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星专利>正文

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4144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包括:出水孔单元,其包括多个横向和纵向排列的出水孔,出水孔向下伸延并贯穿道路;水腔单元,其具有封闭腔体,出水孔连通至所述封闭腔体,封闭腔体内存储有水体,封闭腔体的水平位置低于出水孔;造压单元,其包括多个凹陷和进气孔,凹陷的上开口为椭圆形或是圆形且直径小于车轮的宽度,在被碾压时,凹陷逐渐被车轮封闭形成气腔;供水单元,其设置在道路的两侧,供水单元具有蓄水的池体,池体具有双层结构,第一层为清水层,第二层为沉沙层,池体设置有管道将清水层与所述封闭腔体连通,池体的水平位置高于封闭腔体以自动向封闭腔体供水,且池体的水平位置低于道路的路面使水不溢出路面。

Wet dust system for municipal road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et dust removing system of municipal roads, including water outlet unit,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hole arrangement, hole extend downward through the road; the water chamber unit having a closed cavity, water outlet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closed cavity closed storage cavity with water level, closed position the cavity below the water outlet holes; the pressure making unit,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depressions and inlet hollow opening at the oval or round and is smaller than the width of the wheel, being rolled, depression is gradually closed wheel to form an air chamber; a water supply unit, disposed on both sides of the road, the water supply unit has a water storage tank the body, the tank body has a double layer structure, the first layer of water layer, the second layer is sinking sand pool, the water pip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layer and the closed cavity communicated, pool water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is higher than the closed chamber to automatically supply water to the enclosed cavity, and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of the pool is lower than the road road so that the water does not overflow the r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护理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市政道路的清洁,减少扬尘,常常需要对道路进行喷洒保湿,现在的道路湿润方式多是利用洒水车对路面进行喷水,工作量大,且效果不持久。申请号为2014100119542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道路湿润系统,其通过设置水池;设置水槽为上开口的结构,水槽横向延伸在车辆行驶的市政道路上,且水槽的上口面与市政道路的表面高度一致;设置第一水泵把可用水泵送至水槽内。该方案利用市政车辆经过水槽,自动将水带出水槽,从而自动湿润路面降低扬尘且效果明显。然而水槽设置在路面上,暴露在空气中,风吹日晒,水分大量流失,特别是没有车辆经过的时候,水分依然流失,造成浪费。且这些水槽容易被石子和灰尘填堵,造成水无法流通,车轮无法从水槽中挤水,进而湿润效果降低。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其中,包括:出水孔单元,其包括多个横向和纵向排列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于道路的路面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或是矩形的出水孔阵列,所述出水孔阵列设置在所述路面的中央或是横跨所述路面,所述出水孔向下伸延并贯穿所述道路。出水孔阵列能够将水喷出或是冒出进而湿润路面或是车轮。水腔单元,其设置在所述道路的结构层中或是结构层之下或是所述道路的两侧,所述水腔单元具有具有封闭腔体,所述出水孔连通至所述封闭腔体,所述封闭腔体内存储有水体,所述封闭腔体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出水孔。受压时水腔单元内部的水分能够从出水孔喷出,保证了出水量。造压单元,其包括多个凹陷和进气孔,所述凹陷设置有多个且分布在所述路面,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凹陷内部且向下伸延连通至所述封闭腔体,所述凹陷的上开口为椭圆形或是圆形且直径大小小于车轮的宽度大小,在被碾压时,所述凹陷逐渐被车轮封闭形成气腔。当车轮碾向凹陷时,车轮将气体压进凹陷内导致气压升高,气压通过进气孔传递到封闭腔体,将封闭腔体内部的水从出水孔压出,进而湿润路面;当车轮逐渐离开凹陷时,凹陷内的气压降低,从而将封闭腔体内部的水吸出到凹陷内,进而再次湿润路面;当没有车时,凹陷中的水可以回渗到封闭腔体内,从而避免水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蒸发浪费,并达到有车辆行驶就湿润路面,没有车辆行驶就停止湿润路面的效果,车流量越大湿润效果越好,无车流量不进行湿润避免浪费。供水单元,其设置在所述道路的两侧,所述供水单元具有蓄水的池体,所述池体具有双层结构,第一层为清水层,第二层为沉沙层,所述池体设置有管道将清水层与所述封闭腔体连通,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池体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封闭腔体以自动向所述腔体供水,且所述池体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道路的路面使水不溢出所述路面。能够保证水腔单元的水供给,并且避免水溢出路面而浪费。优选的是,所述的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中,所述出水孔内套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外壁与所述出水孔的内壁紧密配合且设置有水泥或是胶体填充,所述出水管沿着所述出水孔伸延并连通至所述封闭腔体。便于维修和更换,同时避免水分从道路基体中渗透流失。优选的是,所述的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中,所述进气孔内套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外壁与所述进气孔的内壁紧密配合且设置有水泥或是胶体填充粘合,所述进气管沿所述进气孔伸延并连通至所述封闭腔体。便于维修和更换,同时避免气体从道路基体中漏气,达不到营造气压变化的效果。优选的是,所述的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中,所述出水管连接在所述封闭腔体的侧部或是底部,所述进气管连接在所述封闭腔体的顶部,使得出水管始终浸入到水中,当有一丝压力变化时,水分能够及时从出水孔挤出,进气管位于顶部能够将水往下压,进而从出水管挤出。所述进气管的口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出水管的口径。利于挤入更多的空气,同时将水以更快以及更加灵敏的速度喷出。优选的是,所述的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中,所述封闭腔体为长方体结构或是球型结构。结构更佳,避免影响路基的结构强度,同时更加利于出水管和进气孔连接设置。优选的是,所述的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中,所述封闭腔体为长方体结构且呈一端向另一端倾斜设置,所述出水孔连通至所述封闭腔体较低的一端,所述进气孔连通至所述封闭腔体较高一端。利于进气孔的气体将封闭腔体中的水往一端推,进而从出水孔喷出。优选的是,所述的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中,所述出水孔上套设有喷头,所述喷头与所述路面持平或是凸出路面0.1-5厘米。避免喷出的水回流到出水孔内,同时避免喷头过高刺激轮胎。优选的是,所述的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中,所述喷头包括:管体,其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所述进水端套入所述出水孔内;单向阀,其设置在所述管体内部以限定水从进水端单向流向出水端;半球形的套头,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喷孔,所述喷孔从所述套头平面一侧贯穿至球面一侧,所述套头平面一侧配合连接至所述管体的出水端;其中,所述喷头配合至所述出水孔时,所述套头凸出所述路面0.5-2厘米。单向阀避免路面的水回流,而凸起的高度能够对路面的灰尘西沙进行过滤,避免落入到喷孔中堵塞喷头。优选的是,所述的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中,所述凹陷的内壁上铺设有塑料层或是橡胶层,所述凹陷的上开口罩设有橡胶盖,所述橡胶盖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橡胶盖将凹陷封闭成一个较为密闭的弹性空间,车轮碾压时将橡胶盖挤压,进而将封闭腔体内的水从出水孔挤出,车轮离开后,橡胶盖弹性恢复,塑料层和橡胶层避免漏气。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置出水单元、水腔单元、造压单元和供水单元相连通,利用车轮对造压单元的碾压制造气压的上变化,利用气压的变化将水从出水孔挤出,进而湿润路面,实现有车行驶自动湿润,无车行驶停止湿润的功能,避免水源浪费。本专利技术的喷头进行特别的设置,能够有效喷出水湿润路面,同时避免水回流,避免细沙进入到喷头中堵塞喷头。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缓冲层设置弓形板作为弹性回复件,弹性更好,同时结构也更加平稳。本专利技术不依靠电力,完全机械自动进行供水、挤压、喷水湿润,效率高效果好,能耗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规模推广。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造压单元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喷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本专利技术基于这样的原理:在路面上设多个与车轮大小匹配的凹陷,当车轮碾过时,车轮与凹陷之间形成体积不断变化的气腔,气腔在变化的过程中,气压也会随之变化,气压可以通过凹陷内部的进气口传递到与进气口连通的封闭腔体,腔体内部的水被升高的气压从出水孔挤出,进而喷到路面上湿润路面,完成后供水单元中的池体的水因为重力作用自动流入到封闭腔体内进行补充。具体的,如图1、2和3所示,一种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包括:出水孔单元,其包括多个横向和纵向排列的出水孔1,所述出水孔11于道路2的路面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或是矩形的出水孔阵列,所述出水孔阵列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其中,包括:出水孔单元,其包括多个横向和纵向排列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于道路的路面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或是矩形的出水孔阵列,所述出水孔阵列设置在所述路面的中央或是横跨所述路面,所述出水孔向下伸延并贯穿所述道路;水腔单元,其设置在所述道路的结构层中或是结构层之下或是所述道路的两侧,所述水腔单元具有封闭腔体,所述出水孔连通至所述封闭腔体,所述封闭腔体内存储有水体,所述封闭腔体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出水孔;造压单元,其包括多个凹陷和进气孔,所述凹陷设置有多个且分布在所述路面,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凹陷内部且向下伸延连通至所述封闭腔体,所述凹陷的上开口为椭圆形或是圆形且直径大小小于车轮的宽度大小,在被碾压时,所述凹陷逐渐被车轮封闭形成气腔;供水单元,其设置在所述道路的两侧,所述供水单元具有蓄水的池体,所述池体具有双层结构,第一层为清水层,第二层为沉沙层,所述池体设置有管道将清水层与所述封闭腔体连通,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池体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封闭腔体以自动向所述封闭腔体供水,且所述池体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道路的路面使水不溢出所述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其中,包括:出水孔单元,其包括多个横向和纵向排列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于道路的路面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或是矩形的出水孔阵列,所述出水孔阵列设置在所述路面的中央或是横跨所述路面,所述出水孔向下伸延并贯穿所述道路;水腔单元,其设置在所述道路的结构层中或是结构层之下或是所述道路的两侧,所述水腔单元具有封闭腔体,所述出水孔连通至所述封闭腔体,所述封闭腔体内存储有水体,所述封闭腔体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出水孔;造压单元,其包括多个凹陷和进气孔,所述凹陷设置有多个且分布在所述路面,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凹陷内部且向下伸延连通至所述封闭腔体,所述凹陷的上开口为椭圆形或是圆形且直径大小小于车轮的宽度大小,在被碾压时,所述凹陷逐渐被车轮封闭形成气腔;供水单元,其设置在所述道路的两侧,所述供水单元具有蓄水的池体,所述池体具有双层结构,第一层为清水层,第二层为沉沙层,所述池体设置有管道将清水层与所述封闭腔体连通,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池体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封闭腔体以自动向所述封闭腔体供水,且所述池体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道路的路面使水不溢出所述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其中,所述出水孔内套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外壁与所述出水孔的内壁紧密配合且设置有水泥或是胶体填充,所述出水管沿着所述出水孔伸延并连通至所述封闭腔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道路湿润降尘系统,其中,所述进气孔内套设有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星
申请(专利权)人:蒋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