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工业用电量预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工业用电量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能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二次能源,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目前,对于电力系统的用电量预测(包括工业用电量、全社会用电量及各行业用电量预测),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包括灰色系统理论、指数平滑法、向量误差修正模型、ARIMA模型等经济模型和理论方法。这些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仅考虑用电量序列自身规律,并由此规律预测后期用电量,如灰色预测模型、指数平滑法、ARIMA模型、指数分解分析法(IDA)等,并没有引入新的变量;另一类是引入与用电量相关的经济生产活动的国民经济变量,如综合电耗法、回归预测法等。但是,经济环境的改变使得传统的中长期经济电力预测模型(从增加值到用电量的传导模型)的预测效果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单位增加值电耗,这一变化短期内难以反映到经济电力关系预测中,使得基于原有的经济电力关系预测得到的用电量必然会存在较大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工业用电量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定性分析高耗能行业用电量与工业用电量之间的关系;S2.定性分析高耗能行业经济指标与用电指标之间的关系;S3.根据步骤S1和S2的定性分析结果构建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预测模型;S4.根据步骤S3构建的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预测模型,构建工业用电量预测模型;S5.根据预测区域当前经济发展环境设定外生变量;S6.根据步骤S4得到的工业用电量预测模型和步骤S5设定的外生变量,对工业用电量进行预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工业用电量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定性分析高耗能行业用电量与工业用电量之间的关系;S2.定性分析高耗能行业经济指标与用电指标之间的关系;S3.根据步骤S1和S2的定性分析结果构建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预测模型;S4.根据步骤S3构建的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预测模型,构建工业用电量预测模型;S5.根据预测区域当前经济发展环境设定外生变量;S6.根据步骤S4得到的工业用电量预测模型和步骤S5设定的外生变量,对工业用电量进行预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工业用电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的定性分析高耗能行业用电量与工业用电量之间的关系,具体为分析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在工业用电量中的占比,并判断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的增势是否相同:若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在工业用电量中的比重大于40%,且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的增势相同一致,即增速相关系数大于70%,则认定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对工业用电量构成主导性影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工业用电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的定性分析高耗能行业经济指标与用电指标之间的关系,具体为若高耗能行业经济指标的增势与用电指标增势一致,则认定该用电指标与高耗能行业经济指标相关。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新型工业用电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的构建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预测模型,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构建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预测模型:A.采用如下公式构建与高耗能行业用电直接相关产品的产量预测模型:Q1t=C10+C1*ItQ2t=C20+C2*ItQ3t=C30+C3*DtQ4t=C40+C4*Dt式中It为t期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Q1t为钢材产量,Q2t为t期的水泥产量,Dt为t期的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Q3t为t期烧碱产量,Q4t为t期的十种有色金属产品产量,C10、C20、C30和C40为常数,C1、C2、C3和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佳,陈火焱,谢欣涛,欧名勇,文明,廖菁,侯益灵,陈耀红,何缘圆,徐彬琨,谭玉东,肖帅,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