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216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所述投影机包括热源部件,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热电制冷器,设于所述投影机外部;所述热电制冷器设有冷端面和热端面;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投影机内且靠近所述热源部件;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热电制冷器的冷端面接触;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投影机外且与所述热电制冷器的热端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使密封投影机内部的热量通过热电制冷器将投影机内部的热量发散出去。该热交换系统非常适用于投影机内部密闭狭小空间的散热,特别是需要更高密闭性而导致散热更为困难的激光投影机。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热交换系统结构紧凑,散热效率高,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交换系统
本技术涉及投影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
技术介绍
投影机内荧光轮的运行温度对投影机,特别是激光投影机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的影响都非常大。而且,由于激光投影机通常因隔绝灰尘的需要而密封,这就进一步导致了内部运行温度的升高。投影机内部的荧光轮在工作时,其色轮表面会产生热量,并且是随着光源输出光功率的提高,其热功耗会随之上升,而荧光粉受激发光的效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当温度超过某临界点时,效率则快速下降。因此,若投影机内部的散热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会极大影响投影机的正常使用。现有的散热技术通常采用散热器和风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散热,但目前的这种散热方法的散热效果不佳。所以,如何提高投影机,特别是激光投影机的散热效果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所述投影机包括热源部件,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热电制冷器,设于所述投影机外部;所述热电制冷器设有冷端面和热端面;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投影机内且靠近所述热源部件;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热电制冷器的冷端面接触;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投影机外且与所述热电制冷器的热端面接触。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风扇,用以增加所述第一换热器周围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周围的冷却介质包括空气。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二风扇,用以增加所述第二换热器周围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热电制冷器为半导体材料。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材料包括碲化铋。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设有散热鳍片。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设有散热鳍片。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鳍片包括铜制鳍片。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热源部件包括荧光轮。如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使密封投影机内部的热量通过热电制冷器将投影机内部的热量发散出去。本技术提供的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使密封投影机内部的热量通过热电制冷器将投影机内部的热量发散出去。该热交换系统非常适用于投影机内部密闭狭小空间的散热,特别是需要更高密闭性而导致散热更为困难的激光投影机。而本技术提供的热交换系统结构紧凑,散热效率高,效果佳。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00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101投影机1011热源部件102热电制冷器1021冷端面1022热端面103第一热交换器104第二热交换器105第一风扇106第二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100,所述投影机101包括热源部件1011,所述热交换系统100包括:热电制冷器102,设于所述投影机101的外部;所述热电制冷器102设有冷端面1021和热端面1022。第一换热器103,设于所述投影机101内且靠近所述热源部件1011;所述第一换热器103与所述热电制冷器102的冷端面1021接触;第二换热器104;设于所述投影机101外且与所述热电制冷器102的热端面1022接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热源部件1011为所述投影机内部的荧光轮。所述荧光轮在工作时,其色轮表面会产生热量,且随着光源输出光功率的提高,其热功耗随之上升。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热电制冷器设于所述投影机外;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投影机内;而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热电制冷器的冷端面相接触,从而通过热传导将所述投影机内部的热量传出去。所以,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热电制冷器的冷端面相接触的面露于所述投影机外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投影机101开机令其内部的荧光轮在受激发光发热时,所述热电制冷器102通电以投入工作。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热电制冷器102也可以在所述投影机投入工作前便予以开启。所述热电制冷器102通电后,其冷端面的热量不断移至热端面,导致所述冷端面的温度不断降低,以使所述冷端面1021有效吸收所述投影机内部散发的热量。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制冷器为半导体材料;所述半导体材料可以是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碲化铋。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100还包括第一风扇105,用以增加所述第一换热器103周围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103也可以通过水冷的方式进行散热冷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103设有散热鳍片,用以增加其散热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且在所述第一风扇105运作而扰动所述投影机内部的冷却介质时,所述冷却介质与所述散热鳍片进行快速换热,更进一步地提升了散热效率。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100还包括第二风扇106,用以增加所述第二换热器104周围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据以提高所述第二换热器104的换热效率,使所述热电制冷器102的所述冷端面与所述热端面的温差达到一个温度平衡,从而高效快速地为投影机内部进行散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104设有散热鳍片,用以增加其散热面积。因其效用及原理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散热鳍片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鳍片选用导热效率高的材质,例如铜、铝、银等金属材质。本技术涉及投影机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本技术提供的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使密封投影机内部的热量通过热电制冷器将投影机内部的热量发散出去。该热交换系统非常适用于投影机内部密闭狭小空间的散热,特别是需要更高密闭性而导致散热更为困难的激光投影机。而本技术提供的热交换系统结构紧凑,散热效率高,效果佳。综上所述,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热交换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机包括热源部件,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热电制冷器,设于所述投影机外部;所述热电制冷器设有冷端面和热端面;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投影机内且靠近所述热源部件;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热电制冷器的冷端面接触;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投影机外且与所述热电制冷器的热端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影机的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机包括热源部件,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热电制冷器,设于所述投影机外部;所述热电制冷器设有冷端面和热端面;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投影机内且靠近所述热源部件;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热电制冷器的冷端面接触;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投影机外且与所述热电制冷器的热端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扇,用以增加所述第一换热器周围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周围的冷却介质包括空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於德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视美乐激光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