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多抗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723647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肥药双效的微生物菌肥,其特征是该微生物菌肥含有以下4种菌种:胶冻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泾阳链霉菌和木霉。(*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肥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营养、生物防治和促生作用的微生物肥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该微生物肥料不同施用方式和在不同作物栽培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肥料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人类最早使用的是一些天然肥料,如粪肥,后来经过发展出现了堆肥,继而出现了人造肥料。最早的人造肥料是化学合成肥料,简称化肥。百多年来,化肥在农业生产上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化肥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对农产品安全性的损害也越来越严重。几乎与化肥同时问世的以根瘤菌为代表的微生物肥料,其初衷就是要从生态学的角度来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以克服化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由于当时人们认为微生物肥料并不能直接为植物提供养分,从而使这项技术发展缓慢。直到上世纪后半叶,环境污染问题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到议事日程后,才真正诞生了第二代微生物肥料。第二代微生物肥料是以营养型为主。通过微生物的活动,分解土壤中难溶的磷或钾,吸收同化空气中的氮为植物提供养分。第二代微生物肥料由于其生物安全性的特点,近30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市面上销售的微生物肥料多属于第二代微生物肥料。第二代微生物肥料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安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其单纯提供植物养分的功能上与化肥的功能重叠,而且微生物肥料的速效性不如化肥好,这些缺憾影响了第二代微生物肥料的进一步发展。另外,作物连作在农业生产中及其普遍,由此引起的土传病害非常严重,在设施栽培中土传病害尤为突出,而这些问题无法通过化肥或第二代微生物肥料的施用加以克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化肥和目前微生物肥料的上述不足,突破连作障碍,克服土传病害问题,率先提出肥药双效的概念,根据以菌治菌的原理选择不同功效的优良菌种的组合,研制出具有营养、抗生和促生等功能的微生物多抗菌肥。本专利技术选用了四个菌种组合。其中有的可以促进作物生长的菌株,也有分泌抗生素物质来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生长的菌株。与普通的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不同,生物多抗菌肥并不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而是利用生物多抗菌肥里含有的活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改善作物根际生态环境,转化土壤中作物不可直接利用的营养元素为作物可利用的速效营养,菌株还可以分泌促生物质来刺激作物生长。在治病方面,生物多抗菌肥采用以菌治菌的原理,利用拮抗菌株分泌的抗生物质来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生长,使病原菌在土壤中无法达到致病数量,从而无法侵染作物,使作物发病。经过大规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微生物多抗菌肥在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蔬菜和瓜类作物上,不但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还可以很好地防治农作物的土传病害,在设施农业方面的功效更为显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微生物多抗菌肥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深入研究了上述微生物多抗菌肥的多种施用方式和在不同作物栽培中的使用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1)菌种的选用本专利技术选用了四个菌种分别如下A、胶冻样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 Krasilnikov)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菌种编号ACCC10091;B、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Weigmann) Chaester)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菌种编号ACCC10613; C、泾阳链霉菌(Streptomyces jingyangensis Tao et al.);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菌种编号ACCC30409;D、木霉(Trichoderma sp。)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菌种编号ACCC40127。上述4个菌种公众可按菌种编号向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购买。2)菌种发酵根据上述4个不同菌种的各自是生物习性进行培养、发酵。3)菌剂复配将4个种同菌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胶冻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泾阳链霉菌和木霉优选比例按重量为3.0-3.5∶3.0-3.5∶1.5-2.0∶1.5-2.04)菌液的载体吸附将菌液与载体充分混合。本专利技术由营养型微生物和生防促生型微生物复配而成的微生物微生物多抗菌肥,具有“肥-药”双重效果,可明显的促进作物生长和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由于选用多种拮抗菌复配而成,具有较广泛的抑菌谱,对多种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具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胶冻样芽孢杆菌发酵1)培养基pH7.0-7.2斜面及摇床用蔗糖10g;K2HPO40.5g;MgSO4·7H2O0.2g;酵母膏0.4g;CaCO31g;FeCl30.005g;固体培养时另加琼脂15-20g。发酵罐用蔗糖0.1%,玉米粉5%,黄豆饼粉1%,K2HPO40.05%,MgSO4·7H2O0.02%,酵母膏0.04%,CaCO30.1%,FeCl30.0005%2)培养发酵过程斜面培养用28℃±2℃培养36-48小时。三角瓶液体摇床培养28℃±2℃,培养36-48小时,200转/分钟;一级发酵罐发酵28℃±2℃,培养36-48小时,通气量在0.1-1之间(每分钟通气量与发酵液的体积比)。二级发酵罐发酵28℃±2℃,培养36-48小时,通气量在0.1-1之间(每分钟通气量与发酵液的体积比)。三级发酵罐28℃±2℃,培养48小时左右,通气量在0.1-1之间(每分钟通气量与发酵液的体积比)。所得菌液以下称菌液1。实施例2地衣芽孢杆菌发酵1)培养基g/1000ml蒸馏水pH7.0斜面及摇瓶用培养基蛋白胨5g;NaCl5g;牛肉膏3g;固体培养时另加琼脂15-20g(固体培养加)发酵罐用培养基黄豆饼粉2%,玉米粉10%,K2HPO40.05%,MgSO4·7H2O0.02%,酵母膏0.04%,NaCl0.5%,2)培养发酵过程斜面培养28℃±2℃,培养36-48小时。三角瓶液体摇床培养28℃±2℃,培养36-48小时,200转/分钟。一级发酵罐发酵28℃±2℃,培养36-48小时,通气量在0.1-1之间(每分钟通气量与发酵液的体积比)。二级发酵罐发酵28℃±2℃,培养36-48小时,通气量在0.1-1之间(每分钟通气量与发酵液的体积比)。三级发酵罐8℃±2℃,培养48小时左右,通气量在0.1-1之间(每分钟通气量与发酵液的体积比)所得菌液以下称菌液2。实施例3泾阳链霉菌发酵1)培养基g/1000ml蒸馏水pH7.2-7.4斜面及保存用KNO31g;NaCl0.5g;MgSO4·7H2O0.5g;K2HPO40.5g;FeSO4·7H2O0.01g;可溶性淀粉20g;琼脂20g。固体发酵用麸皮80%,稻草粉19%,KH2PO40.5%,(NH4)2SO40.5%,CaCl20.2% 料∶水=1∶2.22)培养发酵过程斜面培养22℃±2℃。48小时三角瓶固体培养22℃±2℃。48小时固体发酵培养22℃±2℃。48小时s所得培养物以下称菌剂3。实施例4木霉发酵1)培养基g/1000ml蒸馏水斜面及保存用去皮马铃薯200g切小块,加水1000ml煮沸30分钟,滤去马铃薯块,将滤液补足1000ml,加葡萄糖20g,琼脂15g。固体发酵麸皮30%,稻草粉70%,KH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