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薇瑄专利>正文

组合式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5806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组合式枕头,其包括一仰躺件以及一侧躺件,仰躺件具有一第一接合面,且第一接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合结构,侧躺件具有至少一第二接合面,且至少一第二接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二接合结构,其中至少一第一接合结构能与至少一第二接合结构相连接,以使仰躺件与侧躺件组装成一体。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满足不同身材和体型条件的使用者的需求。

Combination pillow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bined type pillow, which comprises a lying and side lying, lying has a first engagement surface, and the first joint surface has at least a first bonding structure, side lying member has at least a second joint surface, and at least a second joint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second the bonding structure,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first joint structure and at least a second bonding structure is connected to the lying and side lying parts assembled together. In this way, the utility model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users of different stature and shape condi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枕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枕头,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的组合式枕头。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们开始重视健康及生活质量,而充足良好的睡眠是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睡眠时间约占一天的三分之一,良好的睡眠将使得人们有足够的体力去应付另外三分之二的活动时间,并且对于人体体内的排毒和代谢都有很大的帮助。按,有越来越多人因为生活形态过于忙碌或是压力等因素,导致睡眠状况出现低落的现象,近年来开始流行的记忆枕,其主要要求便是强调枕头的形状十分贴近人体头部、颈部以至肩膀的线条变化,因此可以改善睡姿不良进而提升睡眠质量。然而,不同的使用者之间存在身材和体型的差异,例如不同的用户其颈部位置的高低也有所不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记忆枕的设计通常无法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以致在不适合的颈部姿势下,长期下来对颈椎及背部骨路肌肉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另,由于人们在睡眠时头部是直接贴靠于枕头的表面,因此人体头部所散发的热量无法有效散出,导致使用者越睡越热,尤其在夏天更是热到令人难受。此外,一般常用的枕头用于侧睡时,人体头部的重量容易集中于耳朵上而造成闷热等不适感,且长期下来也有可能造成耳道压力不均而导制耳鸣、头昏等现象。综上所述,有鉴于如何改善睡眠及提高睡眠质量困扰着大多数人的生活,因此,开发出一种满足人们各种要求的枕头,以提高睡眠的舒适度并提高睡眠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枕头,其能满足不同身材和体型条件的使用者的需求,并且能提高睡眠的舒适度和提升睡眠质量。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枕头,其包括一仰躺件以及一侧躺件,所述仰躺件具有一第一接合面,且所述第一接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合结构,所述侧躺件具有至少一第二接合面,且至少一所述第二接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二接合结构,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接合结构能与至少一所述第二接合结构相连接,以使所述仰躺件与所述侧躺件组装成一体。进一步地,所述仰躺件具有另一第一接合面,所述另一第一接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合结构,所述侧躺件包括两个侧躺部,两个所述侧躺部各具有一所述第二接合面,两个所述第二接合面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合面与所述另一第一接合面,且各具有至少一所述第二接合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仰躺件具有一衔接部,所述衔接部连接于两个所述侧躺部之间,且所述衔接部与两个所述侧躺部共同界定出一用于容纳所述仰躺件的容置空间。进一步地,所述侧躺件具有一前表面,所述仰躺件具有一突伸出所述前表面的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的顶部具有从靠近所述前表面往远离所述前表面的方向延伸的一平面。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凸台的长度介于4公分至200分之间,且宽度介于3公分至28公分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凸台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缓坡结构,且两个所述缓坡结构连接所述前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凸台远离所述前表面的一端形成有一尖端结构,且所述尖端结构具有从远离所述前表面往靠近所述前表面的方向倾斜的一斜面。进一步地,所述仰躺件具有一第一空穴,所述侧躺件的两个所述侧躺部各具有一第二空穴。进一步地,所述仰躺件具有一头部接收槽,且所述第一空穴位于所述头部接收槽的下方。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第二空穴位于相对应的所述侧躺部用于承受头部重量的主要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头部接收槽的深度介于1公分至3公分之间,所述第一空穴的高度介于1公分至3公分之间,所述第二空穴的高度介于1公分至3公分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仰躺件具有至少一第一透气通道,至少一所述第一透气通道沿所述仰躺件的长度方向延伸,至少一所述第一透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空穴相连通,且另一端开设于所述仰躺件的一后表面。进一步地,所述侧躺件的两个所述侧躺部各具有至少一第二透气通道,至少一所述第二透气通道沿相对应的所述侧躺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至少一所述第二透气通道的一端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空穴相连通,且另一端开设于所述侧躺件的一后表面。进一步地,所述侧躺件的高度高于或等于所述仰躺件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仰躺件的高度介于3公分至22公分之间,所述侧躺件的高度介于3公分至24公分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组合式枕头,其可通过“仰躺件具有一第一接合面,且第一接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合结构,侧躺件具有至少一第二接合面,且第二接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二接合结构,其中至少一第一接合结构能与至少一第二接合结构相连接,以使仰躺件与侧躺件组装成一体”的设计,使用者可依据个人的身材、体型、喜好等,选取不同尺寸形态的仰躺件与侧躺件来配合使用,以提供良好的舒适性、支撑性与适用性。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枕头的其中一观看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枕头的另一观看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枕头的其中一观看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枕头的另一观看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枕头的立体剖面图(一)。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枕头的立体剖面图(二)。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枕头的立体剖面图(三)。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式枕头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所公开有关“组合式枕头”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予以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技术范围。应理解,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组件或信号等,但此等组件或信号不应受此等术语限制。此等术语乃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或」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者或多者的所有组合。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图1及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及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不同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如上述附图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枕头Z1,其为两件式组装设计,且主要包括一仰躺件1以及一侧躺件2,使用者在仰睡时可将其头部枕卧于仰躺件1上,在侧睡时则可将其头部枕卧于侧躺件2上。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的组合式枕头Z1打破了传统枕头的设计概念,使用者可依据个人的身材、体型、喜好等,选取不同尺寸形态的仰躺件1与侧躺件2来搭配使用,以提供良好的舒适性、支撑性与适用性。本实施例中,仰躺件1略呈I状,侧躺件2略呈U状,其中侧躺件2的高度可高于或等于仰躺件1的高度,若侧躺件2的高度高于仰躺件1的高度,则使用者在侧睡时可将肩膀紧贴于枕头较高的一边,以避免颈部悬空,使头部与颈部得到有效承托;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组合式枕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枕头包括:一仰躺件,所述仰躺件具有一第一接合面,且所述第一接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合结构;以及一侧躺件,所述侧躺件具有至少一第二接合面,且至少一所述第二接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二接合结构;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接合结构能与至少一所述第二接合结构相连接,以使所述仰躺件与所述侧躺件组装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30 TW 1052201191.一种组合式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枕头包括:一仰躺件,所述仰躺件具有一第一接合面,且所述第一接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合结构;以及一侧躺件,所述侧躺件具有至少一第二接合面,且至少一所述第二接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二接合结构;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接合结构能与至少一所述第二接合结构相连接,以使所述仰躺件与所述侧躺件组装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仰躺件具有另一第一接合面,所述另一第一接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合结构,所述侧躺件包括两个侧躺部,两个所述侧躺部各具有一所述第二接合面,两个所述第二接合面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合面与所述另一第一接合面,且两个所述第二接合面各具有至少一所述第二接合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仰躺件具有一衔接部,所述衔接部连接于两个所述侧躺部之间,且所述衔接部与两个所述侧躺部共同界定出一用于容纳所述仰躺件的容置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躺件具有一前表面,所述仰躺件具有一突伸出所述前表面的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的顶部具有从靠近所述前表面往远离所述前表面的方向延伸的一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台的长度介于4公分至200公分之间,且所述支撑凸台的宽度介于3公分至28公分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台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缓坡结构,且两个所述缓坡结构连接所述前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薇瑄王薇茜王薇淳王博仕
申请(专利权)人:王薇瑄王薇茜王薇淳王博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