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模块的防溢流失效的泄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4338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模块的防溢流失效的泄压结构,包括加热模块的加热腔和位于加热腔上方的溢流腔,还包括一端通向加热腔底部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连通加热腔和溢流腔的射流管,所述溢流腔内设置有一导水管道,所述导水管道一端位于溢流腔底部,所述导水管道另一端位于溢流腔外部,所述导水管道上设置有一水泵,所述导水管道另一端与输水管另一端相联接,该泄压结构可以适应不同流量大小的水流,同时保证溢流腔内的水跟随输水管一起进入加热腔,达到回收溢流腔的水,防止溢流腔水满,然后通过龙头口部溢出。

An anti overflow failure pressure relief structure for a heating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verflow pressure relief structure failure of a heating module, the heating chamber comprises a heating module and the heating chamber is located above the overflow chamber also comprises a water heating cavity to the bottom end of the tube, the water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jet chamber and overflow chamber communicated with the heating pipe, the overflow th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pipe, the water pipe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overflow chamber, the other end of the pipe in the water overflow chamber outside the water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pump, wherein the guid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water water pipe connected to the other end, the pressure relief structure can adapt to different the size of the flow of water, while ensuring the overflow cavity of the water pipes to follow together into the heating chamber, achieve the recovery of the overflow chamber water, prevent the overflow chamber filled with water, and then through the leading mouth overf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模块的防溢流失效的泄压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模块的防溢流失效的泄压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加热产品原理:泄压结构的出水口在龙头上,加热时,由于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压力增大,热水顺着导流管进入溢流腔,溢流腔一端接到龙头上,通过龙头与外界连通,达到压力平。这样有如下弊端:当加热模块或者产品跟过滤模块或者过滤产品相连时,一旦滤芯寿命快到期,水流速度会变得非常小,这样会导致溢流腔的溢水很容易满,溢流腔一旦水满,加热时,龙头会有水滴出,影响用户体验,而且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模块的防溢流失效的泄压结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加热模块的防溢流失效的泄压结构,包括加热模块的加热腔和位于加热腔上方的溢流腔,还包括一端通向加热腔底部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连通加热腔和溢流腔的射流管,所述溢流腔内设置有一导水管道,所述导水管道一端位于溢流腔底部,所述导水管道另一端位于溢流腔外部,所述导水管道上设置有一水泵,所述导水管道另一端与输水管另一端相联接。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输水管另一端与一龙头相联接。本技术的一种加热模块的防溢流失效的泄压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溢流腔内接一个水泵,水泵通过三通与输水管并联。输水管的进水流速大时,溢流腔的水会被射流管吸回加热腔内,实现将溢流腔的热水排出;当输水管的进水流速小时,溢流腔的水会被水泵抽到加热腔内,确保无论任何情况下,溢流腔的水都不会满,从而避免加热泄压时,热水从龙头流出,影响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加热模块的防溢流失效的泄压结构,包括加热模块的加热腔10和位于加热腔上方的溢流腔20,加热腔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80,还包括一端通向加热腔底部的输水管30,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连通加热腔和溢流腔的射流管40,所述溢流腔内设置有一导水管道50,所述导水管道一端位于溢流腔底部,所述导水管道另一端位于溢流腔外部,所述导水管道上设置有一水泵60,所述导水管道另一端与输水管另一端相联接。在使用中,所述输水管另一端与一龙头70相联接。本技术主要是将过滤模块的进水端接入龙头,加热模块分为加热腔和溢流腔,加热腔的一端接入到龙头,通过控制龙头来取热水;溢流腔的一端引出的溢流管与龙头相连,通过龙头间隙排出溢流残余水(也就是通过射流管);同时,在溢流腔上引出一根导水管道,加一个水泵,导水管道与输水管通过三通并联。本技术的加热模块在加热时:加热腔使水的温度上升到需要的温度,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水体积升大和水汽而产生压力,会使一定量的热水涌入溢流腔,溢流腔涌入了热水。从而泄掉加热腔压力,达到压力平衡。本技术的加热模块在取水时:加热结束,打开龙头取水,在取热水的过程中,水泵开始工作,溢流腔的热水会有一部分被水泵抽进输水道最后到达加热腔,另一部分被射流管倒吸回加热腔,这个过程中,不管是水泵失效还是射流管失效,只要两者有一个能正常工作,都能保证溢流腔的热水每次在取水时,被吸回加热腔,这样溢流腔永远不可能满,加热腔的泄压也只会在溢流腔进行,不会存在有多出的水从龙头溢出的现象。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水泵流量大约是1L/min,当输水管进水时,水泵启动10S,溢流腔的水随着输水管的进水一起进入加热腔,溢流腔的水被吸空。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加热模块的防溢流失效的泄压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模块的防溢流失效的泄压结构,包括加热模块的加热腔和位于加热腔上方的溢流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通向加热腔底部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连通加热腔和溢流腔的射流管,所述溢流腔内设置有一导水管道,所述导水管道一端位于溢流腔底部,所述导水管道另一端位于溢流腔外部,所述导水管道上设置有一水泵,所述导水管道另一端与输水管另一端相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模块的防溢流失效的泄压结构,包括加热模块的加热腔和位于加热腔上方的溢流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通向加热腔底部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连通加热腔和溢流腔的射流管,所述溢流腔内设置有一导水管道,所述导水管道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滨贾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