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流平衡电路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5462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流平衡电路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无源元件集成装置由第一、二、三集成绕组绕制在一对磁芯上构成,这三个绕组是由柔性材料组成的四端或二端网络;第一集成绕组绕在磁芯中柱上;第二、三集成绕组绕在磁芯右和左边柱上,绕向相同;第一集成绕组形成集总等效电路为变压器原边、副边、和由漏感代替谐振电感的四端网络,第二、三集成绕组形成集总等效电路为谐振电容和共模电感串联的二端网络。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一个变压器、一个谐振电感、两个谐振电容、两个共模电感集成在一对磁性元件中,不但减少了无源元件的体积,还削弱了分布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流平衡电路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关电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流平衡电路无源元件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近几年全球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新型技术和能源的代表LED是一种新型的照明光源,相比于传统光源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寿命长、低功耗等优点。在大功率LED照明系统中,常将LED进行并联运用,为了保证各串LED之间的亮度平衡并可靠运行,各串LED之间的电流平衡很有必要。无源控制方法是利用无源元件(如电感或电容)来实现电流平衡。谐振电路可以实现高效率以及隔离。电流平衡电路,主要由电源、储能电容、变压器、谐振电感、谐振电容、共模电感、开关管和整流输出构成。电流平衡电路可以为电力设备提供良好稳定的供电,使供电用户得到优质电能质量的电能。电流平衡电路中包括以下无源元件:一个变压器、一个谐振电感、两个谐振电容、两个共模电感等。通常,这些无源元件以分立元件实现,不但元件数量多,而且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空间利用率不高。在开关电源中,采用分立元件会使电力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大大降低,甚至分立元件的寄生参数,如电感的等效并联电容、电容的引脚电感和布线布局,还会对电流平衡电路的性能产生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流平衡电路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流平衡电路无源元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二、三集成绕组、第一、二E型磁芯;所述的第一与第二E型磁芯相对设置;所述的第一集成绕组绕在磁芯中柱上;所述的第二、三集成绕组绕在磁芯右和左边柱上,绕向相同;所述的第一集成绕组由里到外依次排列为第一绝缘层、第一导体层、第一漏感层、第二导体层,第二集成绕组由里到外依次排列为第二绝缘层、第三导体层、第一电介质薄膜、第四导体层,第三集成绕组由里到外依次排列为第三绝缘层、第五导体层、第二电介质薄膜、第六导体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平衡电路无源元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二、三集成绕组、第一、二E型磁芯;所述的第一与第二E型磁芯相对设置;所述的第一集成绕组绕在磁芯中柱上;所述的第二、三集成绕组绕在磁芯右和左边柱上,绕向相同;所述的第一集成绕组由里到外依次排列为第一绝缘层、第一导体层、第一漏感层、第二导体层,第二集成绕组由里到外依次排列为第二绝缘层、第三导体层、第一电介质薄膜、第四导体层,第三集成绕组由里到外依次排列为第三绝缘层、第五导体层、第二电介质薄膜、第六导体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平衡电路无源元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集成绕组中第一导体层构成变压器原边,第一集成绕组中第二导体层构成变压器副边,位于变压器原边与变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成雍马思倩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