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单元、其中的支撑件的制造方法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724677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04:32
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背光单元、背光单元中的支撑件的制造方法及包括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底部机壳;放置成沿底部机壳的一个边缘延伸的支撑件;固定至支撑件的光源单元;以及放置在底部机壳上并且配置为传输从光源单元的光源发射的光的导光板。支撑件可包括主体和插入部,主体的至少一个拐角区被切割,插入部放置在拐角区处。主体和插入部中的每个可包括基础部和侧壁,并且插入部的侧壁可从主体的侧壁延伸并且在与主体的侧壁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单元、其中的支撑件的制造方法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8月2日提交至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6-0098418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设置有光源单元的支撑件的背光单元、制造支撑件的方法以及包括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CD)目前是最广泛使用的显示设备之一。液晶显示器向包括液晶层的液晶面板施加电场以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从而控制透光率,由此显示图像。液晶面板本身是不发光的,因此液晶显示器通常在其后侧处包括用于向液晶面板供应光的背光单元。传统上,冷阴极荧光灯(CCFL)已经被广泛地用作背光单元的光源,但是最近,LED因其与CCFL相比提供优良的颜色可再现性、较长的寿命以及较少的电力消耗而更加受欢迎。就设计方面而言,需要具有薄边框的更轻薄的显示设备,因此在设计更轻薄的显示设备时背光单元可能为主要因素。该背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背景的理解,并且因此它可包含不构成在本国家中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背光单元、用于简单地制造背光单元中的光源单元的支撑件的方法以及包括所述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可最小化显示设备的边框宽度并且可改善光的均匀性。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底部机壳;放置成沿底部机壳的一个边缘延伸的支撑件;固定至支撑件的光源单元;以及放置在底部机壳上并且配置为传输从光源单元的光源发射的光的导光板。支撑件可包括主体和插入部,主体的至少一个拐角区被切割,插入部放置在拐角区处。主体和插入部中的每个可包括基础部和侧壁,并且插入部的侧壁可从主体的侧壁延伸并且可在与主体的侧壁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插入部的两个侧表面可直接接触主体的两个侧表面。在插入部的两个侧表面直接接触主体的两个侧表面的部分处,插入部的基础部的上表面可与主体的基础部的上表面齐平。插入部的基础部的上表面可大致是梯形的。主体和插入部中的每个可通过螺钉固定至底部机壳。插入部的基础部和主体的基础部中的一个可包括凸出部,并且它们中的另一个可包括与凸出部对应的接纳部。凸出部可包括具有靠近其末端而加宽的宽度的部分。凸出部可具有楔形截面。插入部可包括彼此直接接触的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并且第一插入部的侧壁延伸的方向和第二插入部的侧壁延伸的方向可相交。光源单元可包括基板和安装至基板的多个光源。基板可包括第一部分和从第一部分延伸的第二部分,并且可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边界处弯曲。基板的第一部分可面对支撑件的主体的侧壁,并且基板的第二部分可面对支撑件的插入部的侧壁。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支撑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支撑件将光源单元固定在背光单元中,所述方法包括:形成包括基础部和侧部的挤压棒材;将挤压棒材切割至预定长度,并且通过对所切割的挤压棒材的至少一个拐角区进行切割来形成支撑件的主体;通过对挤压棒材的包括基础部和侧部的部分进行切割,形成适合于所切割的拐角区的插入部;以及将插入部插入所切割的拐角区中。在支撑件中,插入部的侧壁可从主体的侧壁延伸并且可在与主体的侧壁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在支撑件中,插入部的两个侧表面可直接接触主体的两个侧表面,并且在插入部的两个侧表面直接接触主体的两个侧表面的部分处,插入部的基础部的上表面可与主体的基础部的上表面齐平。对所切割的挤压棒材的至少一个拐角区的切割可包括:将拐角区切割成大致矩形的平面形状。对挤压棒材的包括基础部和侧部的部分的切割可包括:将所述部分切割成大致梯形的平面形状。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以及配置为向显示面板提供光的背光单元。背光单元可包括:底部机壳;放置成沿底部机壳的一个边缘延伸的支撑件;固定至支撑件的光源单元;以及放置在底部机壳上并且配置为传输从光源单元的光源发射的光的导光板。支撑件可包括主体和插入部,主体的至少一个拐角区被切割,插入部放置在拐角区处。主体和插入部中的每个可包括基础部和侧壁,并且插入部的侧壁可从主体的侧壁延伸并且在与主体的侧壁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插入部的两个侧表面可直接接触主体的两个侧表面,并且在插入部的两个侧表面直接接触主体的两个侧表面的部分处,插入部的基础部的上表面可与主体的基础部的上表面齐平。光源单元可包括基板和安装至基板的多个光源。基板可包括第一部分和从第一部分延伸的第二部分,并且可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边界处弯曲。基板的第一部分可面对支撑件的主体的侧壁,并且基板的第二部分可面对支撑件的插入部的侧壁。底部机壳可放置在主体的基础部和插入部的基础部与导光板之间,并且光源单元可放置在主体的侧壁和插入部的侧壁与导光板的一个端部之间。显示设备的拐角可以是圆形的。根据实施方式,能够最小化显示设备的边框宽度并且改善从背光单元发射的光的均匀性。此外,能够简单且廉价地制造用于将光源单元固定至背光单元的支撑件。附图说明图1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2示出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3示出沿图1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撑件的端部以及光源单元的示意图。图5是从图4去除光源单元仅示出支撑件的端部的示意图。图6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撑件和底部机壳被紧固的状态的示例性视图。图7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撑件的端部的示意图。图8示出沿图7的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图9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撑件的凸出部的多种平面形状的示意图。图10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撑件的端部的示意图。图11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撑件的制造过程。图12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组装过程。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示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附图更充分地描述专利技术构思。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在均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修改。为了清楚地描述本公开,省略了与描述无关的部分,并且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且便于描述,随意地示出附图中所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被夸大。为了更好地理解且便于描述,一些层和区的厚度被夸大。应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可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还可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此外,在说明书中,词语“上”或“上方”是指在没有重力参考的情况下放置在对象部分上或上方。此外,除非明确相反地描述,否则词语“包括(comprise)”以及诸如“包括(comprises)”或“包括(comprising)”的变型将理解为表达包含所叙述的元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他元件。措辞“在平面上”是指从顶部观察对象部分,以及措辞“在截面上”是指从侧面观察其对象部分被竖直切割的截面。现在将参照图1至图3详细地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可以是液晶显示器,但是不限于此,并且其可以是包括背光单元的非发光显示设备。图1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光单元、其中的支撑件的制造方法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单元,包括:底部机壳;支撑件,放置成沿着所述底部机壳的一个边缘延伸;光源单元,固定至所述支撑件;以及导光板,放置在所述底部机壳上并且配置为传输从所述光源单元的光源发射的光,其中,所述支撑件包括主体和插入部,所述主体的至少一个拐角区被切割,所述插入部放置在所述拐角区处,以及所述主体和所述插入部中的每个包括基础部和侧壁,并且所述插入部的所述侧壁从所述主体的所述侧壁延伸并且在与所述主体的所述侧壁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02 KR 10-2016-00984181.一种背光单元,包括:底部机壳;支撑件,放置成沿着所述底部机壳的一个边缘延伸;光源单元,固定至所述支撑件;以及导光板,放置在所述底部机壳上并且配置为传输从所述光源单元的光源发射的光,其中,所述支撑件包括主体和插入部,所述主体的至少一个拐角区被切割,所述插入部放置在所述拐角区处,以及所述主体和所述插入部中的每个包括基础部和侧壁,并且所述插入部的所述侧壁从所述主体的所述侧壁延伸并且在与所述主体的所述侧壁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插入部的两个侧表面直接接触所述主体的两个侧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在所述插入部的所述两个侧表面直接接触所述主体的所述两个侧表面的部分处,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基础部的上表面与所述主体的所述基础部的上表面齐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基础部的上表面是梯形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主体和所述插入部中的每个通过螺钉固定至所述底部机壳。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基础部和所述主体的所述基础部中的一个包括凸出部,并且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基础部和所述主体的所述基础部中的另一个包括与所述凸出部对应的接纳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凸出部包括具有靠近其末端而加宽的宽度的部分。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凸出部具有楔形截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插入部包括彼此直接接触的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以及所述第一插入部的侧壁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插入部的侧壁延伸的方向相交。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光源单元包括基板和安装至所述基板的多个光源,以及所述基板包括第一部分和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的第二部分,并且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边界处弯曲。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部分面对所述支撑件的所述主体的所述侧壁,以及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部分面对所述支撑件的所述插入部的所述侧壁。12.支撑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支撑件将光源单元固定在背光单元中,所述方法包括:形成包括基础部和侧部的挤压棒材;将所述挤压棒材切割至预定长度,以及通过对所切割的挤压棒材的至少一个拐角区进行切割来形成所述支撑件的主体;通过对所述挤压棒材的包括所述基础部和所述侧部的部分进行切割,形成适合于所切割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揆憲朴贤洙郑岷洙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