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健康枕,包含有正躺区以及多个侧躺区,正躺区设置于侧躺区之间。正躺区包含有中间凸出支撑平台,中间凸出支撑平台的高度高于侧躺区的表面,且中间凸出支撑平台相对于侧躺区向外凸出,以用来支撑使用者的颈部、肩部以及后背部,进而增加睡眠的质量,提升工作的效率。
Healthy pil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健康枕
本技术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枕头,特别是涉及一种健康枕。
技术介绍
随着国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健康及生活质量,特别是良好的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质量不仅仅能补充体力,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个人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一般而言,以现代人忙碌的工作环境,睡眠时间大约占据一天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因此,良好的睡眠不仅仅将使得人们有足够的体力与精神去应付另外三分之二的活动时间,并且更能提升整体的生活质量。此外,越来越多现代人,因为生活忙碌,而导致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以致于越来越多的人们采用颈椎枕或各种造型的健康枕,以希望能提升睡眠质量。以现有市售的枕头造型而言,借由不同的外观形状,例如有圆形的枕头、V形的枕头、L形的枕头,以适合不同的使用者需求。然而,至于是哪一种枕头可以提升睡眠质量,仍取决于个人的喜好与习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使用者之间存在身材和体型的差异,不同身材大小的使用者,往往无法共享相同的枕头。以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枕头设计,并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有鉴于此,如何能提供一种适合睡眠的枕头,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且增进用户的健康,是枕头的设计者以及制造者所殷殷企盼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内容旨在提供本揭示内容的简化摘要,以使阅读者对本揭示内容具备基本的理解。此
技术实现思路
并非本揭示内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并非在指出本技术实施例的重要/关键组件或界定本技术的范围。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健康枕,可以有效地降低使用时的温度,且提升颈部、肩部与背部的支撑力,大幅提升睡眠质量,以提升工作的效率。为达上述目的,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技术方案是关于一种健康枕,包含有第一正躺区以及多个侧躺区,第一正躺区设置于侧躺区之间。其中,第一正躺区包含有中间凸出支撑平台,中间凸出支撑平台的高度高于侧躺区之表面,且中间凸出支撑平台向外凸出于侧躺区,以用来支撑使用者的颈部、肩部以及后背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正躺区还包含有头部容置凹槽,以容置使用者的头部,以加强颈部的支撑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健康枕还包含有颈部支撑台,与头部容置凹槽共同形成一第二正躺区。在一些实施例中,健康枕还包含有多个手臂释压部形成于侧躺区周围,以供使用者收纳手臂。在一些实施例中,健康枕还包含有多个侧躺支撑台形成于侧躺区周围,以供使用者于侧躺时,支撑脸颊以及下巴。在一些实施例中,健康枕还包含有缓冲凹槽,由侧躺区周围延伸至中间凸出支撑平台。在一些实施例中,健康枕还包含有连接部,相反于缓冲凹槽一侧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健康枕还包含有多个透气孔设置于连接部,以及多个散热气室分别连接于透气孔,以直接进行散热。在一些实施例中,健康枕的中间凸出支撑平台的长度至使用者的后背部的第六胸椎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凸出支撑平台还包含多个波浪减压凸起,进而包覆颈椎。综上所述,上述的健康枕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使用时的温度,且提升颈部、肩部与背部的支撑力,大幅提升睡眠质量,且增加多种减压凹槽与造型,更能提升睡眠的舒适度,以更进一步地增加睡眠的质量,提升工作的效率。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说明如下: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健康枕的立体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健康枕的俯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健康枕的侧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健康枕的剖视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健康枕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健康枕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6所示的健康枕的侧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健康枕102:第一正躺区104:第二正躺区110:中间凸出支撑平台120:侧躺区130:连接部140:头部容置凹槽150:缓冲凹槽160:侧躺支撑台170:手臂释压部180:颈部支撑台210:透气孔220:宽度230:长度240:长度250:直径260:长度270:长度280:宽度310:高度320:高度330:高度340:深度410:散热气室600:健康枕602:第一正躺区604:第二正躺区610:中间凸出支撑平台620:侧躺区630:连接部640:头部容置凹槽650:缓冲凹槽660:侧躺支撑台670:手臂释压部680:颈部支撑台690:波浪减压凸起710:减压凸起波长720:减压凸起高度具体实施方式下文是举实施例配合所附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而结构运作的描述非用以限制其执行的顺序,任何由组件重新组合的结构,所产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装置,皆为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另外,附图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为使便于理解,下述说明中相同组件或相似组件将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另外,在全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此揭露的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技术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技术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在实施方式与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内文中对于冠词有所特别限定,否则『一』与『该』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而步骤中所使用的编号仅是用来标示步骤以便于说明,而非用来限制前后顺序及实施方式。其次,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参阅图1至图5,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健康枕的立体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健康枕的俯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健康枕的侧视示意图,图4则示出了图1所示的健康枕的剖视示意图,而图5图1所示的健康枕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如图1-5所示,健康枕100包含有第一正躺区102、第二正躺区104以及多个侧躺区120。其中,第一正躺区102以及第二正躺区104设置于侧躺区120之间。第一正躺区102包含有中间凸出支撑平台110以及头部容置凹槽140。而第二正躺区104则由前述头部容置凹槽140以及颈部支撑台180所形成。多个侧躺区120,例如是,左右两侧的侧躺区120,然本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中间凸出支撑平台110的高度320高于侧躺区120的表面,且中间凸出支撑平台110向外凸出于侧躺区120,以使中间凸出支撑平台110朝向人体的后背部方向延伸,以用来支撑使用者的颈部、肩部以及后背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使用者使用本技术的健康枕100进行正躺时,头部可容置于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健康枕,其特征在于,包含:/n多个侧躺区;以及/n第一正躺区设置于所述多个侧躺区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正躺区包含中间凸出支撑平台,所述中间凸出支撑平台的高度高于所述多个侧躺区的表面,且所述中间凸出支撑平台向外凸出于所述多个侧躺区,以用来支撑使用者的颈部、肩部以及后背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康枕,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侧躺区;以及
第一正躺区设置于所述多个侧躺区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正躺区包含中间凸出支撑平台,所述中间凸出支撑平台的高度高于所述多个侧躺区的表面,且所述中间凸出支撑平台向外凸出于所述多个侧躺区,以用来支撑使用者的颈部、肩部以及后背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康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躺区还包含头部容置凹槽,以容置所述使用者的头部,以加强颈部的支撑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健康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颈部支撑台,与所述头部容置凹槽共同形成第二正躺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健康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个手臂释压部形成于所述多个侧躺区周围,以供所述使用者收纳手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康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薇瑄,王薇茜,王薇淳,王博仕,
申请(专利权)人:王薇瑄,王薇茜,王薇淳,王博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