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OT桌及其可移动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2769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数字OT桌及其可移动底座,包括至少两个并列的支脚、设置于各所述支脚上的支撑柱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柱顶端并用于安装机体的支撑板,所述支脚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可移动底座,通过支撑柱和支撑板可以对上部机体提供稳定支撑,同时通过支脚底部设置的万向轮可以实现平面行走功能,如此能够轻松、方便地进行移动,从而提高便捷性和用户体验。

A digital OT table and its movable bas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gital OT table and a movable base, comprising a supporting column and set at least two parallel arranged on each of the legs, the legs to the top of the column support and support plate for mounting the body, the foot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wheel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vable base, through a supporting column and a supporting plate can provide stable support for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dy,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universal wheel supporting feet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plane can be realized easily, so walking function, easy to move, so as to improve the convenience and user exper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字OT桌及其可移动底座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数字OT桌的可移动底座。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可移动底座的数字OT桌。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在医疗器械中,针对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的患者,一般需要通过认知评估及训练进行康复治疗。作业疗法(occupationaltherapy,简称OT)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评价、治疗和训练的过程,目的是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提高独立生活和劳动能力,以使其能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过着有意义的生活。该疗法对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有重要价值,可帮助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改变异常运动模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缩短其回归家庭和社会的过程。目前的认知评估及训练主要依赖于治疗师的徒手训练,治疗师劳动强度大且难以实现有针对性的、重复性的训练;同时康复评估多为主观评测,不能实时量化评测和反馈,结果不易于保存且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为方便体疗师对患者进行康复性训练,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数字化智慧认知评估和训系统,该系统是康复治疗技术与数字化系统技术的结合,主要通过使患者使用数字OT桌进行认知训练,以神经可塑性原理为基础的重复训练,可以使患者综合认知能力可塑性达到最佳。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数字OT桌,为增加稳定性,一般采用固定式底座。设置了固定式底座的数字OT桌只能在固定位置使用,不利于移动,而若要搬动,则费时费力,如此导致数字OT桌的便捷性降低,使用体验降低。因此,如何方便数字OT桌的移动,提高便捷性和用户体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字OT桌的可移动底座,能够轻松、方便地进行移动,从而提高便捷性和用户体验。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可移动底座的数字OT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数字OT桌的可移动底座,包括至少两个并列的支脚、设置于各所述支脚上的支撑柱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柱顶端并用于安装机体的支撑板,所述支脚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优选地,所述支脚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有翻转支座,所述翻转支座上设置有互成预设夹角的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臂的末端,且所述第二延伸臂的末端为阻尼平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臂与第二延伸臂的夹角为90°。优选地,所述第二延伸臂具体为多级可伸缩结构。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支脚之间横向设置有用于增加稳定性的横梁。优选地,还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的扶手。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数字OT桌,包括机体和连接于所述机体底部的可移动底座,其中,所述可移动底座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底座。本技术所提供的数字OT桌的可移动底座,主要包括支脚、支撑柱、支撑板和万向轮。其中,支脚为可移动底座的主体结构,分布在其底部位置,一般可并列设置多个。支撑柱设置在支脚上,主要用于对上部的机体提供稳定支撑力。在支撑柱的顶端位置设置有支撑板,该支撑板直接与机体表面相接触,承载其重量,并可降低压强。万向轮设置在各个支脚的底部,主要用于通过滚动使各支脚可以同步在平面内滚动,进而实现可移动底座的行走功能。如此,本技术所提供的可移动底座,通过支撑柱和支撑板可以对上部机体提供稳定支撑,同时通过支脚底部设置的万向轮可以实现平面行走功能,如此能够轻松、方便地进行移动,从而提高便捷性和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万向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图2中:支脚—1,支撑柱—2,支撑板—3,万向轮—4,翻转支座—5,第一延伸臂—501,第二延伸臂—502,横梁—6,扶手—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数字OT桌的可移动底座,主要包括支脚1、支撑柱2、支撑板3和万向轮4。其中,支脚1为可移动底座的主体结构,分布在其底部位置,一般可并列设置多个,比如,支脚1可并列设置两个或四个等。支撑柱2设置在支脚1上,主要用于对上部的机体提供稳定支撑力。具体的,该支撑柱2可为圆柱体,一般可设置在支脚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支撑板3设置在支撑柱2的顶端位置,一般可呈矩形板状。该支撑板3直接与上部机体表面相接触,可承载其重量,并可通过自身相对较大的表面积降低上部机体对底座的压强。万向轮4为核心部件,其设置在各个支脚1的底部,主要用于通过滚动使各支脚1同步在平面内滚动,进而实现可移动底座的行走功能。一般的,在同一个支脚1的首尾两端可分别设置一个万向轮4,当然,同一个支脚1上还可以设置更多个万向轮4。如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移动底座,通过支撑柱2和支撑板3可以对上部机体提供稳定支撑,同时通过支脚1底部设置的万向轮4可以实现平面行走功能,如此能够轻松、方便地进行移动,从而提高便捷性和用户体验。如图2所示,图2为图1中所示的万向轮4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为方便实现可移动底座在行走与停驻状态间的切换,本实施例在支脚1的底部增设了翻转支座5。具体的,该翻转支座5可转动地连接在支脚1的底部,并且该翻转支座5上设置有第一延伸臂501和第二延伸臂502。该第一延伸臂501和第二延伸臂502互成一定夹角,比如90°等,当然也可以为其余角度,比如30°或60°。而万向轮4就设置在第一延伸臂501的末端位置,具体的,第一延伸臂501的末端可将万向轮4的转轴两端夹紧,而第二延伸臂502的末端则为阻尼平面。如此设置,当机体需要移动位置时,可操作翻转支座5,使其转动一定角度,直到转动到第一延伸臂501朝向支脚1下方,此时万向轮4顺利与地面相接触,可以进行行走。而当机体移动到位需要停驻使用时,可以继续操作翻转支座5,使其转动到第二延伸臂502朝向支脚1下方为止,此时第二延伸臂502的末端与地面相接触,由于第二延伸臂502的末端为阻尼平面,因此可以平稳地停驻机体,保证运行时的稳定性,避免出现自滑动等现象。进一步的,该第二延伸臂502还可为多级可伸缩结构。具体的,第二延伸臂502的具体结构可以为多级伸缩节臂的组合体,并且在次级节臂上设置有可按压的凸起,同时在初级节臂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次级节臂可在初级节臂内自由伸缩,当需要固定伸出长度时,将次级节臂上的凸起卡入初级节臂上的相应通孔即可。而需要调整伸出长度时,将凸起按压回次级节臂内,再进行伸缩长度调节。如此设置,当翻转支座5转动到第二延伸臂502与地面相接触时,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数字OT桌及其可移动底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字OT桌的可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并列的支脚(1)、设置于各所述支脚(1)上的支撑柱(2)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柱(2)顶端并用于安装机体的支撑板(3),所述支脚(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字OT桌的可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并列的支脚(1)、设置于各所述支脚(1)上的支撑柱(2)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柱(2)顶端并用于安装机体的支撑板(3),所述支脚(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1)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有翻转支座(5),所述翻转支座(5)上设置有互成预设夹角的第一延伸臂(501)和第二延伸臂(502),所述万向轮(4)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臂(501)的末端,且所述第二延伸臂(502)的末端为阻尼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天润黄伟新毕建明王洪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璟和技创机器人有限公司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