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U标准高度的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600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U标准高度的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架构,由主板设计和电源构成,主板设计在1U标准高度的正交节点槽位采用四星处理架构的E5‑V4计算架构,两边采用标准的服务器主板,每个服务器主板各自带有两个CPU,通过高密度的网络融合卡,将两个分离的主板融合到正交架构的1U高度的节点槽位,四星处理架构的E5‑V4计算架构,可以选择多达14核的CPU,每个CPU都有两个40GE网络连接到不同的正交交换卡,与交换卡之间拥有40GE的大流量的数据通路,又可以通过两个40GE的网络连接实现冗余切换,满足整个系统架构核数更多、网络流量更大、软硬件优化一体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U标准高度的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架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领域,具体为一种1U标准高度的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架构。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数据流量越来越大,协议解析和处理越来越多,端口也越来越多,导致对可以承载这些需求的硬件平台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承载应用处理的主力军的X86高密度计算,其CPU的主频早已到达极限,CPU一直在往内核数量增加方向发展。市场自然希望CPU的密度越来越高。目前主流的高端CPU核数已经达到14-16个;下一代的CPU核数可以支持18-20个,甚至更多。目前主流的志强处理器可以支持14个内核;下一代的志强处理器可以支持18个以上的内核。这样一个高配置的服务器,采用双CPU的架构,其处理能力可能高达80G~100G的流量。但是市场上主流的通用服务器还停留在10G网络的时代,即使可以通过扩展网卡升级到40GE,也不能充分发挥现有CPU的能力;另外,在软硬件配合优化的层面,也频繁出现步调不谐。因为CPU与CPU之间存在数据交互,事实上会损害CPU的处理性能。业内做过这样的测试,同样的配置,CPU各自取各自网络流量进行处理式,与两个CPU从一个网络获取流量进行处理,在网络接口带宽一样,其性能前者比后者高出15~20%。如何将下一代的计算平台做得核数更多、网络流量更大、软硬件优化一体化更深入,成为未来一代计算架构需要思考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1U标准高度的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架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1U标准高度的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架构,由主板设计和电源构成;主板设计采用在1U标准高度的正交节点槽位采用四星处理架构的E5-V4计算架构,其两边采用标准的四星架构服务器主板,每个服务器主板各自带有两个CPU,通过高密度的网络融合卡,将两个分离的主板融合到正交架构的1U高度的节点槽位,四星处理架构的E5-V4计算架构,选择14核的CPU,使整个计算架构的CPU总核数达56个,支持的硬件线程达112个;在网络融合方面,每个CPU都有两个40GE网络连接到不同的正交交换卡,与交换卡之间拥有40GE的大流量的数据通路,又通过两个40GE的网络连接实现冗余切换,满足整个系统架构的可靠性,网络融合卡同时为各个计算节点提供了管理通路,并与整个正交架构的平台管理的管理通路实现对接;电源设计采用12V冗余电源,支持智能管理功能。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四星架构服务器主板兼容Intel当前主流的志强V3/V4处理器或兼容Intel下一代志强扩展处理器系列,每个CPU的核数支持从6核到18核至20核的志强处理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每个CPU处理器都拥有自己独立的网络接口,分别连接正交交换阵列和外部接口,这样所有的网络的数据都由自己的CPU来完成,除非上层应用软件自己有相互协同处理、交互数据的必要,这种方式可以从根本上避免CPU的性能消耗在CPU之间的大容量数据交互,进一步挖掘高密度数据处理的CPU能力,而如果上层应用软件本身就需要CPU之间协同处理,需要密集交互数据,也通过大容量高带宽的QPI总线来完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志强E5-V4处理器的高密度计算架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最新一代的志强可扩展的高密度计算架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E5-V4计算架构的管理通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1U标准高度的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架构,由主板设计和电源构成;主板设计采用在1U标准高度的正交节点槽位采用四星处理架构的E5-V4计算架构,其两边采用标准的四星架构服务器主板,每个服务器主板各自带有两个CPU,通过高密度的网络融合卡,将两个分离的主板融合到正交架构的1U高度的节点槽位,四星处理架构的E5-V4计算架构,选择14核的CPU,使整个计算架构的CPU总核数达56个,支持的硬件线程达112个;在网络融合方面,每个CPU都有两个40GE网络连接到不同的正交交换卡,与交换卡之间拥有40GE的大流量的数据通路,又通过两个40GE的网络连接实现冗余切换,满足整个系统架构的可靠性,网络融合卡同时为各个计算节点提供了管理通路,并与整个正交架构的平台管理的管理通路实现对接;电源设计采用12V冗余电源,支持智能管理功能。进一步的所述四星架构服务器主板兼容Intel当前主流的志强V3/V4处理器或兼容Intel下一代志强扩展处理器系列,每个CPU的核数支持从6核到18核至20核的志强处理器。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每个CPU都提供两路甚至更多的40GE/100GE的能力。在网络侧彻底消除网络带宽瓶颈,每个CPU的性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这种架构可以根据后面更强大的处理器提供足够的升级空间,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高密度计算架构来说,未来几年的正交架构的整机计算能力,直接取决于所选用的CPU的能力,通过简单的倍速叠加就可以获得,其它网络带宽、CPU性能损耗,在这种计算架构中将不再成为瓶颈。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1U标准高度的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架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1U标准高度的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架构,其特征在于:由主板设计和电源构成;主板设计采用在1U标准高度的正交节点槽位采用四星处理架构的E5‑V4计算架构,其两边采用标准的四星架构服务器主板,每个服务器主板各自带有两个CPU,通过高密度的网络融合卡,将两个分离的主板融合到正交架构的1U高度的节点槽位,四星处理架构的E5‑V4计算架构,选择14核的CPU,使整个计算架构的CPU总核数达56个,支持的硬件线程达112个;在网络融合方面,每个CPU都有两个40GE网络连接到不同的正交交换卡,与交换卡之间拥有40GE的大流量的数据通路,又通过两个40GE的网络连接实现冗余切换,满足整个系统架构的可靠性,网络融合卡同时为各个计算节点提供了管理通路,并与整个正交架构的平台管理的管理通路实现对接;电源设计采用12V冗余电源,支持智能管理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U标准高度的正交平台高密度计算架构,其特征在于:由主板设计和电源构成;主板设计采用在1U标准高度的正交节点槽位采用四星处理架构的E5-V4计算架构,其两边采用标准的四星架构服务器主板,每个服务器主板各自带有两个CPU,通过高密度的网络融合卡,将两个分离的主板融合到正交架构的1U高度的节点槽位,四星处理架构的E5-V4计算架构,选择14核的CPU,使整个计算架构的CPU总核数达56个,支持的硬件线程达112个;在网络融合方面,每个CPU都有两个40GE网络连接到不同的正交交换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德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力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