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通气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0556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口咽通气道,包括通气管、套管和固定带,通气管包括前端的弧形通气管和后端的直通气管,直通气管前端有后挡板,直通气管后端连接弧形通气管;套管套在直通气管上,套管前端有前挡板,后挡板位于前挡板后侧,后挡板与前挡板之间设有固定环,固定环与通气管固接,固定环有两个,两个固定环分别位于通气管的左右两侧;固定带与固定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后挡板对口咽通气道进行内固定,固定带对口咽通气道进行外固定,有效防止口咽通气道滑移,增强治疗效果;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的配合使得套管可相对于通气管轴向移动,方便根据需要调整口咽通气道的插入深度,提高患者舒适度。

oropharyngeal airw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咽通气道
本技术涉及护理工具
,尤其涉及口咽通气道。
技术介绍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部、扁桃体、喉部,其中咽部是最容易发生梗阻部位,且发生梗阻后会带来严重后果。咽部的通畅程度取决于舌肌、上呼吸道肌群的张力和咽喉组织或器官的解剖变异(如扁桃体肿大,咽喉肿瘤,血肿或异物)。凡已怀疑或已确诊有气道阻塞,或有必要避免发生者,需要采取非器械或建立人工气道来确保气道通畅。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硬质性人工气道,白色,呈扁管形,弯曲状,具有改善通气等功能。但现有的口咽通气管在使用中易移位,影响治疗效果;在拔出吸痰管时,口咽通气管易被扯出口腔,需医生再次放置,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口咽通气道,固定后位置牢靠,增强治疗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口咽通气道,包括通气管、套管和固定带,所述通气管包括前端的弧形通气管和后端的直通气管,所述直通气管前端有后挡板,直通气管后端连接弧形通气管;所述套管套在直通气管上,套管前端有前挡板,所述后挡板位于前挡板后侧,后挡板与前挡板之间设有固定环,固定环与通气管固接,所述固定环有两个,两个固定环分别位于通气管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带与固定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直通气管比套管长,所述套管内壁至少设有一个环形凸起,所述直通气管外壁有与环形凸起适配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数量大于环形凸起的数量,所述环形凹槽轴向等间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直通气管比套管长,所述套管内壁至少设有一个环形凹槽,所述直通气管外壁有与环形凹槽适配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数量大于环形凹槽的数量,所述环形凸起轴向等间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凸起的材质为橡胶。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至少有两个。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的数量为2-5个。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凸起的数量为2-9个。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有3个。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凸起与套管一体制造。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凸起的材质为软橡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后挡板对口咽通气道进行内固定,避免口咽通气道内滑和左右晃动;固定带对口咽通气道进行外固定,在拔出吸痰管时,避免口咽通气管易被扯出口腔,内外双重固定,有效防止口咽通气道滑移,增强治疗效果;2.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的配合使得套管可相对于通气管轴向移动,方便根据需要调整口咽通气道的插入深度,提高患者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未示出固定带时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示出固定带时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时实施例1中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时实施例1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通气管、2-通道、3-套管、4-前挡板、5-后挡板、6-固定带、7-固定环、8-环形凹槽、9-环形凸起、11-直通气管、12-弧形通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口咽通气道,包括通气管1和套管3,通气管1包括前端的弧形通气管12和后端的直通气管11,直通气管11前端有后挡板5,直通气管11后端连接弧形通气管12;套管3套在直通气管11上,套管3前端有前挡板4,后挡板5位于前挡板4外侧,后挡板5与前挡板4之间设有固定环7,固定环7与通气管1固接,固定环7有两个,两个固定环7分别位于通气管1的左右两侧。使用时,可在固定环7上系固定带或胶布,对口咽通气道进一步的固定。进一步的环形凸起9与套管3一体制造。如图2所示,口咽通气道还包括固定带6,固定带6与固定环7连接。使用时,将固定带6套在头上。固定带6可以选择松紧带或者粘扣带,固定带6对口咽通气道进行外固定,进一步防止口咽通气道滑移;使用时,将口咽通气道插入患者口咽,患者的牙齿顶在前挡板4上(如果老年人没有牙齿,则可使嘴唇顶于前挡板4),防止口咽通气道内滑,同时前挡板4可避免口咽通气道左右晃动;固定环7和后挡板5在嘴唇外,口咽通气管前端位于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患者可通过通道2通气。当需要吸痰时,将通气管1的外端可与吸痰管连接,方便吸痰。为方便调节插入深度,如图3、4所示,直通气管11比套管3长,套管3内壁至少设有一个环形凸起9,直通气管11外壁有与环形凸起9适配的环形凹槽8,环形凹槽8的数量大于环形凸起9的数量,环形凹槽8轴向等间隔设置环形凹槽。进一步的,环形凸起9至少有两个。环形凹槽8的数量大于环形凸起9的数量。进一步的,环形凸起9的数量为2-5个,作为优选,环形凸起9有3个。环形凹槽8的数量为2-9个。环形凸起9与环形凹槽8的卡合使得套管3可相对于通气管1轴向移动和固定,从而调整插入深度。环形凸起9的材质为橡胶。作为优选,环形凸起9的材质为软橡胶,通气管1和套管3比环形凸起9硬,使得在调节通气管1和套管3的相对位置时更容易。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环形凸起9设置在直通气管11外壁,环形凹槽8设置在套管3内壁。环形凹槽8至少有一个,环形凸起9的数量大于环形凹槽8的数量。环形凹槽8至少有两个。进一步的,环形凹槽8的数量为2-5个,环形凸起9的数量为2-9个。作为优选,环形凹槽8有三个。本技术中后挡板对口咽通气道进行内固定,固定带对口咽通气道进行外固定,有效防止口咽通气道滑移,增强治疗效果;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的配合使得套管可相对于通气管轴向移动,方便根据需要调整口咽通气道的插入深度,提高患者舒适度。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口咽通气道

【技术保护点】
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管(1)、套管(3)和固定带(6),所述通气管(1)包括前端的弧形通气管(12)和后端的直通气管(11),所述直通气管(11)前端有后挡板(5),直通气管(11)后端连接弧形通气管(12);所述套管(3)套在直通气管(11)上,套管(3)前端有前挡板(4),所述后挡板(5)位于前挡板(4)后侧,后挡板(5)与前挡板(4)之间设有固定环(7),固定环(7)与通气管(1)固接,所述固定环(7)有两个,两个固定环(7)分别位于通气管(1)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带(6)与固定环(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管(1)、套管(3)和固定带(6),所述通气管(1)包括前端的弧形通气管(12)和后端的直通气管(11),所述直通气管(11)前端有后挡板(5),直通气管(11)后端连接弧形通气管(12);所述套管(3)套在直通气管(11)上,套管(3)前端有前挡板(4),所述后挡板(5)位于前挡板(4)后侧,后挡板(5)与前挡板(4)之间设有固定环(7),固定环(7)与通气管(1)固接,所述固定环(7)有两个,两个固定环(7)分别位于通气管(1)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带(6)与固定环(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气管(11)比套管(3)长,所述套管(3)内壁至少设有一个环形凸起(9),所述直通气管(11)外壁有与环形凸起(9)适配的环形凹槽(8),所述环形凹槽(8)的数量大于环形凸起(9)的数量,所述环形凹槽(8)轴向等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咽通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晓红刘渊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