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钦磊专利>正文

聚合物溶液高压在线流变分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967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合物溶液高压在线流变分析装置,解决了现有在线粘度测量装置不适合高压测量的问题,具体包括高压软管、过滤器、转子泵、流量传感器、差压传感器、毛细盘管、蓄能器及计算机,其中转子泵的伺服电机与泵体之间设置密封环,该密封环体中心设置密封腔,内注密封液,转轴从该密封环中心穿过,转轴与密封环体的两端接合处设置O型密封圈。该O型圈的设置,具有密封和承受高压的双重作用,实现对高压管线在线粘度测量,而且测量结果真实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合物溶液高压在线流变分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管线中聚合物溶液粘度分析装置。
技术介绍
现阶段检测聚合物溶液在高压管线中的粘度,主要采用人工取样后送至化验室检测。由于取样过程中存在压力降且对取样人员操作手法要求高,极易对样品产生机械剪切,所得结果误差大,因此人工取样检测无法实现简便、连续、快捷、准确的数据分析。为了克服人工取样检测的不足,目前已有多种形式的在线粘度测量装置,其中使用的常规转子泵所能承受的压力一般在4MPa以下。主要原因是,通常为确保泵内液体的密封性,需要在转轴与泵体接合处安装密封件,而所述密封件多采用骨架式密封圈,经过实验,泵内压力达到2MPa时,泵内液体会从密封圈与转轴接合处渗漏;另外常用的一种密封件为机械密封,机械密封多用于水泵,若将机械密封安装在转子泵上,在泵内压力达到4MPa时,也有漏液现象出现,所以这两类密封件并不足以让转子泵承受高压,并且骨架式密封圈也不能完全隔离空气,聚合物溶液接触氧气后,会产生化学降解。所以解决转子泵承受高压及完全隔离氧气问题,是实现聚合物溶液高压在线粘度测量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聚合物溶液高压在线流变分析装置,该装置可实现超过20MPa压力的粘度测量,而且所测结果为聚合物溶液的真实粘度。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合物溶液高压在线流变分析装置,包括高压软管、过滤器、转子泵、流量传感器、差压传感器、毛细盘管、蓄能器及计算机,所述高压软管包括接入软管与接出软管,其中接入软管与聚合物溶液高压管线密封连接,接入软管的出口连接第一三通阀,第一三通阀的另两个接口分别连接过滤器,这两个过滤器的出口均与第二三通阀管线连接,且在这两个过滤器的入口与出口之间并联第一差压传感器;第二三通阀的另一接口管线连接转子泵,转子泵的出口管线连接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毛细盘管管线连接,毛细盘管的出口管线连接球阀,且在毛细盘管的入口与出口之间并联第二差压传感器,在毛细盘管与球阀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支线,该支线的出口连接蓄能器,球阀的出口与接出软管连接,接出软管的出口与聚合物溶液高压管线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泵,包括伺服电机、转轴、转子、密封环、泵体及轴承,其中转子由内转子及外转子组成,所述泵体左侧中心设置泵腔,泵体内设置与泵腔连通的进液流道及排液流道;所述密封环,其直径与泵体直径相同,其中心设置密封腔,密封腔内注入密封液,密封环体上设置密封液注入口,密封环的左侧中心设置密封槽;所述密封环右端与泵体之间通过螺栓及定位销固定连接,密封环左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伺服电机侧面;转轴沿密封环的中心轴穿过,转轴与密封环体的两端接合处分别设置O型圈,优选每一处设置两个O型圈,如果第一个泄露第二个将会继续起到密封的作用;内转子及外转子装在转轴上并置于泵腔内,轴承装在转轴上并置于密封槽内,转轴与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第一差压传感器、第二差压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所采集的信号传送至计算机,计算机按照公式算出所流经液体的粘度值,所述计算公式为:其中,μ为粘度,单位为Pa·s;R为毛细盘管半径,单位为m;ΔP为毛细盘管两端压差,单位为Pa;L为毛细盘管长度,单位为m;Q为毛细盘管内流量,单位为m3/s。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实现对高压管线、井口等位置的在线粘度测量;2、测量结果真实有效;3、装置可移动、安装方便、操作简单,便于测量不同检测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转子泵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转子泵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装置作详细说明:由图1所示:一种聚合物溶液高压在线流变分析装置,包括高压软管、过滤器、转子泵7、流量传感器8、差压传感器、毛细盘管9、蓄能器12及计算机,所述高压软管包括接入软管2与接出软管14,其中接入软管2与接出软管14分别密封连接在聚合物溶液高压管线1上,接入软管2的出口连接第一三通阀3,第一三通阀3的另两个接口分别连接第一过滤器4及第二过滤器5,第一过滤器4及第二过滤器5的出口均与第二三通阀6管线连接,且在第一过滤器4及第二过滤器5的入口与出口之间并联第一差压传感器10,第一差压传感器10用于检测过滤器两端压力,判断过滤器是否有堵塞情况;第二三通阀6的另一接口管线连接转子泵7,转子泵7的出口管线连接流量传感器8,流量传感器8用于监测装置内流量,流量传感器8的另一端管线连接毛细盘管9,毛细盘管9的出口与球阀13管线连接,且在毛细盘管9的入口与出口之间并联第二差压传感器11,在毛细盘管9与球阀13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支线,该支线的出口连接蓄能器12,球阀13的出口与接出软管14连接,接出软管14的出口与聚合物溶液高压管线1密封连接;由图2结合图3所示:所述转子泵7,包括伺服电机、转轴7-2、转子、密封环7-13、泵体7-11及轴承7-3,其中转子由内转子7-8及外转子7-9组成,所述泵体7-11左侧中心设置泵腔,泵体内部设置与泵腔连通的进液流道7-12及排液流道7-7;所述密封环7-13,其直径与泵体7-11直径相同,其中心设置密封腔7-5,密封腔7-5内注入密封液,密封环体上设置密封液注入口7-4,密封环7-13的左侧中心设置密封槽;密封环7-13安装在泵体7-11与伺服电机7-1之间,密封环右端与泵体之间通过第一螺栓7-15及定位销7-10定位固定连接,密封环左端通过第二螺栓7-14固定连接在伺服电机7-1侧面;转轴7-2沿密封环7-13的中心轴穿过,转轴7-2与密封环体的两端接合处分别设置O型圈7-6,优选每一接合处设置两个O型圈7-6,如果第一个O型圈泄露则第二个O型圈将会继续起到密封的作用;内转子7-8及外转子7-9装在转轴7-2上并置于泵腔内,轴承7-3装在转轴7-2上并置于密封槽内,转轴7-2与伺服电机7-1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第一差压传感器10、第二差压传感器11及流量传感器8所采集的信号直接传送至计算机,计算机按照公式自动算出所流经液体的粘度值,所述计算公式为:其中,μ为粘度,单位为Pa·s;R为毛细盘管半径,单位为m;ΔP为毛细盘管两端压差,单位为Pa;L为毛细盘管长度,单位为m;Q为毛细盘管内流量,单位为m3/s。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原理说明:密封环体内设置密封腔,内注密封液,可确保聚合物溶液与空气完全隔离;转轴与密封环体两侧设置的O型圈,一方面具有密封作用,另一方面,因为O型圈是一种挤压型密封,挤压型密封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依靠密封件发生弹性变形,在密封接触面上造成接触压力,接触压力大于被密封介质的内压则不发生泄漏,反之则发生泄漏;经测算,O型圈与转轴之间的接触压力大于20MPa,这样就可以保证本专利技术装置可以长时间的在高压下工作。下面介绍本技术所述的高压在线流变装置测量液体粘度的流程:1.将接入软管及接出软管连接到聚合物溶液管线上;2.打开两个三通阀及球阀;3.待测聚合物溶液通过高压软管流经整个装置;4.待转子泵运行稳定后,观察第一差压传感器、第二差压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确保设备运转正常;5.系统自动记录所测毛细管两端压力值ΔP2及流量值Q,并通过监测过滤器两端压力值ΔP1判断过滤器是否有堵塞情况;6.计算机按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聚合物溶液高压在线流变分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合物溶液高压在线流变分析装置,包括高压软管、过滤器、转子泵、流量传感器、差压传感器、毛细盘管、蓄能器及计算机,所述高压软管包括接入软管与接出软管,其中接入软管与聚合物溶液高压管线密封连接,接入软管的出口连接第一三通阀,第一三通阀的另两个接口分别连接过滤器,这两个过滤器的出口均与第二三通阀管线连接,且在这两个过滤器的入口与出口之间并联第一差压传感器;第二三通阀的另一接口管线连接转子泵,转子泵的出口管线连接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毛细盘管管线连接,毛细盘管的出口管线连接球阀,且在毛细盘管的入口与出口之间并联第二差压传感器,在毛细盘管与球阀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支线,该支线的出口连接蓄能器,球阀的出口与接出软管连接,接出软管的出口与聚合物溶液高压管线密封连接;计算机内预先存入哈根‑泊肃叶流量方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泵,包括伺服电机、转轴、转子、密封环、泵体及轴承,其中转子由内转子及外转子组成,所述泵体左侧中心设置泵腔,泵体内设置与泵腔连通的进液流道及排液流道;所述密封环,其直径与泵体直径相同,其中心设置密封腔,密封腔内注入密封液,密封环体上设置密封液注入口,密封环的左侧中心设置密封槽;所述密封环右端与泵体之间通过螺栓及定位销固定连接,密封环左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伺服电机侧面;转轴沿密封环的中心轴穿过,转轴与密封环体的两端接合处分别设置O型圈;内转子及外转子装在转轴上并置于泵腔内,轴承装在转轴上并置于密封槽内,转轴与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第一差压传感器、第二差压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所采集的信号传送至计算机,计算机根据内存方程算出所流经液体的粘度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合物溶液高压在线流变分析装置,包括高压软管、过滤器、转子泵、流量传感器、差压传感器、毛细盘管、蓄能器及计算机,所述高压软管包括接入软管与接出软管,其中接入软管与聚合物溶液高压管线密封连接,接入软管的出口连接第一三通阀,第一三通阀的另两个接口分别连接过滤器,这两个过滤器的出口均与第二三通阀管线连接,且在这两个过滤器的入口与出口之间并联第一差压传感器;第二三通阀的另一接口管线连接转子泵,转子泵的出口管线连接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毛细盘管管线连接,毛细盘管的出口管线连接球阀,且在毛细盘管的入口与出口之间并联第二差压传感器,在毛细盘管与球阀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支线,该支线的出口连接蓄能器,球阀的出口与接出软管连接,接出软管的出口与聚合物溶液高压管线密封连接;计算机内预先存入哈根-泊肃叶流量方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泵,包括伺服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钦磊袁闻雪
申请(专利权)人:魏钦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