面向所述滤光件300的第一侧211和与所述第一侧21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212。请结合图2,所述滤光件300设有与所述第一侧211相卡合的第一卡位部330,所述容置腔110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侧212相卡合的第二卡位部130。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边框结构,其通过边框本体100上的第二卡位部130和滤光件300上的第一卡位部330来将触摸框200卡位部固定,使得触摸框200固定方式简便,无需使用传统的泡棉,降低了物料使用成本,同时也避免出现泡棉掉落而引起的固定不牢靠的现象。此外,较之于传统的技术,滤光件300向触摸框200的一侧缩进,可以相应地减小边框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110设有开口120,所述滤光件300卡设于所述开口120内,保证触摸框200的光线经由滤光件300后可从开口120中散出。具体地,所述滤光件300的侧面设有所述第一卡位部330,并且所述滤光件300设有分别位于所述触摸框200的上下两侧的第一装配部310和第二装配部320。第一装配部310和第二装配部320相对设置。所述开口120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部310相卡合的第三卡位部140和与所述第二装配部320相卡合的第四卡位部150。第三卡位部140和第四卡位部150上下相对设置。通过第一装配部310与第三卡位部140之间的配合以及第二装配部320与所述第四卡位部150之间的配合使得滤光件300固定简便,且固定方式安全可靠。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滤光件300的固定方式不唯一,也可不采用卡合的固定方式,可采用粘接固定等其他的固定方式。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卡位部140为凹设于所述开口120的内壁上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装配部310为第一凸起;所述第四卡位部150为凹设于所述开口120的内壁上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二装配部320为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三凹槽的配合以及第二凸起与第四凹槽的配合使得滤光件300安装简便,易于卡入开口120内,同时也使得滤光件300拆卸方便。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非必需要在滤光件300上设置凸起结构,也可直接将滤光件300的上下两端分别卡入所述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内。同时,所述第三卡位部140和第四卡位部150并非一定是凹槽结构,也可是其他的限位结构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设备及其边框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本体、触摸框和滤光件,所述边框本体设有容置腔,所述触摸框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滤光件设于所述边框本体上且位于所述触摸框的出光侧,所述触摸框设有面向所述滤光件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所述滤光件设有与所述第一侧相卡合的第一卡位部,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侧相卡合的第二卡位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本体、触摸框和滤光件,所述边框本体设有容置腔,所述触摸框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滤光件设于所述边框本体上且位于所述触摸框的出光侧,所述触摸框设有面向所述滤光件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所述滤光件设有与所述第一侧相卡合的第一卡位部,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侧相卡合的第二卡位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设有开口,所述滤光件卡设于所述开口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位部为设于所述滤光件面向所述触摸框的一侧的L形槽,所述第一侧设于所述L形槽内并与所述开口的内壁相抵,所述L形槽与所述开口的内壁配合形成第一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位部为凹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泽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