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同步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4135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同步施工方法,它包括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施工和普通混凝土施工,塔柱的浇筑区域由内模和箍筋限定,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和普通混凝土构成了内外两层的混凝土塔柱,其中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在外层、普通混凝土在内层;在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区域预置两层主筋,两层主筋分别为内层主筋和外层主筋,在内层主筋上敷设一层钢丝网,钢丝网与外层主筋之间设置串筒,串筒通过导向钢筋固定;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浇筑和普通混凝土浇筑交叉进行,始终保持内外层不同材质混凝土保持15~35cm的高差。本发明专利技术两种不同材质混凝土之间不相互串料,消除塔柱内部组分界面和缓和界面应力,施工难度较低。

Synchronous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oncrete pylon skin func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kin function concrete tower synchronous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includes an outer skin layer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 of ordinary concrete construction, concrete pylon area defined by the internal model and the stirrup, lateral skin function layer of concrete and ordinary concrete concrete towers constitute the two outer layers, wherein the lateral skin function, in the outer layer of concrete ordinary concrete in the inner layer; in the outer skin function layer two layer preset concrete reinforcement, reinforcement layer two respectively the inner main ribs and outer main ribs, in the inner main ribs are laying a layer of steel wire mesh, wire mesh and the outer layer between the main reinforcement set on tube string barrel is fixed by the guide bar; lateral skin function concrete pouring concrete layer and cross, always keep the inner and outer layer of different material of concrete to maintain 15 ~ 35cm elevation.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on each concrete material, eliminate internal interface and ease the tower group interface stress, low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同步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同步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塔柱采用单一的材质,难以消除塔柱内部组分界面和缓和界面应力,而且采用不同材质,施工难度较大,难以保证两种不同材质混凝土之间不相互串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证两种不同材质混凝土之间不相互串料、消除塔柱内部组分界面和缓和界面应力的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同步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同步施工方法,它包括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施工和普通混凝土施工,塔柱的浇筑区域由内模和箍筋限定,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和普通混凝土构成了内外两层的混凝土塔柱,其中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在外层、普通混凝土在内层;在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区域预置两层主筋,两层主筋分别为内层主筋和外层主筋,在内层主筋上敷设一层钢丝网,钢丝网与外层主筋之间设置串筒,串筒通过导向钢筋固定;导向钢筋和串筒共同构成皮肤功能混凝土的下料通道,消除了斜塔施工时皮肤功能混凝土层较薄,混凝土无法下到塔底。同时增设导向钢筋,可避免斜塔施工时下放或上提串筒时卡挂塔柱横向钢筋。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浇筑和普通混凝土浇筑交叉进行,始终保持内外层不同材质混凝土保持15~35cm的高差。作为优选方式,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浇筑和普通混凝土浇筑交叉进行,始终保持内外层不同材质混凝土保持20cm或者30cm的高差。作为优选方式,首先浇筑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至50cm后,停止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浇筑,改为浇筑普通混凝土,普通混凝土浇筑至30cm后,停止普通混凝土浇筑,改为浇筑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上升30cm,之后再浇筑普通混凝土上升30cm,依次交替上升30cm,始终保持内外层不同材质混凝土保持20cm的高差。作为优选方式,浇筑时按照30cm厚度进行分层浇筑,先浇筑并振捣30cm厚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再布置第二层30cm厚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和30cm厚普通混凝土,进行同步浇筑、同步振捣,始终保持两种混凝土以30cm高度差交替上升。作为优选方式,钢丝网的孔径根据两种不同混凝土配比中骨料和纤维粒径通过大量实验确定的,既确保皮肤功能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高时振捣不会浆体过度流入普通混凝土影响皮肤功能混凝土的性能,又能确保两种混凝土紧密结合,缓解不同材质混凝土分界面的应力过渡。作为优选方式,钢丝网孔径为6mm,皮肤功能混凝土同步施工的设备和装置,它包括布置在塔柱内模上的塔式布料杆,位于外侧两层主筋之间附着于第二层主筋上直径6mm的钢丝网,定位钢筋和串筒共同构成的皮肤功能混凝土下料的导向装置。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和普通混凝土层之间设置孔径为6mm的钢丝网,该孔径可以保证皮肤功能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高时振捣不会浆体过度流入普通混凝土影响皮肤功能混凝土的性能,确保两种不同材质混凝土能紧密结合。作为优选方式,塔柱的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厚度为36cm,塔柱高度达237m。作为优选方式,内层主筋和外层主筋的直径为32mm。作为优选方式,采用塔式布料杆完成塔柱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的布料。作为优选方式,塔式布料杆设置在内模圈定的区域内。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塔式布料杆,塔式布料杆包括塔身、平衡臂、主横杆和次横杆,平衡臂与塔身通过回转支承连接,平衡臂一端安装配重,另一端与主横杆连接,主横杆通过回转支座与次横杆连接。该装置为消除皮肤功能混凝土厚度较薄流动性较差,需多点密集布料,且塔柱是高塔施工,将塔式布料杆布置在内模顶面的作业平台上,安拆方便,满足了施工需要。作为优选方式,塔身底部还固定连接有支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两种不同材质混凝土之间不相互串料,消除塔柱内部组分界面和缓和界面应力,施工难度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结构示意图;图2为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结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串筒结构示意图;图4为塔式布料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箍筋,2-主筋,3-导向钢筋,4-串筒,5-钢丝网,6-配重,7-平衡臂,8-塔身,9-支腿,10-回转支承,11-主横杆,12-回转支座,13-次横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图2所示,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同步施工方法,它包括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或者采用白色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施工和普通混凝土施工,塔柱的浇筑区域由内模和箍筋1限定,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和普通混凝土构成了内外两层的混凝土塔柱,其中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在外层、普通混凝土在内层;在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区域预置两层主筋2,两层主筋2分别为内层主筋2和外层主筋2,在内层主筋2上敷设一层钢丝网5,钢丝网5与外层主筋2之间设置串筒4,串筒4通过导向钢筋3固定;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浇筑和普通混凝土浇筑交叉进行,始终保持内外层不同材质混凝土保持15~35cm的高差。在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在塔柱外侧设置一层以白色水泥、玄武岩纤维和硅灰为主要掺和物的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或者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旨在增强塔柱的抗渗性和抗氯离子等功能,以提高塔柱的观赏性和耐久性。为实现两种不同材质混凝土塔柱同步施工,本方法采用两套独立的拌和、运输、泵送和布料系统,进行同步布料,同步振捣。皮肤功能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均采用各自独立的拌和、运输、泵送和布料系统。优选地,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浇筑和普通混凝土浇筑交叉进行,始终保持内外层不同材质混凝土保持20cm或者30cm的高差。优选地,首先浇筑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至50cm后,停止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浇筑,改为浇筑普通混凝土,普通混凝土浇筑至30cm后,停止普通混凝土浇筑,改为浇筑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上升30cm,之后再浇筑普通混凝土上升30cm,依次交替上升30cm,始终保持内外层不同材质混凝土保持20cm的高差。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保证内外混凝土分界层能有效结合且不相互串料,在皮肤功能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之间设置孔径为6mm的钢丝网,采用导向钢筋3和串筒4作为皮肤功能混凝土下料的导向装置,浇筑时按照30cm厚度进行分层浇筑,先浇筑并振捣30cm厚皮肤功能混凝土,再布置第二层30cm厚皮肤功能混凝土和30cm厚普通混凝土,进行同步浇筑、同步振捣,始终保持两种混凝土以30cm高度差交替上升。该方法能够保证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的施工质量,内外层混凝土有机结合且普通混凝土不污染皮肤功能混凝土,实现了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同步施工。优选地,钢丝网5的孔径根据两种不同混凝土配比中骨料和钢纤维粒径确定。优选地,钢丝网5孔径为6mm,这是根据两种不同混凝土配比中骨料和钢纤维粒径确定的,既保证骨料不相互串料,又能确保在两层不同材质混凝土浇筑形成20cm高低差时,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少量砂浆流失而不影响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整体和易性而确定的。优选地,塔柱的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厚度为36cm,塔柱高度达237m,内层主筋2和外层主筋2的直径为32mm。由于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厚度仅为36cm,同时布置两层Φ32主筋2,施工空间狭小,下料困难,因此钢丝网5必须紧贴靠内侧主筋2,以便不影响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下料。由于(白色纤维混凝土)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流动性差,下料困难,下料串筒4需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同步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同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施工和普通混凝土施工,塔柱的浇筑区域由内模和箍筋限定,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和普通混凝土构成了内外两层的混凝土塔柱,其中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在外层、普通混凝土在内层;在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区域预置两层主筋,两层主筋分别为内层主筋和外层主筋,在内层主筋上敷设一层钢丝网,钢丝网与外层主筋之间设置串筒,串筒通过导向钢筋固定;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浇筑和普通混凝土浇筑交叉进行,始终保持内外层不同材质混凝土保持15~35cm的高差。

【技术特征摘要】
1.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同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施工和普通混凝土施工,塔柱的浇筑区域由内模和箍筋限定,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和普通混凝土构成了内外两层的混凝土塔柱,其中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在外层、普通混凝土在内层;在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区域预置两层主筋,两层主筋分别为内层主筋和外层主筋,在内层主筋上敷设一层钢丝网,钢丝网与外层主筋之间设置串筒,串筒通过导向钢筋固定;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浇筑和普通混凝土浇筑交叉进行,始终保持内外层不同材质混凝土保持15~35cm的高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同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浇筑和普通混凝土浇筑交叉进行,始终保持内外层不同材质混凝土保持20cm或者30cm的高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同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浇筑时按照30cm厚度进行分层浇筑,先浇筑并振捣30cm厚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再布置第二层30cm厚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和30cm厚普通混凝土,进行同步浇筑、同步振捣,始终保持两种混凝土以30cm高度差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体达何文宗尚龙李向阳刘振峰章欣王国勋刘洋熊小一王晨付斌陈勇陈扶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