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竺林坤专利>正文

一种家用干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050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用干手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安装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内部的前端设置有多孔管,所述多孔管与支撑管之间形成风腔,且支撑管的外端设置有橡胶套,所述支撑管的前端设置有与风腔相通的送风管,且支撑管在位于多孔管的后端处设置有出风管,本装置安装后能够通过安装座和铰接座之间的铰接装置变换方向,同时利用导杆使壳体能够前后移动,从而降低了干手器对安装位置的要求,而且该干手器工作时首先能够通过进风装置对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卫生间内的污染气体进入内部,还能够通过紫外灭菌灯对支撑管和硅胶套的外表面进行灭菌处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A household dry han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ousehold hand drye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 upper end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mounting groove, and a mounting groove is installed in the supporting pipe, the supporting tube is arranged in front of the porous pipe, air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porous tube and the supporting tube,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support tube provided with a rubber sleeve, a supporting tube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air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cavity, and is located at the rear end of the support tube porous tube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outlet pipe, the device can be installed after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hinge seat and a hinge seat between the direction of transformation, and the guide rod so that the shell can before and after the mobile, which reduces the handdryer the location of the installation requirements, and the hand dryer can work first through the air intake device for filtering air, avoid pollution gas in the bathroom inside, also through UV inactivation The bacteria lamp sterilize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upport tube and the silica gel sleeve, which has high practical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干手器
本技术涉及干手器设计
,具体为一种家用干手器。
技术介绍
干手器是一种卫浴设施,由于公用场合不适合摆放毛巾等擦拭手部的水分,因此干手器成了理想的产品,随着干手器技术的逐步成熟,已经开始逐步跨入家用领域,但现有的干手器依然存在很多缺点,一方面现有的干手器主要采用的是固定风嘴的方式,使得使用时手部摆放位置较为固定,而伴随着我国住宅价格的上涨,居民卫生间普遍较小,安装干手器时位置受限较大,另一方面现有的干手器风嘴采用的外喷方式只能够一次干燥手部的一面,因此干燥耗时长而且噪声大,如果能够专利技术一种安装位置更加灵活,使用更加方便,干燥效率高的新型高手器就能够解决此类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家用干手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干手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用干手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安装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内部的前端设置有多孔管,所述多孔管与支撑管之间形成风腔,且支撑管的外端设置有橡胶套,所述支撑管的前端设置有与风腔相通的送风管,且支撑管在位于多孔管的后端处设置有出风管,所述支撑管的后端同心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且壳体的前端设置有与红外线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与送风管相通的风机,且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与出风管相通的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出风端设置有过滤盒,且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与过滤盒相通的出风孔,所述过滤盒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活性炭滤层和单丝滤布,且风机的进风口与加热箱相通,所述加热箱的内部设置有电热丝,且壳体的后端设置有与加热箱的进口相通的进风装置,所述壳体的后端插接有导杆,且导杆的后端连接有铰接座,且铰接座的后端与安装座铰接安装。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为stm32系列单片机或者51系列单片机。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螺孔,且壳体的后端设置有与安装座前端形状匹配的配合槽。优选的,所述支撑管在位于多孔管的前端处设置有硅胶套,且壳体上铰接安装有与硅胶套匹配的罩体,所述罩体之间通过连杆连接,且罩体上设置有与控制器匹配的紫外灭菌灯。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端与球形铰接头铰接安装,且球形铰接头上设置有与风机出风端连接的主管,所述主管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喷头,且壳体的右端设置有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的前端插接安装有活动喷头,且活动喷头与主管之间采用支管连接,所述支管为金属软管或者橡胶软管,且活动喷头的末端设置有手动式控制阀。优选的,所述进风装置包括多孔板,且多孔板的右端通过螺接凸起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初效过滤网、第一活性炭滤层和海绵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安装后能够通过安装座和铰接座之间的铰接装置变换方向,同时利用导杆使壳体能够前后移动,从而降低了干手器对安装位置的要求,而且该干手器工作时首先能够通过进风装置对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卫生间内的污染气体进入内部,还能够通过紫外灭菌灯对支撑管和硅胶套的外表面进行灭菌处理,并且本装置还能够通过活动喷头取代吹风机进行使用,从而节省了另购吹风机的麻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进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紫外灭菌灯、3罩体、4连杆、5硅胶套、6控制器、7进风装置、701多孔板、702螺接凸起、703初效过滤网、704第一活性炭滤层、705安装架、706海绵层、8支管、9固定喷头、10主管、11球形铰接头、12出风孔、13铰接座、14安装座、15活动喷头、16内管、17导杆、18配合槽、19安装凸起、20风机、21电热丝、22加热箱、23单丝滤布、24第二活性炭滤层、25过滤盒、26吸风机、27出风管、28送风管、29红外线传感器、30风腔、31安装槽、32多孔管、33橡胶套、34支撑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家用干手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槽31,且安装槽31内安装有支撑管34,支撑管34内部的前端设置有多孔管32,多孔管32与支撑管34之间形成风腔30,且支撑管34的外端设置有橡胶套33,支撑管34的前端设置有与风腔30相通的送风管28,且支撑管34在位于多孔管32的后端处设置有出风管27,支撑管34的后端同心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29,且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与红外线传感器29电性连接的控制器6,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与送风管28相通的风机20,且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与出风管27相通的吸风机26,吸风机26的出风端设置有过滤盒25,且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与过滤盒25相通的出风孔12,过滤盒25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活性炭滤层24和单丝滤布23,且风机20的进风口与加热箱22相通,加热箱22的内部设置有电热丝21,且壳体1的后端设置有与加热箱22的进口相通的进风装置7,壳体1的后端插接有导杆17,且导杆17的后端连接有铰接座13,且铰接座13的后端与安装座14铰接安装。控制器6为stm32系列单片机或者51系列单片机,安装座14上设置有螺孔,且壳体1的后端设置有与安装座14前端形状匹配的配合槽18,支撑管34在位于多孔管32的前端处设置有硅胶套5,且壳体1上铰接安装有与硅胶套5匹配的罩体3,罩体3之间通过连杆4连接,且罩体3上设置有与控制器6匹配的紫外灭菌灯2,壳体1的下端与球形铰接头11铰接安装,且球形铰接头11上设置有与风机20出风端连接的主管10,主管10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喷头9,且壳体1的右端设置有安装凸起19,安装凸起19的前端插接安装有活动喷头15,且活动喷头15与主管10之间采用支管8连接,支管8为金属软管或者橡胶软管,且活动喷头15的末端设置有手动式控制阀,进风装置7包括多孔板701,且多孔板701的右端通过螺接凸起702连接有安装架705,安装架705的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初效过滤网703、第一活性炭滤层704和海绵层706。本装置安装后能够通过安装座14和铰接座13之间的铰接装置变换方向,同时利用导杆17使壳体1能够前后移动,从而降低了干手器对安装位置的要求,而且该干手器工作时首先能够通过进风装置7对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卫生间内的污染气体进入内部,手部伸入支撑管34后,经过红外线传感器29的检测或者直接对控制器6设定后将对手部进行干燥,干燥时吸风机26产生负压,而进风机20产生的气流通过风腔30后将均布在手部周围,气流按照一定规律流向吸风机26产生的负压区域,并由过滤盒25过滤后再排出,因此有效的提高了干燥效率,并降低了环境中气体对手部的污染,而且在干燥后还能够通过罩上罩体3保护支撑管34的内部,还能够通过紫外灭菌灯2对支撑管34和硅胶套5的外表面进行灭菌处理,更加卫生,本装置还能够通过壳体1下端的固定喷头9对身体进行干燥,由于固定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家用干手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干手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槽(31),且安装槽(31)内安装有支撑管(34),所述支撑管(34)内部的前端设置有多孔管(32),所述多孔管(32)与支撑管(34)之间形成风腔(30),且支撑管(34)的外端设置有橡胶套(33),所述支撑管(34)的前端设置有与风腔(30)相通的送风管(28),且支撑管(34)在位于多孔管(32)的后端处设置有出风管(27),所述支撑管(34)的后端同心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29),且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与红外线传感器(29)电性连接的控制器(6),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与送风管(28)相通的风机(20),且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与出风管(27)相通的吸风机(26),所述吸风机(26)的出风端设置有过滤盒(25),且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与过滤盒(25)相通的出风孔(12),所述过滤盒(25)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活性炭滤层(24)和单丝滤布(23),且风机(20)的进风口与加热箱(22)相通,所述加热箱(22)的内部设置有电热丝(21),且壳体(1)的后端设置有与加热箱(22)的进口相通的进风装置(7),所述壳体(1)的后端插接有导杆(17),且导杆(17)的后端连接有铰接座(13),且铰接座(13)的后端与安装座(14)铰接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干手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槽(31),且安装槽(31)内安装有支撑管(34),所述支撑管(34)内部的前端设置有多孔管(32),所述多孔管(32)与支撑管(34)之间形成风腔(30),且支撑管(34)的外端设置有橡胶套(33),所述支撑管(34)的前端设置有与风腔(30)相通的送风管(28),且支撑管(34)在位于多孔管(32)的后端处设置有出风管(27),所述支撑管(34)的后端同心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29),且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与红外线传感器(29)电性连接的控制器(6),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与送风管(28)相通的风机(20),且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与出风管(27)相通的吸风机(26),所述吸风机(26)的出风端设置有过滤盒(25),且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与过滤盒(25)相通的出风孔(12),所述过滤盒(25)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活性炭滤层(24)和单丝滤布(23),且风机(20)的进风口与加热箱(22)相通,所述加热箱(22)的内部设置有电热丝(21),且壳体(1)的后端设置有与加热箱(22)的进口相通的进风装置(7),所述壳体(1)的后端插接有导杆(17),且导杆(17)的后端连接有铰接座(13),且铰接座(13)的后端与安装座(14)铰接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干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竺林坤
申请(专利权)人:竺林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