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内置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安装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280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0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安装模板,骨科内置连接器包括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下固定板用于与第一骨界面连接;上固定板用于与第二骨界面连接;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相互连接,以将第一骨界面和第二骨界面固定。从而在将两个骨界面固定连接后,整个连接器位于两个骨界面之间,不会置于股骨外侧,避免对软组织和肌肉造成伤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缆索或接骨板进行接骨会对软组织和肌肉造成伤害的问题。

A built-in connector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a connector installation templat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uilt-i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installation templat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built-in connector includes a lower fixed plate and the fixed plate, fixed plate for connection with the first bone interface; the upper fixing plate is connected to a second bone interface; connected under the fixed plate and the fixed plate, the first and second bone bone interface fixed interface. Thus, when the two bone interfaces are fixedly connected, the whole connector is located between two bone interfaces, and it will not be placed outside the femur, so as to avoid injury to soft tissues and muscles. The problem of injury to soft tissue and muscles by using metal cable or plate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s sol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科内置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安装模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安装模板。
技术介绍
在骨科创伤和人工髋关节置换(THA)领域,经常会遇到骨骼折断或者故意将骨骼折断取出异物的情况.。现以大粗隆折断为例,处理这种情况的常规方法是采用金属缆索捆绑或者采用接骨板固定。然而,虽然以上两种固定方式均可以有效的治愈大粗隆劈裂的情况,但是固定好后金属缆索或接骨板的局部置于股骨外侧,会对软组织和肌肉造成伤害。所以一般在骨折愈合后需要将金属缆索或接骨板取出,取出过程也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安装模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缆索或接骨板进行接骨会对软组织和肌肉造成伤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包括:下固定板,用于与第一骨界面连接;上固定板,用于与第二骨界面连接;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相互连接,以将第一骨界面和第二骨界面固定。进一步地,下固定板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螺钉,第一固定螺钉用于与第一骨界面连接;其中,下固定板的第二端面用于与上固定板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固定螺钉为多个,多个第一固定螺钉沿下固定板的第一端面间隔设置。进一步地,上固定板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螺钉,第二固定螺钉用于与第二骨界面连接;其中,上固定板的第二端面用于与下固定板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固定螺钉为多个,多个第二固定螺钉沿上固定板的第一端面间隔设置。进一步地,下固定板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孔,上固定板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与连接孔匹配的连接柱,连接柱插入连接孔内以将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固定。进一步地,连接孔和连接柱均为多个,多个连接孔沿下固定板的第二端面间隔设置,多个连接柱沿上固定板的第二端面间隔设置,各个连接孔与各个连接柱一一对应。进一步地,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卡环,连接柱插入连接孔时,连接卡环套设在连接柱上以将连接孔和连接柱相互锁紧。进一步地,连接卡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且连接卡环上具有断口,连接柱上具有绕其周向延伸的环形卡槽,连接柱插入连接孔时,连接卡环由断口处撑开并卡入环形卡槽内以将连接孔和连接柱相互锁紧。进一步地,连接孔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限位槽,连接卡环沿连接孔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环形限位槽内;其中,环形限位槽靠近上固定板的一端的直径小于环形限位槽远离上固定板的一端的直径。进一步地,骨科内置连接器还包括:固定板定位装置,分别与下固定板的第二端面和上固定板的第二端面连接,用于对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进行定位。进一步地,固定板定位装置包括:螺纹杆,与下固定板螺接;螺纹套筒,与上固定板螺接,螺纹杆插入螺纹套筒内以将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连接;锁紧螺栓,设置在螺纹套筒上,用于在螺纹杆插入螺纹套筒内时将螺纹杆与螺纹套筒锁紧。进一步地,螺纹杆和螺纹套筒均为多个,各个螺纹杆和各个螺纹套筒一一对应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安装模板,连接器安装模板包括模板体,模板体上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的横剖面的形状与上述内容的骨科内置连接器的下固定板和/或上固定板的横剖面的形状相同。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包括: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下固定板用于与第一骨界面连接;上固定板用于与第二骨界面连接;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相互连接,以将第一骨界面和第二骨界面固定。从而在将两个骨界面固定连接后,整个连接器位于两个骨界面之间,不会置于股骨外侧,避免对软组织和肌肉造成伤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缆索或接骨板进行接骨会对软组织和肌肉造成伤害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的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的上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的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模板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下固定板;11、第一固定螺钉;12、连接孔;13、连接卡环;14、第一螺孔;20、上固定板;21、第二固定螺钉;22、连接柱;23、第二螺孔;30、固定板定位装置;31、螺纹杆;32、螺纹套筒;33、锁紧螺栓;40、模板体;41、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骨科内置连接器,如图1所示,包括: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下固定板10用于与第一骨界面连接;上固定板20用于与第二骨界面连接;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相互连接,以将第一骨界面和第二骨界面固定。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包括: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下固定板10用于与第一骨界面连接;上固定板20用于与第二骨界面连接;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相互连接,以将第一骨界面和第二骨界面固定。从而在将两个骨界面固定连接后,整个连接器位于两个骨界面之间,不会置于股骨外侧,避免对软组织和肌肉造成伤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缆索或接骨板进行接骨会对软组织和肌肉造成伤害的问题。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下固定板10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螺钉11,下固定板10的第一端面为安装时与第一骨界面抵接的端面,即下固定板10的下端面。第一固定螺钉11为多个,多个第一固定螺钉11沿下固定板10的第一端面间隔设置,通过第一固定螺钉11可以将下固定板10与第一骨界面连接。如图3所示,上固定板20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螺钉21,上固定板20的第一端面为安装时与第二骨界面抵接的端面,即上固定板20的上端面。第二固定螺钉21为多个,多个第二固定螺钉21沿上固定板20的第一端面间隔设置,通过第二固定螺钉21可以将上固定板20与第二骨界面连接。下固定板10的第二端面与上固定板20第二端面上下相对,在安装完成后下固定板10的第二端面和上固定板20的第二端面相互贴合并连接从而将第一骨界面和第二骨界面固定连接。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下固定板10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孔12,上固定板20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与连接孔12匹配的连接柱22,连接孔12和连接柱22均为多个,多个连接孔12沿下固定板10的第二端面间隔设置,多个连接柱22沿上固定板20的第二端面间隔设置,各个连接孔12与各个连接柱22一一对应,各个连接柱22插入到对应的各个连接孔12内以将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固定。为了能够在连接柱22插入连接孔12后将连接柱22与连接孔12锁紧,防止两者脱落进而导致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分离,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连接孔12内设置有连接卡环13,连接柱22插入连接孔12时,连接卡环13套设在连接柱22上以将连接孔12和连接柱22相互锁紧。具体地,如图4所示,连接卡环1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且连接卡环13上具有断口,连接柱22的前端为环形凸缘,从而在连接柱22的前端和其根部之间形成绕其周向延伸的环形卡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骨科内置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安装模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固定板(10),用于与第一骨界面连接;上固定板(20),用于与第二骨界面连接;所述下固定板(10)和所述上固定板(20)相互连接,以将所述第一骨界面和所述第二骨界面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固定板(10),用于与第一骨界面连接;上固定板(20),用于与第二骨界面连接;所述下固定板(10)和所述上固定板(20)相互连接,以将所述第一骨界面和所述第二骨界面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内置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10)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螺钉(11),所述第一固定螺钉(11)用于与所述第一骨界面连接;其中,所述下固定板(10)的第二端面用于与所述上固定板(2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科内置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螺钉(1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固定螺钉(11)沿所述下固定板(10)的第一端面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内置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板(20)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螺钉(21),所述第二固定螺钉(21)用于与所述第二骨界面连接;其中,所述上固定板(20)的第二端面用于与所述下固定板(1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科内置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螺钉(2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螺钉(21)沿所述上固定板(20)的第一端面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内置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10)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孔(12),所述上固定板(20)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12)匹配的连接柱(22),所述连接柱(22)插入所述连接孔(12)内以将所述下固定板(10)和所述上固定板(20)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骨科内置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12)和所述连接柱(22)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孔(12)沿所述下固定板(10)的第二端面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连接柱(22)沿所述上固定板(20)的第二端面间隔设置,各个所述连接孔(12)与各个所述连接柱(22)一一对应。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骨科内置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12)内设置有连接卡环(13),所述连接柱(22)插入所述连接孔(12)时,所述连接卡环(13)套设在所述连接柱(22)上以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德松庞博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