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亭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415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亭子,涉及一种古建筑设施,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防水亭子,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立柱,所述立柱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板,相邻所述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座椅,所述座椅上侧设有防水卷帘,所述防水卷帘的两侧设有用于收放防水卷帘的拉绳,所述立柱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用于固定拉绳的连接块。通过防水卷帘的设置,减小了雨水进入亭子的可能,减小了游客游玩时摔倒的可能,增加了亭子的安全性能。

A waterproof Pavil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亭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古建筑设施,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水亭子。
技术介绍
亭子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建筑历史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亭子一般是园林的组成部分,用作园林景观的观赏和游园林时休息,亭子一般只有屋顶用于遮阴及避雨,不同特色的亭子由不同材料建造,没有围护墙体,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加追求闲适安宁的生活,各种仿古建筑兴起,仿古的亭廊更是成为个景点、公园的必有建筑,因此亭廊的特色设计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公开号为CN10213492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园林亭子及生产工艺,在亭子底板和亭子顶板之间竖立6根主柱,6根主柱组成六棱柱形,在每两根主柱之间的下部水平安装五根扶手,在扶手下面有座椅并由支撑架支撑,在无扶手的两主柱之间的下面是进亭引道,在每两根主柱之间的上部亭子顶板下面安装风窗,在亭子顶板和盖板之间倾斜安装6根雨棚盖板,6根雨棚盖板组成六棱锥形,在每两根雨棚盖板之间横向安装装饰雨棚板。亭子的四周仍然使得雨水较为容易进入,造成亭子底板上形成积水,易于造成游客游玩时摔倒,亭子的安全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防水亭子,通过防水卷帘的设置,减小了雨水进入亭子的可能,减小了游客游玩时摔倒的可能,增加了亭子的安全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亭子,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立柱,所述立柱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板,相邻所述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座椅,所述座椅上侧设有防水卷帘,所述防水卷帘的两侧设有用于收放防水卷帘的拉绳,所述立柱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用于固定拉绳的连接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拉绳从固定块上取下,并固定在不同的连接块上,放水卷帘能够实现收放,并能够对亭子内侧进行防雨作用,减小了雨水进入亭子的可能,减小了游客游玩时摔倒的可能,增加了亭子的安全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卷帘上设有若干个连续排布的百叶,所述百叶的外端向下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百叶的设置能够实现亭子的防雨作用,还能够实现亭子的采光作用,增加了亭子的亮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竖直方向的防水挡板,所述防水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座椅下侧。当亭子设置在湖面上时,湖水起浪易于造成湖水冲击在底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挡板能够减小湖水冲击在底板上的可能,实现了亭子的防水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竖直方向的汇聚槽,若干个所述汇聚槽的下端设有用于向外排出水流的连通槽,若干个所述汇聚槽通过连通槽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水汇聚在底板上时,水流能够通过汇聚槽向下流动至连通槽内,实现了对底板上积水的排出,减小了亭子地面上积水的可能,减小了游客摔倒的可能,增加了亭子的安全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汇聚槽连通的渗水槽,所述渗水槽内卡接有渗水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渗水块卡接在渗水槽内时,渗水块能够部分封闭汇聚槽,减小了游客脚踩汇聚槽摔倒的可能,当渗水块取出时,便于增大了水流的下渗面积,减小了底板上积水的可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若干个所述渗水块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嵌设在所述汇聚槽内,所述连接杆的直径小于汇聚槽的宽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能够将若干个渗水块连接起来,便于渗水块的取出,使得地面能够快速增大水流的下渗速度,减小了地面积水的可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汇聚槽的下底面中部较低,左右两端较高,所述汇聚槽的下底面的中部开设有用于与连通槽连通的第二流水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流动至汇聚槽内后,水流能够向中部汇聚,减小了水流积存在汇聚槽内的可能,增加了底板的排水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填充有土块,所述土块内种植有草本植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上种植的草本植物能够增加亭子的美观程度,同时能够增加了底板上积水的利用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槽的下端设有用于与连通槽连通的第一流水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放置槽内水流过多的可能,使得放置槽内多余的水分能够从连通槽排除,减小了底板上积水的可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通槽的外端设有若干个与外界连通的放水槽,所述放水槽的最外端安装有镂空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杂质能够跟随水流向底板的外侧排出,镂空挡板的设置使得水流能够排出底板,而杂质能够堆积在放水槽的最外端,取下镂空挡板后,即可对杂质且清理,减小了杂质对外界的污染。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防水亭子能够实现防雨水与冲击而起的湖水的作用;同时底板上有积水时,积水也能够通过底板上的放置槽与渗水槽离开底板,减小了底板上积水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底板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底板的内部结构图;图5为图4的B处放大图;图6为图4的C处放大图;图7为图4的D处放大图;图8为本实施例中渗水块的立体图。附图标记:1、底板;2、立柱;3、顶板;4、进亭引道;5、座椅;6、扶手;7、防水卷帘;8、拉绳;9、连接块;10、放置槽;11、土块;12、第一流水槽;13、连通槽;14、放水槽;15、镂空挡板;16、渗水槽;17、汇聚槽;18、第二流水槽;19、渗水块;20、连接杆;21、防水挡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8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水亭子,包括最下侧六边形的底板1,底板1的六个角落上均固定连接有竖直方向的立柱2,立柱2的最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3;前侧两个立柱2之间形成进亭引道4,其余相邻两个立柱2之间固定连接有座椅5,座椅5的上侧设有扶手6,扶手6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在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座椅5的下侧设有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的防水挡板21,防水挡板21的上侧与底座5连接,防水挡板21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在立柱2上;座椅5的外侧设有防水卷帘7,防水卷帘7上安装有若干个连续排布的百叶,百叶的外端向下倾斜,防水卷帘7的左右两侧还设有用于收放防水卷帘7的拉绳8,立柱2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用于拉绳8扣接的连接块9,连接块9能够沿立柱2的轴线方向竖直设置在立柱2上,拉绳8能够固定连接在不同的连接块9上以实现防水卷帘7的收放,且防水卷帘7放下后能够抵接在座椅5的外侧。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底板1的上侧开设有六个放置槽10,结合图1所示,放置槽10内能够填充有土块11,且土块11内能够种植有草本植物;放置槽10的下侧连通有第一流水槽12,第一流水槽12的下端通过环状的连通槽13连通,连通槽13上还连通有若干个放水槽14,放水槽14的内侧与连通槽13连通。如图6所示,放水槽14的外端能够穿过底板1与外界连通,放水槽14的最外端还安装有镂空挡板15,用于阻挡连通槽13内的杂质。如图4和图7所示,相邻两个放置槽10开设有若干个竖直方向的渗水槽16,渗水槽16的下端设有用于连通若干个渗水槽16的汇聚槽17,汇聚槽17的下底面中部较低,左右两端较高,水流从渗水槽16渗下后,能够向汇聚槽17的中部汇聚。渗水槽16的中部连通有竖直方向的第二流水槽18,第二流水槽18的下端与连通槽13连通。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水亭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亭子,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板(3),相邻所述立柱(2)之间固定连接有座椅(5),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5)上侧设有防水卷帘(7),所述防水卷帘(7)的两侧设有用于收放防水卷帘(7)的拉绳(8),所述立柱(2)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用于固定拉绳(8)的连接块(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亭子,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板(3),相邻所述立柱(2)之间固定连接有座椅(5),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5)上侧设有防水卷帘(7),所述防水卷帘(7)的两侧设有用于收放防水卷帘(7)的拉绳(8),所述立柱(2)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用于固定拉绳(8)的连接块(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帘(7)上设有若干个连续排布的百叶,所述百叶的外端向下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竖直方向的防水挡板(21),所述防水挡板(2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座椅(5)下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水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竖直方向的汇聚槽(17),若干个所述汇聚槽(17)的下端设有用于向外排出水流的连通槽(13),若干个所述汇聚槽(17)通过连通槽(13)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水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隆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