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4326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00:03
一种阀(10)包括能够在本体(12)的第一端口(20)和第二端口(22)之间切换连通状态的阀机构(14)。膈膜(32)在阀机构(14)的中心部分被保持在阀塞(30)和保持器构件(34)之间。膈膜(32)的外边缘部分被保持在本体(12)和阀盖(16)之间。引导通道(44)形成在阀塞(30)中,本体(12)中的连通室(24)和阀盖(16)中的引导室(64)经由该引导通道(44)相互连通。与引导通道(44)连通的第一孔(48)形成在膈膜(32)的中心部分。通过加压流体的压力结合弹簧(70)的弹力,连通室(24)中的加压流体经由引导通道(44)流入引导室(64)和第一孔(48),从而使阀塞(30)被朝向阀座(26)偏压。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至加压流体流经的管等的阀。该阀能够切换加压流体的流动状态。
技术介绍
通常,连接至作为加压流体通路的流体通道、并且用于控制加压流体的流动状态的阀已被使用。例如,日本专利No.3095983公开了一种该类型的阀。该阀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加压流体的通路,阀盖,该阀盖覆盖本体的上部,和阀单元,该阀单元可移动地设置在本体和阀盖内部。阀单元包括用于关闭通路的阀塞,覆盖阀塞上部的膈膜,和固位器,该固位器用于将膈膜的中心部分保持在阀塞和固位器的中心之间。膈膜的外边缘部分被保持在本体和阀盖之间,并且阀塞移动远离阀座,或者阀塞朝向阀座移动并且承座在阀座上。因而,膈膜柔性地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以上描述的阀中,因为膈膜的中心部分和外边缘部分中每一个都被保持为平坦表面,当膈膜由于阀塞的移动而柔性地变形时,内周侧易于形成褶皱,并且可能产生不期望的裂纹等。进一步地,在节流孔被设置在膈膜的中心部分和外边缘部分之间的情况下,由于膈膜的变形,倾向于容易发生从节流孔产生裂纹。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很大程度提高膈膜耐用性的阀。本专利技术的阀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加压流体流经的通路;阀盖,该阀盖被构造成覆盖本体的开口;和阀机构,该阀机构设置在本体和该阀盖内部,并且被构造成切换通路的连通状态。阀机构包括阀塞,膈膜,该膈膜形成为柔性片状物,和保持器,该保持器被构造成将膈膜的中心部分保持在阀塞和保持器之间中心部分。膈膜的中心部分相对阀塞被保持,并且膈膜的外边缘部分被保持在本体和阀盖之间。被构造成允许通路和阀盖的引导室相互连通的引导孔被形成为邻接膈膜的中心部分。阀塞、膈膜、和保持器的中心部分堆叠在一起,并且由紧固构件相互固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阀的阀机构被设置在具有通路的本体和覆盖本体开口的阀盖的内部。阀机构包括阀塞、膈膜和保持器。膈膜形成为柔性的片状物,并且膈膜的中心部分相对阀塞被保持。膈膜的外边缘部分被保持在本体和阀盖之间。保持器被设置为将膈膜的中心部分保持在阀塞和保持器之间。引导通道形成为邻接膈膜的中心部分。引导通道允许通路和阀盖的引导室相互连通。因此,与引导通道形成在膈膜的中心部分和外边缘部分之间的阀相比,由于膈膜形成有引导通道的部分不会受到变形或者挠曲,能够阻止从引导通道中产生的裂纹的形成。因此,能够很大程度提高膈膜的耐用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以下连同附图的描述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通过说明性的实例来示出。附图说明图1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阀的总体截面视图;图2是图示图1中阀的膈膜的部分周围的放大截面视图;图3是图示阀打开状态的总体截面视图,在该状态中图1中的阀从阀座分离;图4是图示图3中阀的膈膜的部分周围的放大截面视图;图5是图示阀的阀座的高度位置和表示流体流动性的Cv值之间的关系的特性曲线图;图6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阀的总体截面视图;图7是图示图6中阀的阀塞的裙部周围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视图;图8是图示阀打开状态的总体截面视图,在该状态中图6中的阀从阀座分离;和图9是图示图8中阀的阀塞的裙部周围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4所示,阀10包括本体12,置于本体12中的阀机构14,和阀盖16,该阀盖16被设置为覆盖本体12的上部。本体12由例如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包括开口18,第一端口(进入端口)20,第二端口(排出端口)22,和连通室24。开口18具有圆形,并且在本体12的上部位置(在由箭头A标明的方向)开口。第一端口20在本体12的横向侧位置开口。连通室24连通第一和第二端口20,22。即,第一端口20和第二端口22基本上互相垂直。第二端口22的筒壁(在由箭头A标明的方向)朝向连通室24直线突出,并且阀座26被形成在第二端口22的上端。稍后描述的阀塞30能够承座于阀座26上。第二端口22更接近于阀座26的一端以第二端口22的内径朝向上侧(由箭头A标明的方向)逐渐增大的方式成形为的锥形。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阀座26置于邻接第一端口20的轴向中心。换言之,阀座26和第一端口20的轴向中心具有基本相同的高度。环形的第一突起28被形成在开口18的外缘。第一突起28朝向上侧(在箭头A标明的方向上)突出。第一突起28的上表面倾斜成从内周侧突出至最高的位置朝向外周侧逐渐变低。阀机构14包括阀塞30,膈膜32,该隔膜32被构造成抵靠阀塞30,保持器构件(保持器)34,该保持器构件(保持器)34用于将膈膜32的中心部分保持在保持器构件34和阀塞30之间,和固定螺栓36,该固定螺栓36用于在如下状态支撑和固定阀塞30,膈膜32和保持器构件34:这些元件在轴向方向上(由箭头A和B标示)相互抵靠。例如,阀塞30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具有梯形的截面,其中阀塞30的直径从阀塞30的上端至下端逐渐地增大。阀塞30的上端抵靠膈膜32的中心部分。在中心部分突出的阀塞30的凸起30a被插入膈膜32的第一孔48,从而阀塞30和膈膜32的位置同轴。用于插入固定螺栓36的螺栓容纳孔38被形成在阀塞30的下端的中心位置处。螺栓容纳孔38与在轴向方向上(箭头A和B标明的)贯穿阀塞30的插入孔40连通。形成为平坦表面的承座部分42形成在螺栓容纳孔38周围。承座部分42能够承座在阀座26上。承座部分42面向阀座26。进一步地,阀塞30在其中包含引导通道44,该引导通道44在其锥形外表面开口。引导通道44以基本上常数的直径径向向内延伸(朝向阀塞30的中心),然后在与插入孔40相隔预定距离的位置以直角朝向阀塞30的上端弯曲。换言之,在阀塞30内部的引导通道44具有L形截面。引导通道44穿过阀塞30直至阀塞30的上端。进一步地,环形的第二突起46被在阀塞30的外边缘部分形成在上端。第二突起46朝向上侧(在箭头A标明的方向)突出。第二突起46的上表面倾斜成从外侧突出至最高的位置朝向内侧逐渐变低。膈膜32由例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形成为圆盘形状的薄膜(片状物)。第一孔48被形成在膈膜32的中心部分。固定螺栓36和阀塞30的凸起30a被插入第一孔48。第一孔48的一部分作用为引导孔。第一孔48在膈膜32的厚度方向上(由箭头A和B标明)贯穿膈膜32。第一孔48面向相邻的阀塞30的引导通道44并且与其连通。进一步地,第一孔48被形成以便在阀塞30的凸起30a周围具有预定距离的间隙。当膈膜32被保持在阀塞30和保持器构件34之间,然后被受压和变形,膈膜32的变形部分能够在内侧的间隙中被释放。进一步地,底基织物(未示出)被设置在膈膜32厚度方向上的中心,以同时实现减小膈膜32的厚度并提高膈膜32的强度。然后,膈膜32的中心部分被保持在阀塞30和保持器构件34的上端之间。因而,第二突起46咬入膈膜32以锁定膈膜32。同时,膈膜32的外边缘部分被保持在本体12和阀盖16之间。因而,第一突起28咬入膈膜32以锁定膈膜32。即,形成第一和第二突起28,46,使得其更接近于膈膜32弯曲部分的一部分更高。进一步地,在膈膜32的外边缘部分在径向方向的外部以预定距离在本体12和阀盖16之间形成间隙。当膈膜32被保持在本体12和阀盖16之间,然后受压和变形时,膈膜32的变形部分能够在外侧的间隙中被释放。例如,保持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阀(10),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2),所述本体(12)具有加压流体流经的通路;阀盖(16),所述阀盖(16)被构造成覆盖所述本体(12)的开口(18);和阀机构(14),所述阀机构(14)被设置在所述本体(12)和所述阀盖(16)内部,并且被构造成切换所述通路的连通状态,所述阀机构(14)包括:阀塞(30);膈膜(32),所述膈膜(32)处于柔性片状物形式,所述膈膜(32)的中心部分相对所述阀塞(30)被保持,并且所述膈膜(32)的外边缘部分被保持在所述本体(12)和所述阀盖(16)之间;和保持器(34),所述保持器(34)被构造成将所述膈膜(32)的中心部分保持在所述阀塞(30)和所述保持器(34)之间,其中,引导孔(48)被形成为邻接所述膈膜(32)的中心部分,所述引导孔(48)被构造成允许所述通路和所述阀盖(16)的引导室(64)相互连通;并且所述阀塞(30)、所述膈膜(32)、和所述保持器(34)的中心部分被堆叠在一起,并且通过紧固构件(36)相互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01 JP 2016-151045;2017.03.01 JP 2017-038061.一种阀(10),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2),所述本体(12)具有加压流体流经的通路;阀盖(16),所述阀盖(16)被构造成覆盖所述本体(12)的开口(18);和阀机构(14),所述阀机构(14)被设置在所述本体(12)和所述阀盖(16)内部,并且被构造成切换所述通路的连通状态,所述阀机构(14)包括:阀塞(30);膈膜(32),所述膈膜(32)处于柔性片状物形式,所述膈膜(32)的中心部分相对所述阀塞(30)被保持,并且所述膈膜(32)的外边缘部分被保持在所述本体(12)和所述阀盖(16)之间;和保持器(34),所述保持器(34)被构造成将所述膈膜(32)的中心部分保持在所述阀塞(30)和所述保持器(34)之间,其中,引导孔(48)被形成为邻接所述膈膜(32)的中心部分,所述引导孔(48)被构造成允许所述通路和所述阀盖(16)的引导室(64)相互连通;并且所述阀塞(30)、所述膈膜(32)、和所述保持器(34)的中心部分被堆叠在一起,并且通过紧固构件(36)相互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引导孔(48)连通的引导通道(44)被形成在所述阀塞(30)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2)和所述阀盖(16)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突起(28),所述突起(28)在所述膈膜(32)的厚度方向上在保持所述外边缘部分的位置突出;并且所述突起(28)面对所述膈膜(32)的一端具有倾斜形状,其中所述一端的对应于所述膈膜(32)的弯曲部分的部分在所述一端中是最高的,并且所述一端在远离对应于所述弯曲部分的所述部分的方向上逐渐变低。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塞(30)和所述保持器(34)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突起(46),所述突起(46)在所述膈膜(32)的厚度方向上在保持所述膈膜的所述中心部分的位置突出,并且所述突起(46)面对所述膈膜(32)的一端具有倾斜形状,其中所述一端的对应于所述膈膜(32)的弯曲部分的部分在所述一端中是最高的,并且所述一端在远离对应于所述弯曲部分的所述部分的方向上逐渐变低。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阀座(26)形成为邻接加压流体被供给的进入端口(20)的轴向中心,阀塞(30)被承座在所述阀座(26)上,并且所述进入端口(20)在所述本体(12)的横向侧位置开口。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2)包括排出端口(22),所述加压流体经由所述排出端口(22)被排出,并且所述排出端口(22)具有锥形形状,其中所述排出端口(22)的内径朝向本体(1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松崎久志加藤久隆五月女元广
申请(专利权)人:SM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