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645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显示单元;微透镜组,所述微透镜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上方,所述微透镜组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且所述微透镜单元与所述显示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微透镜单元的中心与所述显示单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从所述显示面板的中心位置到边缘位置逐渐增加;液体透镜,设置于所述微透镜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用于通过改变入射光的相位来实现悬浮图像的多层显示。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显示装置呈现的悬浮图像与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可变,实现了显示装置的多层悬浮显示,进而达到立体动态的视觉效果。

A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悬浮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显示装置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传递二维平面信息,而是希望其提供更加真实、富有立体感、能实现更多物理和心理深度线索的三维图像信息。目前常见的三维显示装置一般采用视差型三维显示原理,通过柱透镜阵列或光栅阵列实现左、右视图的分离并使其分别进入观察者左右眼,利用双目视差而使人产生立体感知。但由于仅能体现视差信息,汇聚和辐辏信息难以匹配,长时间观看上述视差型裸眼三维显示三维的画面时用户会出现疲劳、头晕、恶心呕吐等反应。此外,该种方式呈现的三维显示图像不会随着观察者眼睛移动产生变化,视角范围较小,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悬浮显示技术属于集成成像,是一种基于微透镜阵列的真三维自由立体显示技术,能够实现图像的悬浮显示,增大三维显示的视角,且观察舒适,不容易疲劳,提升了观察者的使用体验。但是现有技术中,对于结构确定的悬浮显示装置,显示的悬浮图像的高度是不变的,无法实现悬浮图像的多层显示,这实际上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悬浮显示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显示单元;微透镜组,所述微透镜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上方,所述微透镜组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且所述微透镜单元与所述显示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微透镜单元的中心与所述显示单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从所述显示面板的中心位置到边缘位置逐渐增加;液体透镜,设置于所述微透镜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用于通过改变入射光的相位来实现悬浮图像的多层显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显示单元;微透镜组,所述微透镜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上方,所述微透镜组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且所述微透镜单元与所述显示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微透镜单元的中心与所述显示单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从所述显示面板的中心位置到边缘位置逐渐增加;液体透镜,设置于所述微透镜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用于通过改变入射光的相位来实现悬浮图像的多层显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显示单元的驱动信号的刷新频率与所述液体透镜的驱动电压的刷新频率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透镜的驱动电压的刷新频率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60赫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透镜与所述微透镜组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透镜为液晶光调制器、电润湿式可变焦透镜或压电式可变焦透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光调制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衬底、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一配向层,所述第二基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衬底、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二配向层,所述第一配向层和所述第二配向层分别位于所述液晶层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为整层结构,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圆形电极以及多个环形电极;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层叠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圆形电极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的圆心为O,所述多个环形电极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的几何中心为Kn,则O与Kn重合;沿所述圆形电极直径的延伸方向,所述多个环形电极依次排列于所述圆形电极的外侧;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相邻电极之间绝缘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包括多个子连接电极,相邻所述子连接电极通过导电走线电连接;所述多个子连接电极位于同一环形上,所述环形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圆形电极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的圆心O重合;沿所述圆形电极直径的延伸方向,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电极依次排列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耀阳牛磊徐健李嘉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