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533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中负荷曲线分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包括:定义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建立新能源电网功率平衡模型;建立风电消纳能力评估模型;建立弃风曲线求解模型;依据前述,提出基于负荷曲线分解重构理论的电网灵活接纳模型;采用智能优化算法,进行寻优迭代,求得最优控制向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中负荷曲线分解
,特别涉及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本专利技术将负荷侧透明化,在大数据技术驱动下,使负荷曲线分解、平移、重构,实现负荷曲线柔性互动,达到新能源接纳能力大幅提升的最终目的。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发电需求的日益增长,环境问题的不断突出,世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新能源发电的反调峰特性,电力系统运行在负荷低谷时出现因消纳困难而弃风等现象,本专利技术探索出了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拓宽了新能源消纳
,促进了新能源消纳量的提升,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绿色能源发展效益与经济效益。在负荷曲线分解关键技术中,目前国内外已逐步产生出多种技术方法,包括:基于各行业的日负荷曲线分解技术、基于对电力用户基本负荷和季节性负荷分类的负荷曲线分解技术、基于数据挖掘多层次细节聚类分析的负荷曲线分解技术等。针对将一条负荷曲线分解为仅与用电起始时刻与用电时长相关的若干条特征类曲线,提出负荷曲线分解平移与叠加重构,并将其应用于新能源消纳方面,仍属技术空白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其目的是提供科学合理的将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提高电网灵活性,提升新能源接纳能力。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定义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步骤2:建立新能源电网功率平衡模型;步骤3:建立风电消纳能力评估模型;步骤4:建立弃风曲线求解模型;步骤5:依据步骤1-步骤4,提出基于负荷曲线分解重构理论的电网灵活接纳模型;步骤6:采用智能优化算法,进行寻优迭代,求得最优控制向量Rc,使目标函数值最小。所述步骤1:定义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定义描述:将一条负荷曲线分解为若干条特征类曲线,当分解特征类趋于无穷时,每条曲线特征仅是关于用电起始时刻与用电时长的函数,将分解后的曲线进行平移运算与叠加重构,得到与原曲线积分相等的任意一条负荷期望总曲线;方法表达式如下:上式中:f(t)为原曲线,g(t)为目标曲线,fc(t)为第c分解类曲线,k为负荷曲线分解的类数,[tc,tc+Tc]为第c类fc(t)曲线定义域,[t1,tn]的为原曲线时域范围,Rc为第c类曲线的平移策略,△δ(t)为分解重构后曲线与目标曲线的偏差,Ck为第k类负荷曲线标识,△t为单位长度1小时的时间长度,为存在一组Rc平移策略解使公式成立。所述步骤2:建立新能源电网功率平衡模型,表达式如下:上式中:PGmax(t)为电网电源的最大可调出力,PGmin(t)为电网电源的最小可调出力,为系统上调备用,RG为系统下调备用,为供电负荷曲线中的最大负荷,PL(t)为供电负荷曲线中的最小负荷。所述步骤3:建立风电消纳能力评估模型,表达式如下:ΔPw=RG=PL(t)-PGmin(t);上式中:△Pw为风电接纳能力,RG为系统下调备用,PL(t)为供电负荷曲线中的最小负荷,PGmin(t)为电网电源的最小可调出力。所述步骤4:建立弃风曲线求解模型,表达式如下:Paw(t)=PG(t)-PL(t);上式中:Paw(t)为弃风曲线,PG(t)为电网发电曲线,PL(t)为电网负荷曲线。所述步骤5:依据步骤1-步骤4,提出基于负荷曲线分解重构理论的电网灵活接纳模型,通过不断重构负荷曲线,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所述步骤5包括:步骤5.1:定义优先弃风消纳的目标函数,表达式如下:上式中:PL,g(t,Rc)为分解重构后的负荷曲线,PL,f(t)为分解重构前的负荷曲线,Rc为第c类特征曲线的平移控制变量,tn为积分时段的长度;步骤5.2:定义约束条件,即是负荷电量不变约束,表达式如下:上式中:tn为时间长度为n小时的时间变量,PL,g(t,Rc)为分解重构后的负荷曲线,dt是数学积分中的常用符号。所述步骤6:采用智能优化算法,进行寻优迭代,求得最优控制向量Rc,使目标函数值最小,进而,实现通过负荷曲线的分解重构算法,消纳弃风量,提升新能源接纳能力。所述步骤1:定义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定义描述:将一条负荷曲线分解为若干条特征类曲线,当分解特征类趋于无穷时,每条曲线特征仅是关于用电起始时刻与用电时长的函数,将分解后的曲线进行平移运算与叠加重构,得到与原曲线积分相等的任意一条负荷总曲线;该方法表达式如下:上式中:PL,c(t)为负荷总曲线PL(t)分解的第c类负荷曲线函数、本实施例中,k=13,共分解为13类曲线,为总负荷曲线分解重构后的曲线,[tc,tc+Tc]为第c类fc(t)曲线定义域,[t1,tn]时间区间为全天24小时,C代表第c类负荷曲线,△δ(t)为分解重构后曲线与目标曲线的偏差,Ck为第k类负荷曲线标识,△t为单位长度1小时的时间长度,为存在一组Rc平移策略解使公式成立,dt是数学积分中的常识符号;步骤2:建立新能源电网功率平衡模型;步骤3:建立风电消纳能力评估模型;步骤4:建立弃风曲线求解模型;步骤5:依据步骤1-步骤4,提出基于负荷曲线分解重构理论的电网灵活接纳模型,通过不断重构负荷曲线,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步骤6:采用智能优化算法,进行寻优迭代,求得最优控制向量Rc,使目标函数值最小,进而,实现通过负荷曲线的分解重构算法,消纳弃风量,提升新能源接纳能力。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通过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能够在满足用电需求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采用最优控制向量,控制特征类分解曲线的平移量,能够实现负荷曲线按期望给定的任意变化,达到了电网负荷曲线灵活调整的显著效果。结合新能源风电的接纳模型,以优先弃风消纳为原则,构建了基于负荷曲线分解重构理论的电网灵活接纳模型,通过负荷曲线灵活分解与重构运算,实现了弃风电量的理论消纳。为新能源柔性消纳
,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科学理论视角,并形成了创新的基础理论与创新思路。本专利技术探索出了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理论,拓宽了新能源消纳
,促进了新能源消纳量的提升,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绿色能源发展效益与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原负荷总曲线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负荷曲线分解的13类特征曲线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全网功率运行曲线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负荷曲线对比结果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构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电力系统在尖峰时段与低谷时段的电源机组组合方式与负荷波动量将直接影响新能源消纳过程,即电网峰谷差幅值的时间特性与频率特性是新能源消纳过程的关键因素。在大数据技术驱动下,如何科学合理的将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提高电网灵活性,提升新能源接纳能力,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标。本专利技术以新能源消纳为主线,以负荷侧互动为核心,在源网荷协调下,提出一种负荷分解重构新方法,经分解重构后,得到任意期望的曲线。本专利技术构建了基于负荷曲线分解重构理论的电网灵活接纳模型,首先,定义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其次,建立新能源电网功率平衡模型、建立风电消纳能力评估模型和建立弃风曲线求解模型,然后,基于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定义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步骤2:建立新能源电网功率平衡模型;步骤3:建立风电消纳能力评估模型;步骤4:建立弃风曲线求解模型;步骤5:依据步骤1‑步骤4,提出基于负荷曲线分解重构理论的电网灵活接纳模型;步骤6:采用智能优化算法,进行寻优迭代,求得最优控制向量Rc,使目标函数值最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定义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步骤2:建立新能源电网功率平衡模型;步骤3:建立风电消纳能力评估模型;步骤4:建立弃风曲线求解模型;步骤5:依据步骤1-步骤4,提出基于负荷曲线分解重构理论的电网灵活接纳模型;步骤6:采用智能优化算法,进行寻优迭代,求得最优控制向量Rc,使目标函数值最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定义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定义描述:将一条负荷曲线分解为若干条特征类曲线,当分解特征类趋于无穷时,每条曲线特征仅是关于用电起始时刻与用电时长的函数,将分解后的曲线进行平移运算与叠加重构,得到与原曲线积分相等的任意一条负荷期望总曲线;方法表达式如下:上式中:f(t)为原曲线,g(t)为目标曲线,fc(t)为第c分解类曲线,k为负荷曲线分解的类数,[tc,tc+Tc]为第c类fc(t)曲线定义域,[t1,tn]的为原曲线时域范围,Rc为第c类曲线的平移策略,△δ(t)为分解重构后曲线与目标曲线的偏差,Ck为第k类负荷曲线标识,△t为单位长度1小时的时间长度,为存在一组Rc平移策略解使公式成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建立新能源电网功率平衡模型,表达式如下:上式中:PGmax(t)为电网电源的最大可调出力,PGmin(t)为电网电源的最小可调出力,为系统上调备用,RG为系统下调备用,为供电负荷曲线中的最大负荷,PL(t)为供电负荷曲线中的最小负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建立风电消纳能力评估模型,表达式如下:ΔPw=RG=PL(t)-PGmin(t);上式中:△Pw为风电接纳能力,RG为系统下调备用,PL(t)为供电负荷曲线中的最小负荷,PGmin(t)为电网电源的最小可调出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建立弃风曲线求解模型,表达式如下:Paw(t)=PG(t)-PL(t);上式中:Paw(t)为弃风曲线,PG(t)为电网发电曲线,PL(t)为电网负荷曲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负荷曲线分解重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5:依据步骤1-步骤4,提出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珏孙峰姚天昊邵宝珠张涛魏同斐王超赵清松张冠锋赵叙龙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沈阳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