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处理与制图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4839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06:32
一种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处理与制图的方法,选取待处理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导入Excel;层厚度数据信息导入Excel中并获取该文件的二次衬砌厚度值;识别检测部位及对应的里程段,在数据源区中通过识别确定的位置处存放二次衬砌厚度值;一个文件夹下层厚度文件作为一个批次,按前述步骤依次进行层数据文件处理;绘制第一组组图;更改组图中每张图片的标题元素,使更改后的图片成为适用于新检测对象的曲线图;根据每组组图的里程长度计算出曲线图图表的数量;重复复制、粘贴、修改第一组组图生成总的曲线图;存储命名,形成成果文件。该方法实现了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批处理,将数据处理与制图有机结合,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误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处理与制图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工程检测
,涉及一种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LAY,.CSV)处理与制图的方法。
技术介绍
探地雷达是一种新兴的物探设备,具有高效、快捷、准确、可靠、无损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水利等领域的隧道工程质量检测,已成为隧道建设中质量把控和隧道贯通后质量验收的重要手段和必选项目。探地雷达在隧道检测中主要对二次衬砌的厚度、衬砌背后是否脱空或密实、钢筋和拱架的布设情况进行检测,其中二次衬砌厚度检测是把每个里程点的每个检测部位对应的衬砌厚度值提取出来,然后根据这些厚度值绘制衬砌厚度曲线图,可以直观地对隧道衬砌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判定。在探地雷达曲线图制图前,首先要完成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LAY,.CSV)处理工作,对于由劳雷公司不同版本生成的层数据文件(.LAY,.CSV)的处理,通常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的:步骤一:利用Excel中的菜单栏下面的导入外部数据→导入数据…,弹出对话框,直接进入到“我的数据源”文件夹下;步骤二:调整文件夹路径,进入到待处理数据文件所在的文件夹,选定待处理的文件;步骤三:进入到文本导入向导,利用该向导3个小步骤把层厚度信息导入到Excel中;步骤四:删除已导入Excel中层厚度信息中的多余信息;步骤五:利用mod函数对测点进行求余计算;步骤六:利用筛选功能,筛选出每个整里程测点对应的厚度值;步骤七:对厚度值进行单位转换;步骤八:选定这些厚度值,复制并粘贴到数据源区;整个处理过程费时、单调,在长时间的数据处理过程中易出现鼠标点击错误、输入错误等误操作,影响工作效率,而且每次只能处理一个层数据文件。在隧道工程质量检测中,探地雷达无损检测工作人员常需将每个里程段内拱顶、左拱腰、右拱腰、左边墙、右边墙等(一般情况下布置以上五个测线部位)各个检测部位所测的二次衬砌厚度值绘制成二次衬砌厚度曲线图。按一定的量值(如每100m里程段)将各个检测部位绘制成一组图表,每个检测部位的图表只是这组图表中的一个图表,每三个图表放在一个页面内,五或六个检测部位共需两个页面,七个检测部位则需三个页面。现有的制图方法是将某个隧道某个里程段的厚度数据信息(含里程及其各个检测部位对应的厚度值)转化为图表信息(即曲线图)。整个过程都是在Excel中实现,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利用Excel中的制图工具把第一个100m里程段各个检测部位(一般是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等5个检测部位)分别绘制成图表,并将绘制的图表放在一起组成第一组组图;步骤二:将第一组组图进行复制粘贴,生成第二组组图,并在第二组组图上进行坐标轴范围修改,主要是X轴的起止位置,使其成为第二个100m对应的第二组组图;步骤三:后面的里程段落都按步骤二的操作方法,依次生成第三组组图、第四组组图……,直至完成数据源中所有数据的制图工作;现有的制图方法需要不断地复制粘贴、修改X轴的里程坐标值、图表中的表头信息等,是重复性非常高的工作,而且在长时间的制图过程中修改X轴坐标数值也容易出现输入错误,降低制图效率。对于这种单调、繁琐的工作,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思路或方法来改善传统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LAY,.CSV)的处理与制图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处理与制图的方法,大幅降低重复性工作,极大幅度提高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处理与制图的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1)利用Excel中的Application.GetOpenFilename方法选取待处理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所在的文件夹,再通过变量FilePath和变量FileName把待处理层数据文件的文件路径和文件名传递到Excel的ActiveSheet.Query-Tables.Add()中,完成待处理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选取;2)通过ActiveSheet.Query-Tables.-Add()将步骤1)中选定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导入到Excel办公软件中;3)在Excel办公软件中对导入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内容进行多余数据的删除、整里程点数据的筛选、单位换算和隧道二次衬砌的厚度值复制,获取该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隧道二次衬砌厚度值;4)在步骤3)中已获得某一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隧道二次衬砌厚度值后,自动识别检测部位及对应的里程段,并将获取的隧道二次衬砌厚度值自动存放在数据源区中相应的位置;5)利用文件搜索语句FileSearch搜索指定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或者利用DIR语句遍历指定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将指定文件夹下符合条件的文件作为一个批次,对其中每个符合条件的文件依次按步骤1)到步骤4)进行层数据文件处理;6)利用Excel中的制图工具把第一个100m里程段各个检测部位分别绘制成图表,所绘成的所有图片组成第一组组图;然后,针对检测对象的不同,在第一组组图中以“变量+文本”的形式更改组图中每张图片中的图表标题、工程名称、检测单位、施工单位和检测日期等元素,使更改后的图片成为适用于新检测对象的曲线图;7)在Excel中生成的制作曲线图的数据源区自动读取检测里程段的长度,根据每组组图的里程长度计算出曲线图图表的数量;该检测里程长度与图表数量呈正比关系;8)选定第一组组图,进行复制,然后在已有曲线图紧连的空白区粘贴第一组组图;接着,在选定的第一组组图上面进行修改,使曲线图以1组组图/100m的增量值递增完成从起始里程到终止里程的全部制图;9)将生成的曲线图存储在新的文件中,进行命名,形成成果形式的曲线图文件。本专利技术层数据文件(.LAY,.CSV)处理与制图方法将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LAY,.CSV)处理与曲线图绘制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有效的实现了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批处理功能,并将中间过程后台化操作,实现了数据处理和制图工作的有机结合,极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中间的误操作。该方法实现了仅需输入相关参数后即可实现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批处理并自动生成探地雷达厚度曲线图,且曲线图的测线部位可以自由选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相对于传统的数据处理和制图方式,工作效率提高了30倍以上,且数据量越大,工作效率越高。用该方法生成的探地雷达厚度曲线图简单直观,极易判定隧道衬砌厚度不足的部位,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普及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数据文件处理与制图方法中一组组图中的一个图片,指一个测线部位。图2是本专利技术数据文件处理与制图方法中组图生成过程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处理与制图的方法,具体为:1)数据文件的自由选取:自由选取待处理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LAY,.CSV)所在的文件夹,且将在文件夹中的非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LAY,.CSV)排除在外,即利用Excel中的Application.GetOpenFilename方法自由选取待处理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LAY,.CSV)所在的文件夹,再通过变量FilePath和变量FileName把待处理层数据文件(.LAY,.CSV)的文件路径和文件名传递到Excel的ActiveSheet.Query-Tables.Add()(查询表中每个对象表示从外部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处理与制图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处理与制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1)利用Excel中的Application.GetOpenFilename方法选取待处理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所在的文件夹,再通过变量FilePath和变量FileName把待处理层数据文件的文件路径和文件名传递到Excel的ActiveSheet.Query‑Tables.Add()中,完成待处理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选取;2)通过ActiveSheet.Query‑Tables.‑Add()将步骤1)中选定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导入到Excel办公软件中;3)在Excel办公软件中对导入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内容进行多余数据的删除、整里程点数据的筛选、单位换算和隧道二次衬砌的厚度值复制,获取该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隧道二次衬砌厚度值;4)在步骤3)中已获得某一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隧道二次衬砌厚度值后,自动识别检测部位及对应的里程段,并将获取的隧道二次衬砌厚度值自动存放在数据源区中相应的位置;5)利用文件搜索语句FileSearch搜索指定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或者利用DIR语句遍历指定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将指定文件夹下符合条件的文件作为一个批次,对其中每个符合条件的文件依次按步骤1)到步骤4)进行层数据文件处理;6)利用Excel中的制图工具把第一个100m里程段各个检测部位分别绘制成图表,所绘成的所有图片组成第一组组图;然后,针对检测对象的不同,在第一组组图中以“变量+文本”的形式更改组图中每张图片中的图表标题、工程名称、检测单位、施工单位和检测日期等元素,使更改后的图片成为适用于新检测对象的曲线图;7)在Excel中生成的制作曲线图的数据源区自动读取检测里程段的长度,根据每组组图的里程长度计算出曲线图图表的数量;该检测里程长度与图表数量呈正比关系;8)选定第一组组图,进行复制,然后在已有曲线图紧连的空白区粘贴第一组组图;接着,在选定的第一组组图上面进行修改,使曲线图以1组组图/100m的增量值递增完成从起始里程到终止里程的全部制图;9)将生成的曲线图存储在新的文件中,进行命名,形成成果形式的曲线图文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处理与制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1)利用Excel中的Application.GetOpenFilename方法选取待处理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所在的文件夹,再通过变量FilePath和变量FileName把待处理层数据文件的文件路径和文件名传递到Excel的ActiveSheet.Query-Tables.Add()中,完成待处理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选取;2)通过ActiveSheet.Query-Tables.-Add()将步骤1)中选定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导入到Excel办公软件中;3)在Excel办公软件中对导入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内容进行多余数据的删除、整里程点数据的筛选、单位换算和隧道二次衬砌的厚度值复制,获取该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隧道二次衬砌厚度值;4)在步骤3)中已获得某一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隧道二次衬砌厚度值后,自动识别检测部位及对应的里程段,并将获取的隧道二次衬砌厚度值自动存放在数据源区中相应的位置;5)利用文件搜索语句FileSearch搜索指定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或者利用DIR语句遍历指定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将指定文件夹下符合条件的文件作为一个批次,对其中每个符合条件的文件依次按步骤1)到步骤4)进行层数据文件处理;6)利用Excel中的制图工具把第一个100m里程段各个检测部位分别绘制成图表,所绘成的所有图片组成第一组组图;然后,针对检测对象的不同,在第一组组图中以“变量+文本”的形式更改组图中每张图片中的图表标题、工程名称、检测单位、施工单位和检测日期等元素,使更改后的图片成为适用于新检测对象的曲线图;7)在Excel中生成的制作曲线图的数据源区自动读取检测里程段的长度,根据每组组图的里程长度计算出曲线图图表的数量;该检测里程长度与图表数量呈正比关系;8)选定第一组组图,进行复制,然后在已有曲线图紧连的空白区粘贴第一组组图;接着,在选定的第一组组图上面进行修改,使曲线图以1组组图/100m的增量值递增完成从起始里程到终止里程的全部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常要窦顺朱兆荣王秉勇侯殿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