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级温差发电的余热利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两级温差发电的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半导体温差发电作为一种热电直接转换的技术,在余热回收利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但由于半导体温差发电片本身厚度较小,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获得足够的温差。为了使冷端温度下降,通常采用精心设计的冷端换热面,使用强制风冷、水冷、热管等散热方式,其中水冷方式成本较低,效果也比较明显,在实际使用中较为常见。然而,水冷方式导致部分热量通过高温冷却水被耗散。为了进一步利用冷却水中的能量,余热的梯级利用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思路。但梯级利用通常意味着要增加新的余热利用装置,增加了系统复杂性与体积,对系统可靠性与维修便利性提出了挑战,同时在一些有限空间的工业领域(如车用领域)无法使用。热电化学电池是一种液体型的热电直接转换技术,通过电化学方式,将施加在电解液中的温差转化为电极上的电势差。热电化学电池的原理示意图如附图2所示,对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中,插入两根惰性电极,分别对两电极侧的电解液进行加热与制冷,即在电极上形成电势差,电子在外电路中流动,离子在电解液中移动,形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级温差发电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热源(1)、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和液流型热电化学电池系统,所述的液流型热电化学电池系统包括热端电解液区(3)、冷端电解液区(4)、电极(5)、散热器(6)、水泵(7);所述的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热侧与热源(1)接触,冷侧与液流型热电化学电池系统中的热端电解液区(3)接触;热端电解液区(3)、散热器(6)、冷端电解液区(4)和水泵(7)顺次循环连接形成回路,电解液在回路中循环流动;所述的电极(5)有两个,分别位于热端电解液区(3)、冷端电解液区(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级温差发电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热源(1)、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和液流型热电化学电池系统,所述的液流型热电化学电池系统包括热端电解液区(3)、冷端电解液区(4)、电极(5)、散热器(6)、水泵(7);所述的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热侧与热源(1)接触,冷侧与液流型热电化学电池系统中的热端电解液区(3)接触;热端电解液区(3)、散热器(6)、冷端电解液区(4)和水泵(7)顺次循环连接形成回路,电解液在回路中循环流动;所述的电极(5)有两个,分别位于热端电解液区(3)、冷端电解液区(4)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温差发电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液为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级温差发电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液的背景溶液为氯化钾溶液。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温差发电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为石墨电极。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皋,黄瑞,俞小莉,陈俊玄,李智,黄钰期,吴加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