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思雨专利>正文

一种微型断路器及其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947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型断路器及其接线结构,微型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连接在壳体上的接线端和控制模块,其中,接线结构包括弹性连接片以及PCB板,弹性连接片与接线端电连接;PCB板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与弹性连接片弹性挤压连接,第二面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型断路器及其接线结构,用户安装操作简单不宜出错,且整体性强。另,缩小了微型断路器的整体尺寸,使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断路器及其接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型断路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微型断路器的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微型断路器是建筑电气终端配电装置引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终端保护电器。微型断路器由分合闸机构、触点、保护装置、灭弧系统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利用保护装置(脱扣器)和电流热组件实现过载和短路保护,当电流热组件中的线圈通过的电流大于设定的电流值时,电磁脱扣器的动铁芯动作,推动打击杆撞击操作机构,使操作机构解锁,使断路器分闸进而断开电路,从而实现对电路的过载和短路保护。当电路故障排出后,再通过分合闸机构进行合闸操作从而接通电路。目前,我国现今使用的最多的微型断路器为手动分合闸式,通过手动拨动分合闸机构就可以对电路进行通断操作。手动分合闸式微型断路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且不需要额外的电能,因而可以在无电能的情况下进行分合闸操作,被广泛应用于旧电网中。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家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保护电器的普通微型断路器,也急需加装智能控制系统。为了与广泛应用的手动分合闸式的普通微型断路器相匹配,现在,主要在普通微型断路器一侧新增一个可以远程控制的智能微型断路器,智能型微型断路器根据输入控制信号来驱动其他普通微型断路器进行分合闸操作。为了进一步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费控可靠性,加强电能表外置断路器的质量管控,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而制定的《电能表外置断路器技术规范》中对断路器的外形尺寸进行了严格的规范限定,其中,限定智能微型断路器与普通微型断路器的外形形状及尺寸相一致,以保证外观的一致性,并且方便进行大规模的断路器终端设备更换。但是,现有技术的智能微型断路器由于增加了智能控制装置,其尺寸一般比普通微型断路器尺寸大,外形上也不一致,无法直接使用,使用前需先对放置微型断路器的基础设备进行适应性改造,前期投入大、工期长,不利于智能电网推进进程。微型断路器包括单极1P,二极2P、三极3P、四极4P等,由于微型断路器一体化智能远程控制的需要,智能化的微型断路器具有远程控制模块,而远程控制模块需要从微型断路器的进线或出线端进行取电或者采样。目前大多使用的都是将PCB电路板装在微型断路器的外部,采用加装端盖后再引线与控制机构相连接,或采用在开关内部采用固定引出线连接到控制机构,这样的安装麻烦,整体性也不强,外观不统一,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断路器及其接线结构,不仅结构简单,接线可靠,且易操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接线结构,连接在一微型断路器中,所述微型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接线端和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接线结构包括弹性连接片以及PCB板,弹性连接片与所述接线端电连接;PCB板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弹性连接片弹性挤压连接,所述第二面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上述的接线结构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线端包括接线螺钉,所述壳体包括插入孔,所述插入孔位于所述接线螺钉的下方。上述的接线结构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入孔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限位部,所述PCB板从所述插入孔中穿过,且所述第二面受所述限位部定位。上述的接线结构的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面的电气件,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PCB板从所述插入孔中穿过时,所述电气件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上述的接线结构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连接片包括连接臂和弹性臂,所述连接臂电连接所述接线端,所述弹性臂与所述PCB板相连接。上述的接线结构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臂包括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连接臂相连接,所述第二弹性臂与第一弹性臂形成钝角的两边。上述的接线结构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臂呈L型。上述的接线结构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型断路器为多个,所述弹性连接片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连接片分别设置于各所述微型断路器并与所述接线端相连接,一所述PCB板从各所述微型断路器的接线螺钉的下方的插入孔中依次穿过。上述的接线结构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线端包括入线端和出线端,所述接线结构为两个,分别连接所述入线端以及出线端。本技术的微型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接线端和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接线结构为上述的接线结构。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采用本技术的微型断路器及其接线结构,用户安装操作简单不宜出错,且整体性强。另,缩小了微型断路器的整体尺寸,使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接线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接线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接线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应用于微型断路器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接线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应用于微型断路器的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的接线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接线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接线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应用于微型断路器的外观图。其中,附图标记100接线结构110弹性连接片111连接臂112弹性臂1121第一弹性臂1122第二弹性臂120PCB板121第一面122第二面200微型断路器210壳体220接线端221接线螺钉211插入孔211a限位部100’接线结构120’PCB板110’弹性连接片200’微型断路器211’插入孔S容置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接线结构100连接在微型断路器200中,微型断路器200包括壳体210以及连接在壳体210上的接线端220和控制模块(图未示)。接线结构100包括弹性连接片110以及PCB板120,弹性连接片110设置于微型断路器200的壳体210内,且与微型断路器200的接线端220电连接。PCB板120包括第一面121和第二面122,第一面121与弹性连接片110弹性挤压连接(如图1和图2),第二面122与微型断路器200的控制模块电连接。参考图3,其中,微型断路器200的接线端220包括接线螺钉221,壳体210上设置有插入孔211,插入孔211设置于位于接线螺钉221的下方。弹性连接片110设置于微型断路器200的接线螺钉221的下方并对应于插入孔211设置。插入孔21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限位部211a,例如设置限位部211a为限位台阶。PCB板120从插入孔211中穿过时,PCB板120的第一面121与弹性连接片110弹性挤压连接,PCB板120的第二面122受插入孔211中的对称设置的限位部211a定位。也就是说,PCB板120插入至插入孔211中时,从弹性连接片110与限位部211a之间穿过,第一面121与第二面122分别受弹性连接片110和限位部211a限位而固定。且,PCB板120的第一面121通过连接接线端220的弹性连接片110取电,并通过第二面122将电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另,本技术的接线结构100还包括电气件(图未示),电气件连接在PCB板120的第二面122。如图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微型断路器及其接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线结构,连接在一微型断路器中,所述微型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接线端和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结构包括:弹性连接片,与所述接线端电连接;以及PCB板,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弹性连接片弹性挤压连接,所述第二面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结构,连接在一微型断路器中,所述微型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接线端和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结构包括:弹性连接片,与所述接线端电连接;以及PCB板,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弹性连接片弹性挤压连接,所述第二面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包括接线螺钉,所述壳体包括插入孔,所述插入孔位于所述接线螺钉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孔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限位部,所述PCB板从所述插入孔中穿过,且所述第二面受所述限位部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面的电气件,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PCB板从所述插入孔中穿过时,所述电气件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片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思雨
申请(专利权)人:周思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