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卫清专利>正文

一种电梯导轨的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3788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导轨的减震装置,其结构包括升降电机、电梯导轨、固定滚筒、升降吊绳、固定横杆、升降架、固定横梁、电梯架、固定底座、连接柱、压杆、弹簧、减震套、底部固定板、固定孔,电梯导轨为矩形结构且底部两侧各设有一个固定底座,固定滚筒为圆筒形结构且两端通过焊接方式设于电梯导轨上端,升降架下端分别与固定横梁、电梯架相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设有的固定底座通过连接柱与电梯导轨底部连接固定,而后通过压杆与弹簧可以对电梯导轨进行侧向减震,有效避免了电梯导轨长期震动造成使用寿命缩短。

A damping device for elevator guide r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导轨的减震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电梯导轨的减震装置,属于电梯导轨领域。
技术介绍
电梯导轨,是由钢轨和连接板构成的电梯构件,它分为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从截面形状分为T形,L形和空心三种形式。导轨在起导向作用的同时,承受轿厢,电梯制动时的冲击力,安全钳紧急制动时的冲击力等。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410372265.4的一种电梯导轨固定底座,包括连墙架,导轨支架连接盖,以及它们间形成的箱形结构内安装的弹性减震垫;导轨支架连接盖和连墙架分别通过相互垂直设置的两对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旋紧固定于弹性减震垫内预埋的螺母上;第三螺栓则贯穿导轨支架连接盖、弹性减震垫和连墙架,并旋紧于连墙架上固定的螺母上,在第三螺栓的头部设置弹性减震垫圈。所述装置,能全方位的吸收电梯导轨的振动,减震效果好。且在弹性减震垫老化变形等原因导致其与箱形结构的接触面间存在间隙时,弹性减震垫圈能够产生一定的变形以填充上述间隙,从而避免因此导致减震效果的急剧下降,从而可靠的保证了固定底座的减震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现有的技术无法进行侧面减震,就可能造成导轨长期震动导致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导轨的减震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技术无法进行侧面减震,就可能造成导轨长期震动导致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梯导轨的减震装置,其结构包括升降电机、电梯导轨、固定滚筒、升降吊绳、固定横杆、升降架、固定横梁、电梯架、固定底座,所述的电梯导轨为矩形结构且底部两侧各设有一个固定底座,所述的固定滚筒为圆筒形结构且两端通过焊接方式设于电梯导轨上端,所述的升降架下端分别与固定横梁、电梯架相焊接,所述的固定底座包括连接柱、压杆、弹簧、减震套、底部固定板、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孔共设有四个且均匀分布在底部固定板四角,所述的底部固定板为矩形结构且上端与减震套底部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的减震套中部设有活动装设弹簧的凹槽,所述的弹簧左侧与压杆相套合,所述的压杆左侧通过焊接方式设于连接柱右侧,所述的连接柱顶端与电梯导轨底部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升降电机底部扣合于固定滚筒上端中部。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横杆两端通过升降吊绳安装于固定滚筒下端。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梯架为矩形结构且顶端与固定横梁底部相扣合。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横杆下端与升降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梯导轨为铸造铁材质,有效提高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的升降吊绳为钢丝绳材质,大大增加了吊装牢固性。本技术的一种电梯导轨的减震装置:本实用设有的固定底座通过连接柱与电梯导轨底部连接固定,而后通过压杆与弹簧可以对电梯导轨进行侧向减震,有效避免了电梯导轨长期震动造成使用寿命缩短。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梯导轨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梯导轨的减震装置的固定底座结构示意图。图中:升降电机-1、电梯导轨-2、固定滚筒-3、升降吊绳-4、固定横杆-5、升降架-6、固定横梁-7、电梯架-8、固定底座-9、连接柱-901、压杆-902、弹簧-903、减震套-904、底部固定板-905、固定孔-90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导轨的减震装置:其结构包括升降电机1、电梯导轨2、固定滚筒3、升降吊绳4、固定横杆5、升降架6、固定横梁7、电梯架8、固定底座9,所述的电梯导轨2为矩形结构且底部两侧各设有一个固定底座9,所述的固定滚筒3为圆筒形结构且两端通过焊接方式设于电梯导轨2上端,所述的升降架6下端分别与固定横梁7、电梯架8相焊接,所述的固定底座9包括连接柱901、压杆902、弹簧903、减震套904、底部固定板905、固定孔906,所述的固定孔906共设有四个且均匀分布在底部固定板905四角,所述的底部固定板905为矩形结构且上端与减震套904底部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的减震套904中部设有活动装设弹簧903的凹槽,所述的弹簧903左侧与压杆902相套合,所述的压杆902左侧通过焊接方式设于连接柱901右侧,所述的连接柱901顶端与电梯导轨2底部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的升降电机1底部扣合于固定滚筒3上端中部,所述的固定横杆5两端通过升降吊绳4安装于固定滚筒3下端,所述的电梯架8为矩形结构且顶端与固定横梁7底部相扣合,所述的固定横杆5下端与升降架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的电梯导轨2为铸造铁材质,有效提高使用寿命,所述的升降吊绳4为钢丝绳材质,大大增加了吊装牢固性。在使用者需要对本实用进行使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升降电机1带动升降吊绳4对升降架6进行升降控制,从而对电梯架8进行升降移动,为了提高电梯导轨2的使用寿命,设有的固定底座9通过连接柱901与升级电梯导轨2底部焊接固定,而后侧面通过压杆902与弹簧903进行减震,且通过减震套904进行侧向固定,设有的底部固定板905通过固定孔906对固定底座9进行底部固定。本技术所述的弹簧903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本技术的升降电机1、电梯导轨2、固定滚筒3、升降吊绳4、固定横杆5、升降架6、固定横梁7、电梯架8、固定底座9、连接柱901、压杆902、弹簧903、减震套904、底部固定板905、固定孔906,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技术无法进行侧面减震,就可能造成导轨长期震动导致使用寿命降低,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有效避免了电梯导轨长期震动造成使用寿命缩短,具体如下所述:所述的固定孔906共设有四个且均匀分布在底部固定板905四角,所述的底部固定板905为矩形结构且上端与减震套904底部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的减震套904中部设有活动装设弹簧903的凹槽,所述的弹簧903左侧与压杆902相套合,所述的压杆902左侧通过焊接方式设于连接柱901右侧,所述的连接柱901顶端与电梯导轨2底部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梯导轨的减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导轨的减震装置,其结构包括升降电机(1)、电梯导轨(2)、固定滚筒(3)、升降吊绳(4)、固定横杆(5)、升降架(6)、固定横梁(7)、电梯架(8)、固定底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梯导轨(2)为矩形结构且底部两侧各设有一个固定底座(9),所述的固定滚筒(3)为圆筒形结构且两端通过焊接方式设于电梯导轨(2)上端,所述的升降架(6)下端分别与固定横梁(7)、电梯架(8)相焊接;所述的固定底座(9)包括连接柱(901)、压杆(902)、弹簧(903)、减震套(904)、底部固定板(905)、固定孔(906),所述的固定孔(906)共设有四个且均匀分布在底部固定板(905)四角,所述的底部固定板(905)为矩形结构且上端与减震套(904)底部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的减震套(904)中部设有活动装设弹簧(903)的凹槽,所述的弹簧(903)左侧与压杆(902)相套合,所述的压杆(902)左侧通过焊接方式设于连接柱(901)右侧,所述的连接柱(901)顶端与电梯导轨(2)底部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导轨的减震装置,其结构包括升降电机(1)、电梯导轨(2)、固定滚筒(3)、升降吊绳(4)、固定横杆(5)、升降架(6)、固定横梁(7)、电梯架(8)、固定底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梯导轨(2)为矩形结构且底部两侧各设有一个固定底座(9),所述的固定滚筒(3)为圆筒形结构且两端通过焊接方式设于电梯导轨(2)上端,所述的升降架(6)下端分别与固定横梁(7)、电梯架(8)相焊接;所述的固定底座(9)包括连接柱(901)、压杆(902)、弹簧(903)、减震套(904)、底部固定板(905)、固定孔(906),所述的固定孔(906)共设有四个且均匀分布在底部固定板(905)四角,所述的底部固定板(905)为矩形结构且上端与减震套(904)底部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的减震套(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清黄西广陈强邢建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卫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