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属于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即为排痰机,代替传统的人工胸部叩击、震颤、定向挤推进行的体位引流,可将长期滞留于肺部或较深层积液经多方位震动、挤压并定向引液,使痰液排出体外,除此以外,还有最独特功能是,可以改善肺部血液循环,预防静脉淤滞,松弛呼吸肌,改善全身肌张力,增强呼吸肌力产生咳嗽反射,有利于机体康复。重症病人中很多病人会伴有肺通气障碍,部分病人会伴有肺部感染,肺通气受阻,病人体力虚弱,无法将谈咳出,恢复期限制运动的病人在肺内有大量分泌物积聚,协助手术后或体弱患者增强排痰能力并改善淤滞的肺部血液循环。我们就需要排痰机的帮助,将病人体内的痰及时排除。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呼吸内科清肺排痰机构排痰使用时,痰液随着管道进入痰液储盒后,由于没有持续的吸到痰液,容易发生回流现象,带来卫生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以解决可自动关闭痰液储盒的封口板,避免痰液回流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其结构包括操作服务器(1)、操作台(2)、排痰装置主体(3)、固定底座(4)、移动轮(5),所述操作服务器(1)倾斜嵌入于操作台(2)上方,所述操作服务器(1)与操作台(2)为过盈配合连接,所述操作台(2)嵌套于排痰装置主体(3)外侧上方,并通过内部螺母加固连接,所述排痰装置主体(3)底部嵌入固定底座(4)上方内部,所述固定底座(4)横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移动轮(5)设有4个,所述移动轮(5)分别设于固定底座(4)下方四周顶角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痰装置主体(3)设有排痰管孔(30)、排痰储液机构(31),所述排痰管孔(30)与排痰装置主体(3)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其结构包括操作服务器(1)、操作台(2)、排痰装置主体(3)、固定底座(4)、移动轮(5),所述操作服务器(1)倾斜嵌入于操作台(2)上方,所述操作服务器(1)与操作台(2)为过盈配合连接,所述操作台(2)嵌套于排痰装置主体(3)外侧上方,并通过内部螺母加固连接,所述排痰装置主体(3)底部嵌入固定底座(4)上方内部,所述固定底座(4)横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移动轮(5)设有4个,所述移动轮(5)分别设于固定底座(4)下方四周顶角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痰装置主体(3)设有排痰管孔(30)、排痰储液机构(31),所述排痰管孔(30)与排痰装置主体(3)表面呈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排痰储液机构(31)设于排痰装置主体(3)内部,并通过管件与排痰管孔(30)相连接;所述排痰储液机构(31)由入管口(310)、排气口(311)、传动机构(312)、痰液储盒(313)组成,所述入管口(310)与排气口(311)呈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排气口(311)连通于入管口(310)侧边,所述传动机构(312)通过螺母与入管口(310)紧密连接,所述痰液储盒(313)通过卡紧于入管口(310)下方;所述入管口(310)上设有连通口(3100),所述连通口(3100)与入管口(310)呈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连通口(3100)连接于入管口(310)侧边下方,入管口(310)通过连通口(3100)与排气口(311)相贯通;所述传动机构(312)由旋转转盘(3120)、固定杆(3121)、固定块(3122)、第一滑轮(3123)、第二滑轮(3124)、金属连接线(3125)、限位块(3126)、恢复弹簧(3127)、连接滑块(3128)、封口板(3129)组成,所述旋转转盘(3120)通过固定杆(3121)固定设于入管口(310)内部,所述固定块(3122)与入管口(310)通过高温融合连接,所述固定块(3122)通过入管口(310)与固定杆(3121)呈90°角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滑轮(3123)通过轴活动连接于固定块(3122)上方,所述第二滑轮(3124)上设有连接轴,第二滑轮(3124)通过连接轴设于入管口(3124)外侧,所述封口板(3129)设于入管口(310)底部,所述恢复弹簧(3127)一端紧密焊接于限位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