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焦的下料溜槽及其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371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公开了一种石油焦的下料溜槽及其输送系统。所述石油焦的下料溜槽包括入口、出口以及连接所述入口和出口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为直壁(101),所述第二壁包括:用于对石油焦进行一次缓冲的斜壁部(102),和位于所述斜壁部(102)的底部并与所述直壁(101)平行以形成竖直的溜槽直段(200)的直壁部(102’),在所述溜槽直段(200)内设有用于对石油焦进行二次缓冲的缓冲板(20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减缓石油焦对皮带的冲击防止皮带机跑偏,进而保证了石油焦转运与输送过程的安全性。

The feed chute and its conveying system for petroleum cok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and discloses an oil coke down chute and a conveying system. The petroleum coke discharging chute includes entrance and outlet and connected to the entrance and exit of the side wall, the side wall includes first and second walls are relatively arranged, the first wall is straight wall (101), the second wall comprises an inclined wall department a buffer for oil coke (102), and is located in the inclined wall (102) of the bottom and the straight wall (101) parallel to form a vertical chute straight section (200) of the straight wall portion (102 '), in the chute is arranged in the straight section (200) for buffer plate two times the buffer of petroleum coke (203).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mpact of petroleum coke on the belt to prevent the deviation of the belt machine, and thus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petroleum coke transport and transport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油焦的下料溜槽及其输送系统
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石油焦的下料溜槽及其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延迟焦化是一种将重油经深度热裂化转化为气体、轻中质油以及焦炭的重油深度加工工艺,其具有脱炭彻底、流程简单以及投资低等特点。除焦和运送焦炭是延迟焦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水力法除焦,即,利用高压水对焦炭塔里的石油焦进行切割,之后连焦带水经斜溜槽流入储焦池。储焦池为露天敞口设置,池内焦炭的输送采用抓斗起重机,由于,抓斗起重机在倒料和抓料的过程中容易撒料,因此,焦粉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且对操作工人的健康造成损害。由于场地限制,皮带机与取料机出口存在较大落差。石油焦落料过程是一个直线运动的过程,在运输过程中石油焦对皮带冲击很大,皮带机跑偏严重。另外,由于石油焦具有密度大的特点,仅依靠传统的防冲击托辊,无法有效的减缓石油焦下落时的冲击力。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石油焦的下料溜槽以更好地解决石油焦对皮带的冲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该设备可以有效解决石油焦落料过程中对皮带冲击导致皮带机跑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石油焦的下料溜槽,该石油焦的下料溜槽包括入口、出口以及连接入口和出口的侧壁。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一壁为直壁,第二壁包括:用于对石油焦进行一次缓冲的斜壁部,和位于斜壁部的底端并与直壁平行以形成竖直的溜槽直段的直壁部,在溜槽直段内设有用于对石油焦进行二次缓冲的缓冲板。优选地,溜槽直段内设置有多个缓冲板,多个缓冲板均匀间隔地设置在溜槽直段内。优选地,缓冲板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优选地,缓冲板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斜壁部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优选地,缓冲板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等于30°。优选地,缓冲板焊接于溜槽直段的侧壁。优选地,石油焦的下料溜槽为钢溜槽。优选地,石油焦的下料溜槽包括连接在溜槽直段的下方的用于引导石油焦的下料连接段。优选地,在下料连接段内具有多个竖直方向设置的片状引导部。优选地,片状引导部的分布密度大于缓冲板的分布密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石油焦的输送系统,包括皮带机和如上述的石油焦的下料溜槽,该下料溜槽的下料连接段的边缘与皮带机的皮带边缘抵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靠近下料溜槽的出口处设置溜槽直段,并在溜槽直段内设置多个缓冲板,可以有效减缓石油焦下落过程中的冲击力,进而保证了石油焦转运与输送过程的安全性。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石油焦的下料溜槽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直壁102斜壁部102’直壁部200溜槽直段203缓冲板300下料连接段301片状引导部400皮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油焦的下料溜槽,该石油焦的下料溜槽包括入口、出口以及连接入口和出口的侧壁,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一壁为直壁101,第二壁包括用于对石油焦进行一次缓冲的斜壁部102,和位于斜壁部102的底端并与直壁101平行以形成竖直的溜槽直段200的直壁部102’,在溜槽直段200内设有用于对石油焦进行二次缓冲的缓冲板203。在这种情况下,当石油焦从下料溜槽的入口A处落料时,石油焦直线运动先落到斜壁部102上,并沿着斜壁部102下滑进入溜槽直段200内,石油焦在溜槽直段200内经过缓冲板203的二次缓冲作用后从出口排出。由此,可以有效减缓从下料溜槽排出的石油焦的冲击力。下料溜槽的第一壁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直壁101。第二壁为与第一壁相对设置的侧壁,且上段部相对于直壁101倾斜,下段部相对于直壁101平行,即,第二壁包括斜壁部102和直壁部102’。如图1所示,斜壁部102从上至下沿着逐渐靠近直壁101的方向倾斜。斜壁部102的上端与直壁101的上端组成下料溜槽的入口,斜壁部102的下端为直壁部102’,直壁部102’与直壁101平行形成溜槽直段200。容易理解,溜槽直段200的出口可以设置为下料溜槽的出口,下料溜槽的入口的口径尺寸大于出口的口径尺寸。由此,可以保证从下料溜槽的入口进入到下料溜槽内的石油焦均经过溜槽直段200进行二次缓冲后排出。为了保证石油焦在溜槽直段200内受到的缓冲力均匀,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溜槽直段200内设置有多个缓冲板203,多个缓冲板203均匀间隔地设置在溜槽直段200内。具体地,溜槽直段200为管状,缓冲板203沿管状溜槽直段200的经向铺满整个溜槽直段20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保证不管石油焦从哪个角度进入溜槽直段200内,石油均能受到同等的缓冲作用。进一步地,为了使缓冲板203的设置更为合理,缓冲板203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优选地,缓冲板203沿竖直方向具有比斜壁部102更小的倾斜角度。例如,斜壁部102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可以为45°或60°,缓冲板203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等于30°。在这种情况下,石油焦先通过具有较大倾斜度的斜壁部102进行一次缓冲作用,缓解正面冲击,之后,石油焦再下落至溜槽直段200内经具有较小倾斜度的缓冲板203的二次缓冲作用,可以进一步缓解石油焦的冲击力。另外,为了保证缓冲板203的牢固性,缓冲板203焊接于溜槽直段200的侧壁。进一步地,石油焦的下料溜槽为钢溜槽。由此,可以有效防止石油焦冲坏缓冲板203。为了防止石油焦下料时引起扬尘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石油焦的下料溜槽包括连接在溜槽直段200的下方的用于引导石油焦的下料连接段300。在下料连接段300内具有多个竖直方向设置的片状引导部301。片状引导部301的分布密度大于缓冲板203的分布密度。由此,从溜槽直段200出来的石油焦经引导部301的引导后竖直朝下排出,避免了扬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石油焦的输送系统,包括皮带机和如上述的石油焦的下料溜槽,下料溜槽的下料连接段300的边缘与皮带机的皮带400边缘抵接。由此,下料连接段300可以密封下料溜槽的出口与皮带之间的空隙,防止石油焦下落时从皮带处飞扬。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石油焦的下料溜槽及其输送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油焦的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焦的下料溜槽包括入口、出口以及连接所述入口和出口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为直壁(101),所述第二壁包括用于对石油焦进行一次缓冲的斜壁部(102)和位于所述斜壁部(102)的底端并与所述直壁(101)平行以形成竖直的溜槽直段(200)的直壁部(102’),在所述溜槽直段(200)内设有用于对石油焦进行二次缓冲的缓冲板(2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油焦的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焦的下料溜槽包括入口、出口以及连接所述入口和出口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为直壁(101),所述第二壁包括用于对石油焦进行一次缓冲的斜壁部(102)和位于所述斜壁部(102)的底端并与所述直壁(101)平行以形成竖直的溜槽直段(200)的直壁部(102’),在所述溜槽直段(200)内设有用于对石油焦进行二次缓冲的缓冲板(2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焦的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直段(200)内设置有多个所述缓冲板(203),多个所述缓冲板(203)均匀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溜槽直段(200)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石油焦的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203)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油焦的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203)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斜壁部(102)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油焦的下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鑫杨成炯丁杰金洲胡建凯陈宇林霄红宋银才陈莉石柯张利蔡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