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U标准高度的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6002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U标准高度的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架构,由主板设计和电源构成,主板设计在1U标准高度的正交节点槽位采用四星处理架构的E5‑V4计算架构,两边采用标准的服务器主板,每个服务器主板各自带有两个CPU,通过高密度的网络融合卡,将两个分离的主板融合到正交架构的1U高度的节点槽位,四星处理架构的E5‑V4计算架构,可以选择多达14核的CPU,每个CPU都有两个40GE网络连接到不同的正交交换卡,与交换卡之间拥有40GE的大流量的数据通路,又可以通过两个40GE的网络连接实现冗余切换,满足整个系统架构核数更多、网络流量更大、软硬件优化一体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U标准高度的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架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领域,具体为一种1U标准高度的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架构。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数据流量越来越大,协议解析和处理越来越多,端口也越来越多,导致对可以承载这些需求的硬件平台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承载应用处理的主力军的X86高密度计算,其CPU的主频早已到达极限,CPU一直在往内核数量增加方向发展。市场自然希望CPU的密度越来越高。目前主流的高端CPU核数已经达到14-16个;下一代的CPU核数可以支持18-20个,甚至更多。目前主流的志强处理器可以支持14个内核;下一代的志强处理器可以支持18个以上的内核。这样一个高配置的服务器,采用双CPU的架构,其处理能力可能高达80G~100G的流量。但是市场上主流的通用服务器还停留在10G网络的时代,即使可以通过扩展网卡升级到40GE,也不能充分发挥现有CPU的能力;另外,在软硬件配合优化的层面,也频繁出现步调不谐。因为CPU与CPU之间存在数据交互,事实上会损害CPU的处理性能。业内做过这样的测试,同样的配置,CPU各自取各自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1U标准高度的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架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1U标准高度的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架构,其特征在于:由主板设计和电源构成;主板设计采用在1U标准高度的正交节点槽位采用四星处理架构的E5‑V4计算架构,其两边采用标准的四星架构服务器主板,每个服务器主板各自带有两个CPU,通过高密度的网络融合卡,将两个分离的主板融合到正交架构的1U高度的节点槽位,四星处理架构的E5‑V4计算架构,选择14核的CPU,使整个计算架构的CPU总核数达56个,支持的硬件线程达112个;在网络融合方面,每个CPU都有两个40GE网络连接到不同的正交交换卡,与交换卡之间拥有40GE的大流量的数据通路,又通过两个40GE的网络连接实现冗余切换,满足整个系统架构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U标准高度的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架构,其特征在于:由主板设计和电源构成;主板设计采用在1U标准高度的正交节点槽位采用四星处理架构的E5-V4计算架构,其两边采用标准的四星架构服务器主板,每个服务器主板各自带有两个CPU,通过高密度的网络融合卡,将两个分离的主板融合到正交架构的1U高度的节点槽位,四星处理架构的E5-V4计算架构,选择14核的CPU,使整个计算架构的CPU总核数达56个,支持的硬件线程达112个;在网络融合方面,每个CPU都有两个40GE网络连接到不同的正交交换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德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力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