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fting device for lifting bicycle saddle tube,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that the lifting device comprises a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inner pipe; the lifting adjusting component that includes a first regulating member, second regulating member and reset; the second regulation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jack tilted resist on the first adjusting component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second regulating member prevents the inner tube moving downward; the inner wall of the second regulating member Jack left the first regulating member outer wall, wherein the second regulating member allows the inner tube relative to the connecting pipe mobile. The result: two parts with friction is the second regulating member and the first regulating member, two clearance, can move relatively, but do not wear, when the second regulating member prevents the inner tube down, great friction, but relatively static, namely the second regulating member and the first regulating member does not wear, improve the use of life, also increases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products, 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自行车升降鞍管的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自行车升降鞍管的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自行车升降鞍管大体分为三大类:气、油压式和机械式;气、油结构的升降机构原理类似于避震器,与避震器不同的是这种升降鞍管设置了一个能够通过外部开关控制的阀门,通过开关控制阀门来实现鞍管的升降调节;机械式升降鞍管的种类和方向都比较多,但都是大同小异,都安装了弹簧,用来模拟油、气压式,具体来说,是通过内部设置凸起、开槽或者齿条方式等来实现控制弹簧的形变从而控制鞍管的升降,或者是采用类似于膨胀螺丝的结构来实现鞍管的升降;或者简易的通过改变摩擦力来实现控制鞍管升降。无论气、液压式升降鞍管还是机械式升降鞍管,市场反响都不尽如人意,其根本原因是,鞍管内部需要存在具有一定压力的液体或气体,这就要求升降具备很高的密封性,正是这样的要求使得现有的升降鞍管结构复杂、装配困难、使用寿命短暂、成本高昂、重量和后期维护都很难让人满;现有的机械式升降鞍管大多结构复杂,一般需要在鞍管内壁做限位装置用于管理升降,由于鞍管内部空间狭小,增加了难度,成本也较高,不适宜批量化的生产;或者是增加摩擦系数的方式来管理升降,改变摩擦力来实现控制鞍管升降,频繁操作时,容易磨损,当摩擦系数足够时,要求操作者具有一定的力量,或者需要借助第三方工具,操作繁琐,当长期调整后,因磨损引起的摩擦系数降低,难以依靠摩擦力对鞍管进行固定,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适用于自行车升降鞍管的升降装置,通过控制调节件与连接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用于调节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自行车升降鞍管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车架中管上,用于调节鞍管的长度,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连接管:布置于所述车架中管上,并固定在所述车架中管上;内管:套置于所述连接管内;所述的鞍管包括所述连接管和内管;升降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以及复位件;第一调节件: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第二调节件:与第一调节件配合,并设置在所述内管内,所述内管对第二调节件提供一向下力;复位件:作用于第二调节件,使所述第二调节件向上倾斜;所述第二调节件上的插孔内壁倾斜抵挡在第一调节件外壁上,所述第二调节件阻止所述内管向下移动;所述第二调节件插孔的内壁离开第一调节件外壁时,所述第二调节件允许所述内管相对所述连接管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自行车升降鞍管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车架中管上,用于调节鞍管的长度,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连接管:布置于所述车架中管上,并固定在所述车架中管上;内管:套置于所述连接管内;所述的鞍管包括所述连接管和内管;升降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以及复位件;第一调节件: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第二调节件:与第一调节件配合,并设置在所述内管内,所述内管对第二调节件提供一向下力;复位件:作用于第二调节件,使所述第二调节件向上倾斜;所述第二调节件上的插孔内壁倾斜抵挡在第一调节件外壁上,所述第二调节件阻止所述内管向下移动;所述第二调节件插孔的内壁离开第一调节件外壁时,所述第二调节件允许所述内管相对所述连接管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明,董杰,
申请(专利权)人:兰溪轮峰车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