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04695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气导管。现有装置通气效率不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曲面板、咬管、通气管。曲面板为两端向同方向弯曲的弧形片材,中间开有包括操作口部分和通气口部分的工作口。咬管设置在曲面板内凹的一侧,咬管在曲面板上的开口即为工作口,咬管分为并排的操作管部分和通气管部分,曲面板与咬管一体成型,侧面整体为T字型。通气管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片、套管部分和插管部分。通气管由工作口的通气口部分插入咬管的通气管部分,通气管的插管部分伸出咬管外,定位片卡在工作口外。本发明专利技术保障了患者上呼吸道的畅通和氧供,减少了抢救时间,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医疗安全,方便医务人员的使用。

Ventilatory cathet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ventilated catheter. The ventilation ef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equipment is not high.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curved panel, a bite tube and a ventilated tube. The curved panel is curved sheet bent in the same direction at both ends, and a working mouth including the opening part and the ventilation port part is opened in the middle. The occlusal tub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concave side of the curved panel. The opening of the biting pipe on the curved panel is the working port. The biting pip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operation pipe part and the ventilation pipe part. The curved panel is integrated with the bite pipe, and the side is T font. The ventilation tube is in turn, which consists of a positioning piece, a casing part and an intubation part. The ventilation tube is inserted into the ventilation pipe part of the bite tube from the mouth part of the working mouth, and the intubation part of the ventilator extends out of the bite tube, and the positioning piece is stuck outside the working mouth. The invention ensures the smooth passage and oxygen supply of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reduces the time for rescue, simplifies the work process, improves the medical safety and facilitates the use of medical perso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气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通气导管。
技术介绍
目前,舒适化诊疗的观念愈来愈得到患者和医生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在“无痛”状态下完成诊疗操作。在进行无痛内镜诊疗如无痛胃镜、无痛十二指肠镜时,需要静脉麻醉。麻醉后,一部分患者会发生舌后坠导致气道梗阻。如果舌后坠发生于内镜尚未插入时,可立刻行托下颌畅通气道、面罩辅助呼吸改善氧合等措施紧急处理。如果舌后坠发生在内镜插入体内后,此时单纯依靠托下颌不一定能缓解梗阻,进一步的如果需要面罩辅助通气则需要停止内镜诊疗,立即将内镜取出后才能操作,而临时紧急取出内镜可致其他意外发生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处理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时,为了解决气道问题而停止操作可能引起出血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而如果使用内窥镜面罩需要在胃镜插入前将面罩紧扣于面部,胃镜从面罩的一个操作孔内插入。此操作孔由于需要兼顾面罩的整体密封性能,口径较小,且一般采用硅胶制成,在胃镜通过时阻力较大,不便于内镜医师的诊疗操作。在发生气道梗阻时,需要加压通气,很容易将气体挤入胃内,通气效率不高。内窥镜面罩本身的设计特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如何在内窥镜操作时,插入特殊的装置预防舌后坠,同时又不影响内窥镜操作,保障无痛诊疗过程中气道畅通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务人员,目前还缺乏相关的医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气导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曲面板、咬管、通气管。所述曲面板为两端向同方向弯曲的弧形片材,曲面板中间设有工作口,所述的工作口包括并排的操作口部分和通气口部分,操作口部分面积大于通气口部分。所述的咬管为两端开放的管体,其截面形状与工作口相匹配;咬管设置在曲面板内凹的一侧,咬管在曲面板上的开口即为工作口;所述的咬管通过轴向设置的分隔件分为并排的操作管部分和通气管部分,操作管部分在曲面板上的开口即为工作口的操作口部分,通气管部分在曲面板上的开口即为工作口的通气口部分;曲面板与咬管一体成型,侧面整体为T字型。所述的通气管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片、套管部分和插管部分;所述的套管部分一端开口于定位片,形成法兰结构,另一端与插管部分的一端相接,通过圆弧过渡。所述的通气管由工作口的通气口部分插入咬管的通气管部分,通气管的插管部分伸出咬管外,定位片卡在工作口外,实现通气管在曲面板上的定位。所述的工作口的两侧设置有固定件,所述的固定件为工作口的两侧开设的固定带卡口,或设置的固定带卡件,用于固定连接弹性固定带的两端。所述的咬管的外壁沿圆周设置有防滑突起。所述的分隔件为咬管内壁上沿轴向设置的两条卡位突条,或为咬管内沿轴向设置的分隔片。所述的插管部分为弯管,其截面为椭圆形。所述的曲面板、咬管、通气管的材质为医用塑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内窥镜操作的同时将新鲜气流直接输送至患者的声门外,以适用不同状况,避免了在麻醉状态下内窥镜操作时出现的舌后坠等气道梗阻,还能经通气孔插入延长管连接呼吸器快速供氧,从而保障患者上呼吸道的畅通和氧供,提高了医疗安全。本专利技术在内窥镜操作的同时能够实现快速的给氧,减少了抢救时间,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医疗安全,方便医务人员的使用。本专利技术采用分体式设计,可以在患者咬住咬管及固定好曲面板后插入通气管,操作更加方便灵活,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曲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咬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通气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通气导管,包括曲面板1、咬管2、通气管3,其材质均为医用塑料。如图2所示,曲面板1为两端同方向弯曲的弧形片材,其曲面与人体的面部相吻合。曲面板中间设有工作口1-1,工作口1-1的两侧开有固定带卡口1-2。工作口1-1相对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卡位突起1-3,两个卡位突起1-3将工作口1-1分为并排的操作口部分和通气口部分,操作口部分面积大于通气口部分。两个固定带卡口1-2用于固定连接弹性固定带的两端。也可以采用固定带卡件,弹性固定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带卡件上,或采用其他的固定形式;也可以不需要固定带卡口或固定带卡件,通过患者咬合自然固定。如图3所示,咬管2为两端开放的管体,其的截面形状与工作口1-1相匹配,咬管2设置在曲面板1内凹的一侧,咬管2在曲面板1上的开口即为工作口1-1。咬管2内壁沿轴向分别相对设置有两条卡位突条2-1,卡位突条2-1的一端终止于曲面板1,即为卡位突起1-3,两条卡位突条2-1将咬管2分为并排的相通的操作管部分和通气管部分。咬管2的外壁沿圆周设置有防滑突起2-2。曲面板1与咬管2一体成型,侧面整体为T字型。也可以采用在咬管内沿轴向设置分隔片,分隔片将咬管分为并排的隔断的操作管部分和通气管部分。如图4所示,通气管2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片3-1、套管部分3-2和插管部分3-3。套管部分3-2为圆管,一端开口于定位片3-1,形成法兰结构,另一端与插管部分3-3的一端相接;所述的插管部分3-3为弯管,其截面为椭圆形,套管部分3-2与插管部分3-3圆弧过渡。如图1所示,所述的通气管3由工作口1-1的通气口部分插入咬管2的通气管部分,通气管3的插管部分3-3伸出咬管2外,定位片3-1卡在工作口1-1外,实现通气管3在曲面板1上的定位。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患者在完成有关的诊疗前准备后,按照诊疗项目的要求侧卧位或者仰卧位于治疗床上。此时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让患者张开嘴,选择合适型号的通气导管,将咬管放入口中,经头部作适当的固定。继而开始麻醉,达一定的麻醉深度后,动作轻柔地将通气导管的通气管完全插入口内。此时,装置的顶端位于气道开口处,装置的咬管位于患者的上下门齿之间。经工作口的操作口部分插入内镜至相关脏器以供开展诊疗操作,患者通过通气管进行通气,也可以经工作口的通气口部分插入细氧气管为患者提供新鲜气流,还能经此通气口部分插入延长管连接呼吸器,以适用不同状况。完成诊疗操作后,可经通气管或工作口吸痰,并适时取出通气管和咬管。该通气导管能够在内窥镜操作的同时将新鲜气流直接输送至患者的声门外,避免了在麻醉状态下内窥镜操作时出现的舌后坠等气道梗阻,还能经通气口部分插入延长管连接呼吸器快速供氧,从而保障患者上呼吸道的畅通和氧供,提高了医疗安全。该通气导管在内窥镜操作的同时能够实现快速的给氧,减少了抢救时间,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医疗安全,方便医务人员的使用。该通气导管均采用圆滑的边角设计,防止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的损伤,也可防止使用过程中对内镜的损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通气导管

【技术保护点】
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曲面板(1)、咬管(2)、通气管(3);所述曲面板(1)为两端向同方向弯曲的弧形片材,曲面板中间开有工作口(1‑1),所述的工作口(1‑1)包括并排布置的操作口部分和通气口部分,操作口部分面积大于通气口部分;所述的咬管(2)为两端开放的管体,其截面形状与工作口(1‑1)相匹配;咬管(2)设置在曲面板(1)内凹的一侧,咬管(2)在曲面板(1)上的开口即为工作口(1‑1);所述的咬管(2)通过轴向设置的分隔件分为并排的操作管部分和通气管部分,操作管部分在曲面板(1)上的开口即为工作口(1‑1)的操作口部分,通气管部分在曲面板(1)上的开口即为工作口(1‑1)的通气口部分;曲面板(1)与咬管(2)一体成型,侧面整体为T字型;所述的通气管(3)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片(3‑1)、套管部分(3‑2)和插管部分(3‑3);所述的套管部分(3‑2)一端开口于定位片(3‑1),形成法兰结构,另一端与插管部分(3‑3)的一端相接,通过圆弧过渡;所述的通气管(3)由工作口(1‑1)的通气口部分插入咬管(2)的通气管部分,通气管(3)的插管部分(3‑3)伸出咬管(2)外,定位片(3‑1)卡在工作口(1‑1)外,实现通气管(3)在曲面板(1)上的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7.29 CN 20162081457511.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曲面板(1)、咬管(2)、通气管(3);所述曲面板(1)为两端向同方向弯曲的弧形片材,曲面板中间开有工作口(1-1),所述的工作口(1-1)包括并排布置的操作口部分和通气口部分,操作口部分面积大于通气口部分;所述的咬管(2)为两端开放的管体,其截面形状与工作口(1-1)相匹配;咬管(2)设置在曲面板(1)内凹的一侧,咬管(2)在曲面板(1)上的开口即为工作口(1-1);所述的咬管(2)通过轴向设置的分隔件分为并排的操作管部分和通气管部分,操作管部分在曲面板(1)上的开口即为工作口(1-1)的操作口部分,通气管部分在曲面板(1)上的开口即为工作口(1-1)的通气口部分;曲面板(1)与咬管(2)一体成型,侧面整体为T字型;所述的通气管(3)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片(3-1)、套管部分(3-2)和插管部分(3-3);所述的套管部分(3-2)一端开口于定位片(3-1),形成法兰结构,另一端与插管部分(3-3)的一端相接,通过圆弧过渡;所述的通气管(3)由工作口(1-1)的通气口部分插入咬管(2)的通气管部分,通气管(3)的插管部分(3-3)伸出咬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瑞达华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